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巨头纷纷缓建项目 困局难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15:0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火电投资总额为1050亿元,仅为2005年全国火电投资总额2269亿元的一半不到。
本报记者 段心鑫 山西、北京报道
在山西汾河与浍河的交汇处,一座名为侯马的小城,冬季的严寒尚未散去,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却不得不依靠锅炉和天然气进行取暖。
山西侯马晋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晋田热电”)是这座小城目前仅有的一家供电供热电厂。这家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漳泽电力”)的全资子公司,只有两台5万千瓦的热电联产机组,相比侯马市内共有约40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晋田热电仅可以勉强维持当地100多万平方米冬季供暖面积。
“如果新的热电厂建好了,把大暖通上,就能好不少.。”当地一名出租车司机对本报记者说。
出租车司机所说的新的热电厂,全名为漳泽电力侯马热电分公司(下称“侯马电厂”),早在2010年4月就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属于“上大压小”异地新建工程。但该项目核准后建设进程就搁置了,到目前为止,这家已经停工一年有余的热电厂依然没有重新开工的迹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侯马电厂厂区内,大型吊车和龙门吊安静地立在原地,地面上竖起的一束束钢筋与场地里的荒草一样,无人问津。偌大的厂区里,仅有两名值班人员留守,从门卫室的窗口往外看去,有一副光秃秃的灰色钢架,这也是厂区唯一一座已经搭建起的建筑物。
侯马新热电厂的停工并非个例。来自五大发电集团发布的各项报告均显示,目前国内火电项目建设出现了大范围缓建现象。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火电投资总额为1050亿元,仅为2005年全国火电投资总额2269亿元的一半不到。
侯马电厂缓建样板
对于供热不足的侯马市居民来说,一年多前,当地新建的漳泽电力侯马热电分公司(下称“侯马电厂”)一度给他们带来了驱赶寒意的希望。但目前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建好。
本报记者了解到,侯马电厂规划建设2台30万千瓦国产亚临界燃煤空冷热电机组,投产后关停晋田热电现有的两台5万千瓦机组,并拆除供暖区域内88台小锅炉。该项目总投资28.5亿元,由晋田热电投资建设。
但作为投资方,晋田热电本身就已经常年“贫血”,大面积亏损也让项目迟迟难以推进。
“我们从2003年投产到现在,一共亏损了4个多亿。”晋田热电副总经理孙安稳对本报记者说,“现在除了冬季供暖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停产停机,开机就亏损。”
记者了解到,晋田热电采用的是小机组,煤耗高,早在2003年煤价还未及目前高位时,晋田热电的亏损命运就已经开始。
据本报记者了解,项目核准之时,晋田热电的母公司漳泽电力尚属中电投集团旗下的企业,所以侯马电厂项目的银行借贷也交由中电投集团的财务公司进行操作,但当时这笔贷款迟迟未能落实,已经获得核准的晋田热电又不愿花时间等待银行贷款,而是选择尽快对新热电厂破土动工。
但直到2010底,银行贷款尚在办理当中,晋田热电的资金链却已经断裂,侯马电厂项目也不得不就此停工。此后,银行的贷款再也没有了消息。雪上加霜的是,银行还对漳泽电力的贷款采取只收不放的政策。
“银行对项目测算的结果也是亏损,就不愿意投钱。”孙安稳说,“原来计划侯马电厂今年上半年投产的,现在也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
侯马电厂项目重启也曾出现过转机,但截至目前,这似乎仍然只是其长期搁浅期中的一个小插曲。
去年10月28日,停牌4个多月的漳泽电力突然发布公告,称拟以5.56元/股的价格向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同煤集团”)发行6.23亿股,收购同煤集团旗下多家电厂的股权。
同时,作为漳泽电力当时控股方的中电投集团和另一家股东山西国际电力分别向山西省国资委无偿划转1.85亿和1.14亿股份,而这两部分股权被山西省国资委全权委托给同煤集团进行管理。一系列重组后,同煤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7.61%,成为漳泽电力的第一大股东。
了解情况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该方案已经获得了国资委的批准,但还需等待证监会对此次整合的批复。尽管如此,同煤集团已经实际上接管了漳泽电力,有传闻称,同煤集团将对侯马电厂注资,让该项目重新启动。
“的确有这样的传闻,去年重组的时候同煤集团也派人来考察过。”孙安稳说。
而对于注入资金何时才能落实,孙安稳也无法给出答案。他承认,现在对新项目并没有什么积极性。
“建成了也是亏损,我们发电企业没有积极性,银行也没有积极性。”孙安稳对本报记者说。
各大巨头山西集体“拖建”
“跑马圈地”、“未批先建”等类似的词语,多年来在电力建设领域频繁见诸报端。而如今,相比此前各地争相上马新项目,火电建设境况已经千差万别。
