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庆物价上涨双联动补贴惠及220万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17:33 来源: 重庆商报
五保老人喻绍碧(右)在“爱心超市”领取食用油 新华社 图五保老人喻绍碧(右)在“爱心超市”领取食用油 新华社 图
住在民工公寓的刘超一家 记者 邹飞 摄(资料图)住在民工公寓的刘超一家 记者 邹飞 摄(资料图)
秀山县,林下养鸡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记者 欧阳祖兵 摄(资料图)秀山县,林下养鸡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记者 欧阳祖兵 摄(资料图)
重庆终端菜市场开设直销区,菜价降低10%。 记者 欧阳祖兵 摄(资料图)
重庆终端菜市场开设直销区,菜价降低10%。 记者 欧阳祖兵 摄(资料图)
重庆公租房将解决大量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记者 欧阳祖兵 摄(资料图) 重庆公租房将解决大量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记者 欧阳祖兵 摄(资料图)

  “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拉大主要是与收入分配不公有关。重庆提出的‘共富十二条’举措,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旅美著名时评家寒竹曾如是说。当物价涨幅较大时对困难群众进行补贴;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近年来,我市多管齐下调节收入分配,成效显著。  低保“双联动”

  物价上涨低保户获补贴“双联动”惠及220万人

  越过一座座大山,穿过一段弯曲的泥泞小路,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户低矮的木架房。房子的主人一瘸一拐地走了出来。

  这位主人就是彭水县联合乡同连村二组村民吴胜书。他一家四口人,靠吃低保过日子。谈起低保,吴胜书咧开嘴说:“物价上涨那段时间,政府及时向农村低保对象每人发放20元的临时补贴,让我们低保户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物价上涨获得临时补贴

  吴胜书,40多岁,身体重度残疾,两个子女上初中,仅靠妻子一个劳动力维持着家里的生活,度日艰难。

  2010年,他一家四口人的生活更加拮据。于是,联合乡政府民政办经过相关程序,把他一家人纳入到农村低保,一年可以领到5600元的低保金,缓解了一家人最紧迫的生活困难。

  今年上半年开始,物价节节攀升,让吴胜书一家又感觉到了生活困难的压力。吴胜书说,就在一家人愁眉苦脸的时候,从7月开始,政府又开始发放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贴,每人20元,四口人,一下就有了80元。

  “别嫌20元钱少,这给了我们低保户坚强的生活信心。”吴胜书说,临时生活补贴发了3个月。

  补贴终止低保标准又涨

  就在今年10月取消食品价格上涨临时生活补贴时,市政府又决定从10月1日起,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保障标准。这一次,吴胜书一家每人从117元/月涨到了150元。他说,这样全家人每个月就可以比以前多领到100多元的低保金。

  这100多块钱,对于城里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吴胜书这样的家庭来说,却有很大的作用。吴胜书说,这100多块钱足够两个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出来,让他们回报社会。他简单、质朴的话语中,透露的是喜悦、满足,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双联动”惠及220万人

  吴胜书一家能享受到食品价格上涨临时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全靠我市出台的“双联动”政策。像他这样享受“双联动”实惠的人,目前全市有220万人,其中城乡低保对象180万人、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20万人、重点优抚对象20万人。

  “‘双联动’,就是让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有所降低。”市民政局有关人士介绍,“双联动”就是当物价涨幅较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保障范围,对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及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给予适当的价格补贴。

  7~9月发临时补贴3000多万

  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解释说,当全市食品类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10%时,次月起启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连续3个月回落至10%以下或已通过提高保障标准消化物价上涨影响时,从次月起停止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补贴标准是,当食品消费价格月度同比上涨10%(含)~15%时,城市保障对象30元/每人每月、农村保障对象20元/每人每月;同比上涨15%(含)~20%时,城市保障对象40元/每人每月、农村保障对象30元/每人每月;同比上涨超过20%(含)时,城市保障对象50元/每人每月、农村保障对象40元/每人每月。

  据了解,在今年7~9月,为应对食品价格上涨,全市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助资金3745.2万元,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让基本生活质量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记者 童江华

