分享更多
字体:

CASIC会长史文生:更多中小企业将进入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17: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江玮 北京报道   

  史文生(Paul Swenson)是美国各州驻华协会(CASIC)的会长,他同时也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俄勒冈州和威斯康辛州的驻华代表。他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发现中美投资地理高端论坛”上,他是最忙碌的人之一。史文生上台用中文介绍美国各州政府在中国代表处的情况,用中文参与论坛的讨论,在休息间隙和有意到美国投资的中国投资者交流。

  他说,美国各州驻华协会是一个服务单位,要作为桥梁进行搭桥,要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由美国各州政府、市政府、旅游局、港务局在华代表机构组成的这个协会,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中美各项交流合作。它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两国在贸易、旅游、运输、教育和投资方面的交流;提升美国各州及全美国在华形象;就协会成员共同感兴趣的行业展览会和投资贸易洽谈会成立美国展团;更好地与中国行业协会、商会、政府机构协同合作等等。

  美国州政府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可以追溯到1998年。2005年,美国各州驻华协会成立,它最初只有7名成员,现在已经达到35个,并有可能扩展到42个。其规模的扩大,也反映出美国各州对扩展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虽然美国的州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或自治区,但这样的类比还不足以体现美国政治体制的独特性。“为什么要跟州政府谈投资机会?”史文生经常和人解释这个问题。美国大部分的权力仍由各州政府各自保留,各州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对于外来投资有不同的鼓励政策。“在州的权力之下,我们能够批准土地的使用,制定税收标准。”他说。

  从东西海岸向中部推移

  《21世纪》:你提到最近还会有一些州在中国开设办公室,能透露一下是哪些州吗?

  史文生:阿拉斯加、阿拉巴马以及美国中部一些州都将陆续在中国开设办事处。

  最初在中国开设办公室的州或者来自东海岸,或者来自西海岸。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那些在美国国内拥有更大市场份额的州,现在开始更多地把眼光投向全球市场。所以,在中国开设办事处的州开始从两条海岸线向中部推移。

  《21世纪》: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已经扩展到35个州。根据你的观察,美国哪些州最受中国投资者的青睐?

  史文生:排在最前面的当然是加利福尼亚州,它有很多华人;其次是纽约,那里的华人也很多。这是最受欢迎的两个地方,排在它们后面的还有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

  除了人口的原因,加州位于西海岸,地理上离中国更近,人们会觉得更方便。而纽约是美国的金融中心。所以如果你想吸引资金,纽约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21世纪》:作为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俄勒冈州和威斯康辛州四个州的驻华代表,你的工作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史文生:每个州关注的行业不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想找到准备好进入全球市场的中国投资者,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他们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具体来说,明尼苏达州的重点行业是矿产、医疗设备和药物以及风能。在这三个领域,明尼苏达在美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威斯康辛州的重点是房地产、生物科技、工业机械和设备。密西西比州关注的则是太阳能面板、汽车零部件、汽车、重型机械、物流和仓储,以及化学工业。很多公司从当地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和友好政府中受益。俄勒冈州则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方面表现突出,全电动汽车Nissan Leaf正是在俄勒冈波特兰出产的。此外,可再生能源电池、系统以及软件业也是当地的重点行业。

  《21世纪》:你如何描述美国投资地理?

  史文生:每个州关注的重点不同,有些关注是相同的,比如对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追求。但是它们生产的能源种类也不尽相同,有的州关注太阳能,有的则关注风能。

  更多中小企业进入中国

  《21世纪》: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不止一次受挫,比如华为对三叶公司的收购最终因美国审查而告吹。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史文生:总会有一些敏感地带。比如,外资汽车制造商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要有一个中国合作伙伴。克服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中国公司要进行非常积极的沟通,阐明投资意图和能够带来的益处。得到当地社区的强烈支持对于创造一个更好的商业环境非常有利。

  《21世纪》:你是否观察到中美招商引资活动的一些新趋势?

  史文生:每天都在变化。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我在中国待了20多年,在1989年看到的变化和现在已经大不相同。等到明天醒来的时候,市场上可能又有新的变化。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美双边投资的发展潜力?

  史文生:中国依然是美国投资的主要吸收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中国国内市场依然充满活力,美国产品能够在很多行业提供显著的成本、质量和环境利益。

  美国也为适当的投资者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机会。它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进入这个市场。实际上,成本并非绝大多数公司最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公司告诉我们,在美国投资,电力、土地、建筑和物流成本都比在中国低。劳动力成本虽然会更高一些,但是因为有自动化操作,人力也不需要太多,这样劳动力成本只是占据了总体成本的一小部分。最后我还想说,美国欢迎中国投资,会对投资提供有力支持。

  《21世纪》:对于有意前往美国投资的中国投资者,你有何建议?

  史文生:找到那些你打算前往投资的州或者城市在中国的代表。他们能够向你介绍当地情况以及所在地向投资者提供的激励措施。一旦你做出了投资,就很难就激励措施、金融帮助或者其他基础设施工程讨价还价。我们的联系信息都放在美国各州在华协会的网站(http://www.CASIC.us)上。

  州省层面更关注民生

  《21世纪》:现在中美两国更多在地方层面展开合作,比如今年7月的中美省州长论坛,还有今年10月份的中美省州长对话,为什么?

  史文生:当中美两国从国家级层面处理两国经济关系时,它们有时会被政治因素所困。然而,在州层面,政治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关的话题是为民众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美国各州领导人和中国省委书记、省长有很多共同关心的议题,比如如何解决农村人口的医疗问题,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如何发展教育,所以他们能更紧密地展开合作,就如同中国商务部和美国商务部有非常紧密的合作一样,因为他们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一样的。在次国家级层面,我们可以观察到非常强烈的合作氛围。而且,那些最熟悉企业的人大多来自地方。

  《21世纪》:在吸引外国投资上,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可以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史文生:在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友好环境这件事情上,联邦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州政府如何在州的层面创造这样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这将促进合作。

  《21世纪》:作为美国各州在华协会,你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推动中国投资者去美国投资?

  史文生:每个州吸引外资的方式不甚相同。作为各州协会,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信息基地,这样中国企业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州去投资,我们可以帮助两者之间建立联系。

  《21世纪》:在你协助过的中国投资中,有没有哪笔投资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史文生:我们推动过很多投资案例。我记得有一家营养补充品公司,在圣诞节假期临近时联系了好几个州,咨询投资环境信息。我们在第二天就给他们回复了一个全面的提案,其中包括了当地一些基本的投资鼓励政策;其他的州没有给他们回复,或者只是提供了一些标准答案。在提交方案之后,我们很快又拜访了他们。他们被我们的服务所感动,于是立刻安排了赴美考察的行程,虽然当时已接近中国农历新年。我们一路陪同,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支持,并把他们介绍给我们在美国的团队。他们被当地的情况和专业服务所打动。在一个星期的访问中,他们就成立了公司。三个月后,他们的工厂已经开始运转,并向中国出口产品。直到现在,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

  《21世纪》:在招商引资方面,中国各地成立了很多工业园区或者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国是否有类似的机制?

  史文生:美国所有的土地都归私人所有,所以我们并没有类似的投资园区。人们从私人手里买地,一旦土地被划归为商用、工业用或者是居住用,便很难改变使用属性。会有一些人联合在机场或者港口附近买地产,来拓展他们的设施,但并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工业园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