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建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五大发电集团位于山西的火电项目普遍存在拿到路条而不开工建设的情况。
“一是没钱,二是不愿在火电上投钱,”李建伟说,“由于去年底五大发电集团资产负债率已超过国资委规定的85%红线,导致全国一批待建火电项目因无钱买煤而搁置。”
与此同时,相比效益回报更为可观的水电、风电,各大企业对火电业务的关注也骤然冷却。
在五大发电集团山西火电厂的缓建名单中,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华电集团朔州电厂也位列其中。
本报记者了解到,华电集团朔州电厂也属于“上大压下”工程。项目计划建设2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2010年9月,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总投资28.9亿元。
来自山西官方的消息曾表示,朔州电厂要在2010年底破土动工。但据本报记者求证,时至今日,华电朔州电厂仍然无实质性进展。
2011年10月,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曾在与山西政府官员的会面中称,朔州电厂项目已经具备了开工条件,将尽快投建。但1个月后,除华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电国际以1426.83亿元收购了该电厂100%的股权后,围绕该项目的建设进展也再无更多消息。
华电国际董秘周连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朔州电厂现在仍未开工,还处于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时间是长了些,我们会尽快开工。”周连青说。
相比中电投、华电集团,国电集团霍州电厂采用的则是另一种拖延的办法。
本报记者获悉,国电集团霍州电厂计划建设2台60万千瓦机组,项目于2009年2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并在当年的4月2日就宣布破土动工,但直到2009年底才正式开工建设。按照原来计划,国电集团霍州电厂将在2011年5月投产1号机组,2011年8月投产2号机组,每台机组建设工期19个月左右。但开工已经两年有余,两台机组至今仍未能投产。
一位了解该项目的知情人士透露,霍州电厂从一开始建设就出现了问题,“停停建建,拖着往前干。”
据本报记者了解,虽然目前该电厂已经开始试生产,但同时又传出了设备出现故障的消息,“投产又要拖后两个月。”在火电企业集体濒临崩盘之时,设备维修,以及延期投产的具体时间也同样充满了变数。
此外,在山西,同为国电集团的国电长治电厂与霍州电厂几乎同时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并于2009年4月动工,但饶有意味的是,该电厂仅上马2台30万千瓦机组,但整个建设工期却足足耗时31个月。
“通常60万千瓦的机组建设周期约18个月,30万千瓦机组建设则只需16个月。”山西一家电力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孙安稳称,电厂工期拖延由多种原因造成,比如现场出现特殊情况、设备供应延误、设计单位的图纸修改、资金不到位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所以,很难判断发电企业是在主观上故意拖延工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电企业亏损超过了一定额度,延缓在建项目则无疑是尽可能减少亏损的自保之举。
“如果电厂建设贷款有20个亿,拖一年就多1个亿的财务成本。”孙安稳说,“但如果投产的话,算上燃料成本就能亏3个多亿,多拖一段反而会少亏点儿。”
与其他四大发电集团相比,作为全国发电量最多的发电企业,华能集团似乎算是五大发电集团进军山西的“另类”。其左权电厂于去年10月20日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建设两台66万千瓦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两台机组分别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就已投产。资料显示,华能左权电厂在2010年3月开工,每台机组建设周期仅为18个月。
山西省电力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五大发电集团之中,华能集团在山西的装机容量最小,此前只在山西有一座榆社电厂,装机容量仅80万千瓦。因此,为抢地盘,华能集团不得不在山西尽快上马新的项目,这种情况对于目前火电投资建设现状不具有代表性。
火电困局波及全国