  公有制经济促富

  国资收益30%用于民生

  输血“两翼”建特色园区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是2011年重庆改革发展中宏大的篇章,而公有制经济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按照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决定》“在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中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重庆国企正在全面实施“十大工程”。

  从积极参与公租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到促进非公、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在缩差共富的舞台上,总能看到国有企业的身影。

  30%国资收益用于民生

  在重庆民生工程的推进中,重庆国资举足轻重。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决定》提出,要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

  实际上,这一切都已有了基础,多年来,重庆国企在全国首创“第三财政”,年均贡献超1000亿元,其中税金约200亿元,上交收益约200亿元,上缴比例全国最高。

  市政府副秘书长、国资委主任崔坚介绍,自2007年起,我市开始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为落实“民生十条”等惠民政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证,国有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大幅增加。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在去年,全市国企上缴税金388亿元,同比增长31%。“八大投资集团”上缴资产增值收益和投入基础设施、公益项目1026亿元,同比增长36%。

  崔坚表示,除了对财政的贡献加大,近年来,还有不少国企直接让利于民、惠及民生。例如,去年粮食集团、渝惠集团、商社集团、农投集团贡献4697万元收益,全力保障粮油、蔬菜市场稳定;交通开投、能源集团、电力公司为保障煤电气供应、补贴免费公交等,让利15.6亿元。

  同时,在保障房方面,重庆要造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200万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从2010年起,未来3年内,要完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重庆地产集团、城投集团等国有企业集团身负重任。

  撬动金融杠杆输血民企

  在重庆国资系统今年推进的“十大工程”中,国有企业对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推动占据了较多篇幅。其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通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介入,推动非公、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有了新的资金来源和带动力量,成为了国企带动民企发展的新探索。

  推动重庆“两翼”欠发达地区发展,仅依靠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市委决定,由国有集团融资100亿元,以输送生产力要素的方式,帮助“两翼”17个区县和潼南县建设特色园区。

  而在解决中小企业、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市以国企为主导建立了一批担保、租赁公司。其中,渝富公司出资,引入国家开发银行、长江三峡总公司,组建的全国最大的三峡担保集团,已为库区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25亿元。

  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有企业还有了“技术创新”。今年下半年,由中国四联集团与重庆进出口担保公司组建的“信联小贷”,围绕四联集团这一大型国企,为其产业链上3400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不仅可以稳定大型国企的生产经营,并且能够让中小企业能搭上国有企业前进的快车,真正实现“国民共进”。

  ■专家观点

  促进共富

  是国企固有使命

  “促进共同富裕是国有企业的固有使命,不容推卸。”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认为,公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中主体部分,必然将有此担当。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意图,经营好资产,回报人民的过程;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担当政府履职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这是国有企业资产属性的根本要求。

  曾国平向记者透露,自己在重庆“八大投”之一的重庆城投担任董事一职,而该公司就承担有公租房建设任务。“有的事情不仅仅是依靠市场经济能够实现的,更多的还是需要有杠杠,有调控。”曾国平表示,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拥有相对于其他经济更为广阔的心胸,更高的眼界,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闻纵深

  让百姓收入挂钩GDP增速

  改革开放30多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经实现,全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先富带后富”的目标尚未实现。改革开放的新一个30年,提高老百姓收入,减少收入差距,做好分配改革,成为当下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情。

  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朝永说,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上做出决定,分好蛋糕,是为了做大蛋糕;做大蛋糕,也是为了分好蛋糕。具体来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群的收入水平,并通过户籍改革,消除城乡省份差异带来的不公。规范分配秩序,构建合理的收入获取机制。比如说我们提出的“共富十二条”,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等等,都是直接和间接的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提高工资。如何让老百姓的收入和GDP的增速挂钩,同步上升呢?黄朝永说,具体措施有三个。首先,合理确定在国民收入中政府、企业、居民收入的分配比例,这是初次分配的一个核心。比如,我市提出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每年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把工资最低线纳入常态化调整之中。第二条就是把市级财政一般预算一半以上用于民生,做到真正“藏富于民”。最后就是在三次分配中,将发展慈善事业和扶贫济困作为重点。鼓励先富群体以社会慈善或社会关怀的形式帮助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首席记者 柴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