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央密集关注民生 减税将成今年重头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2 00:09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1月2日讯 (记者 张少雷)民生问题是有效推动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2012年新年伊始,胡锦涛主席在发表新年贺词中强调,今年中国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此同时,1月1日的各大媒体也纷纷聚焦民生话题,展望今年中国在减税、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等领域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措施,期待新的一年中国民生的巨大改善。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2012年中国将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等等,在2011年年末,中国政府各部门纷纷召开年度会议,密集推出有关民生的多项规划,确保民生政策今年得到全面落实。

  中国近期密集关注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再加力

  在2011年1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2012年中央财政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支持力度。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2011年12月16日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也指出,2012年要尽快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要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2011年12月23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2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提出,2012年民政工作要继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工作,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1年12月23日举行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2012年的重点工作将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强化管理工作,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各大媒体元旦聚焦民生话题 提中国民生新方法论

  《经济日报》元旦发表社论称,新的一年,我们面临新的机遇。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并把重点更多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收入分配也要更多地向劳动者倾斜。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工人日报》新年特别推出专题,从涉及公共服务的食品安全、药价虚高、收入分配、社会养老、交通出行、保障性住房、公车改革、微博(http://weibo.com)民意等八个方面,立足既往成就,直面现实挑战,寻求破解良策,提出2012民生新方法论。

  此前,12月26日《人民日报》的文章也指出,2012年中国将在结构性减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房建设、收入分配等方面在财政上提供更加有力支持。

  12月17日,新华社的评论文章也提到,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少。特殊形势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扩大覆盖范围。只有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才有可能使消费不断增长,扩大内需才能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012年民生政策继续给力 结构性减税是“重头戏”

  过去的2011年中国开启了税改大幕,从个人所得税调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到减免小微企业税负,到车船税微调,“减税”成为年度税收关键词。专家预测,2012年中国结构性减税工作将蓄势再发力——会更加制度化、系统化,老百姓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1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阐释了2012年完善结构性减税的路线图。谢旭人表示,2012年要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推动加快增值税法、环境保护税法、资产评估法等的立法进程。

  2012年1月1日,一系列减税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包括上海试点营业税改革、小型微利企业减税等,凸显中国在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这必将成为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步入转型的“助推剂”。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贸所所长高培勇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将2011年以来的政策内容“全盘复制”到2012年。结构性减税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增支,成为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载体。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接受中国网络电视台采访时也表示,在鼓励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上,都应当注重结构性减税的巨大作用。姚景源指出,减税将是2012年政策焦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