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华谈双边更谈欧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11:41 来源: 解放日报默克尔访华,谈双边更谈欧债
本报记者 洪俊杰 王少喆
刚结束在欧盟峰会上的唇枪舌剑,明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将第五度踏上中国的土地。对于此访,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今年中德高层交往的开篇之作,更重要的是,在欧债危机波谲云诡之际,默克尔此行的意义已超出双边范畴。
夯实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是默克尔2012年出访的首个非欧洲国家,也是壬辰龙年中国接待的首位外国政府首脑。这应该不是巧合。“中德关系最近两年呈现积极、稳定向前发展的态势,今年恰是两国建交40周年,两国政府都希望借此访夯实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会长、前中国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表示。
这一切来之不易。2007年,由于默克尔在总理官邸与达赖进行“私人会晤”,两国告别了施罗德执政时的“蜜月期”。此后,中德有识之士努力修补裂痕,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则为两国关系转暖提供契机。2010年,中德宣布将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由阴转晴”。去年,中德关系步入“快车道”,首轮政府间磋商,首轮、二轮外长级战略对话先后举行,中德关系云开雾散,终于迎来了默克尔此行。
据德国政府发言人赛贝特介绍,默克尔明日会见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之后将在中国社科院发表关于金融和货币问题演讲。此后,她还将飞赴广州,参观当地企业并出席一经济论坛,并会见两国企业人士。
中国援欧量力而行
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总理访华肯定要谈欧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默克尔此行已从中德关系延伸至中欧关系。据德国媒体报道,默克尔希望北京用“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头方式”来支持欧洲度过时艰。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张祖谦认为,这其实就包括要求中国用外汇储备来购买欧洲债券。
其实,这一要求不是首次提出。去年10月底,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负责人雷格林访华,外界普遍认为此行就是想劝说北京认购EFSF债券,但中方表态谨慎。而此番默克尔旧话重提,最足的底气莫过于刚出炉的“财政契约”,有分析指出,默克尔借此证明欧洲自身已做出努力,潜台词就是,中方也应该出手救助欧洲。
这种逻辑并不仅存于欧洲政界。1月29日,德国《明镜周刊》以“达沃斯的新老板”为题报道说,“面对欧洲的债务危机以及对世界经济再次衰退的忧虑,西方未来似乎越来越强烈地取决于正在崛起的国家。”言下之意就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毫不吝啬地救助西方。
确实,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确实,欧洲衰退对中国没有好处,但问题是,中国能帮欧洲脱困吗?“把中国视作救世主是要不得的”,梅兆荣认为,欧债危机根本原因是欧洲内部出现问题,“自救”才是正道。同样,西方还有另一种极端声音,称中国“对欧元区安危无动于衷”。“这种说法也是偏颇的,中欧经贸关系密切,支持欧洲等于支持中国。相信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中国会通过适当的方式援助欧洲,但前提是资金不能打水漂”,梅兆荣说。
合作需要相向而行
除此之外,日益紧张的中东局势也是两国领导人讨论的话题。在此前的利比亚问题上,德国政府没有支持美英法的提案,这种 “特立独行”让默克尔政府在盟友内部受到很大压力。因此,此次在伊朗、叙利亚问题上,柏林基本上与华盛顿站在同一战线。德国《图片报》就刊文指出,“默克尔访问北京时,将会劝说中国领导人,不要利用欧盟的抵制从伊朗订购更多的石油。”对于这种说法,外交部发言人之前已经表态,中伊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不应受到政治问题干扰。
此外,默克尔访华也不会绕过经贸合作。作为实体经济大国,中德之间互补性较强。德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环保经济等方面优势显著,而中国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举措,为两国企业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当然,专家指出,合作需要相向而行,德国应该在解除对华高新技术出口、消除对中企在欧投资无端猜忌方面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