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去年我国GDP增长9.2% 经济增速仍处于正常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8:20 来源: 北京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涂露芳)全球经济动荡不安的2011年,中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昨天,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处于正常区间,中长期增长的基本动力格局没有改变。  去年,全国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成为稳定物价的重要基础。工业方面,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延续平稳较快的增势,而且轻重工业发展更为均衡。相对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企业利润增幅更为明显。去年1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

  在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收窄之际,投资、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据测算,去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2%,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1.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8%。

  虽然受到房地产调控影响,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 

  放眼全球,中国GDP全年增长9.2%的速度,相对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低迷依然非常抢眼。马建堂认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13.9%、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6%,这些核心经济指标尽管有所回落,但还都在一个正常的区间,而且某种程度上是宏观调控下希望运行的合理区间。 

  追问 

  如何看待GDP逐季回落?

  不容回避的是,去年GDP的增速呈现逐季回落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GDP增速已连续第七个季度同比放缓,持续下滑的态势是否暗藏隐忧?

  对此,马建堂分析,GDP逐季回落,有主动调控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宏观调控目标。从中长期看,“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增速目标是7%,中央更加强调转变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经济增速也会逐步回落。

  他认为,2012年外部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风险并存,但广受关注的地方融资平台不良债务和房地产市场变动都不会对经济平稳运行构成多大挑战。根据审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全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是10.7万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是2008年之前形成,相当多的债务形成了一批优良资产,而且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较高。目前,中央政府的国债余额加上地方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在43%左右,而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是60%。

  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2011年的增幅均比2010年有较大回落,但依然是正增长。这意味着调控取得成效的同时,房地产依然对中国经济发挥着正的推动力量。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格局没有变化,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远未结束,通过深化改革,将继续迸发出不竭的增长动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虽然GDP增速放缓,但放缓幅度仅0.2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消费第四季度强势增长。他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回调,GDP下滑态势可能还会延续,今年第一季度增速可能在8.5%附近。

  转折 

  中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中国人口低速增长的态势明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去年年末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规模。

  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而此前十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739万。去年,中国大陆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9%。。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从年龄构成看,去年60岁及以上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比上年末增加0.25个百分点;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4%,比上年末微降0.1个百分点。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城镇化一个重要转折点和标志。但在全球范围,世界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早在2007年就已实现。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城镇人口的加速聚集,马建堂提醒,从“十二五”以后,中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仍然维持在一个高的水平,但是会逐步下降,未来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长要更加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   

  热点 

  暂不公布基尼系数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昨天,国家统计局表示,暂时还不具备公布基尼系数的条件。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1912年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

  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起,一直在发布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2011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是0.3897。但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没有发布。

  马建堂解释说,这是因为高收入阶层居民难以获取真实的收入信息,靠现在城镇住户调查而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偏低,所以就没有发布。

  目前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是分开进行,在农村调查农民收入,在城镇调查城镇居民收入,没有形成一个分层的统一的全国居民收入。为此,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到2013年,要把分别开展的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统一设计指标,统一选取样本,统一调查数据,统一公布数据,这将为计算全国居民基尼系数提供资料基础。 

  据了解,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已经开始,到2013年将正式对社会公布全国统一的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统计局内部研究机构也会根据统一的居民分层收入数据计算全国的基尼系数。马建堂特别强调,基尼系数不是统计指标,而是依据基础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指标。如果统计部门认真评估后,感觉这个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可信,就会对外发布。

  马建堂同时透露,城乡居民收入的中位数,力争2012年就尝试发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收入统计数据与居民个体实际感受的差距。

  相关新闻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再超城镇

  继2010年之后,去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超过城镇居民。

  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7%,财产性收入增长13.0%,转移性收入增长24.4%。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而上年该比值为3.23:1。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