不仅仅是在山西,全国的火电项目建设似乎都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火电投资规模在2005年为2271亿元,到2007年已降为2152亿元;在2008年更是迅速降低至1679亿元,降幅高达21.99%;2009年降幅为8.04%,2010年火电投资额为1311亿元,降幅增大至15.1%;直至2011年直降26.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近公布的《2011年1-10月份电力工业运行情况简要分析》还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全国新增装机容量比去年同期多330万千瓦,但2011年前10个月的火电新开工发电装机规模比上年同期减少1322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开工规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43万千瓦,同比下降49.4%。10月底,火电在建规模比上年同期减少2122万千瓦,同比下降24.9%。
中电联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河南、山西、安徽、贵州等多个省份都存在不少火电项目获批复不建设的情况。
据薛静介绍,发电企业拖延建设主要有四种形式:一、虽然项目拿到了“路条”(即国家发改委同意其开展前期工作),但不急于去申请国家发改委的核准;二、企业获得核准,但暂时不开工;三、项目核准后虽然开工,但却缓建或停建;四、项目虽然已经建成,但暂时不投产。
“在发电企业有积极性的时候,从获得批复到投产一般需要2年多,但现在各地新建项目的建设时间都难以确定。”薛静说。
而与“批而不建”相比,更为突出的则是各大发电集团对火电项目的申请已然失去了兴趣。
本报记者了解到,发电企业内部都设有项目审定委员会,新项目确定之前,该委员会均会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建设时间、投产时间等诸多参数进行分析。对于盈利能力待考的项目,则不能通过项目审定委员会的评审。
来自中电联新近发布的对今年电力供需情况的预测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火电新增5000万千瓦,比去年下降约15%。
国电集团湖南一家电厂的高层也同时透露,2011年,湖南的用电负荷尚可达到1000万千瓦时的水平,但今年仅有600万千瓦时。
“即使湖南现有的机组,目前都没有满发,当然不可能有新建火电项目的热情了。”而未能满发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大降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从而大大影响电厂固定成本的摊薄,使财务状况更加恶化。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大唐华银在湖南的某煤电一体化项目此前被列入2011年湖南省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超过70亿元,将建设2台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按4台60万千瓦机组规划。该项目目前已拿到发改委路条,但由于资金问题始终未开工建设。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2011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及2012年分析预测》,《预测》中指出,2012年新增装机8500万千瓦左右,其中水电新增2000万千瓦左右,而火电新增则将缩小到5000万千瓦左右。
“由于煤价电价问题,火电项目连年亏损,必然挫伤电力企业投资火电的积极性。”国家发改委能源价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此观点几乎是业内公认的火电缓建的重要原因。根据中电联的行业统计调查,2011年1~10月份,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319亿元,同比增亏196亿元。2011年全年,五大电力全年火电亏损平均在70亿元左右。
而火电亏损的主要原因依旧是煤炭价格。据了解,2003年以来,电煤价格上涨超过150%。本报记者了解到,2011年全国消耗电煤预计约19亿吨,其中7亿吨左右为重点电煤合同量,而合同电煤的兑现率仅为 30%-50%左右,而且煤质难以保证。
据国家发改委监测,反映市场煤炭价格走势的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去年11月23日为每吨850元,比年初上涨74元,涨幅为 9.5%。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山东某电厂到厂市场煤价近1000元一吨,一度电的发电成本是0.5元左右,而上网电价是0.422元,这也就意味着,其每发一度电就不得不承担7分多钱的亏损。
尽管国家制定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但实施中电价调整时间滞后、调整幅度不到位的问题突出。由此导致我国电力行业整体发展能力不强,特别是火电企业资不抵债、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明显增加,经营风险日益加剧。
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也表示,火电连年亏损使电企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下降,致使火电投资已连续下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还显示,由于煤价持续上涨,在火电生产成本构成中,五大发电企业平均到场标煤单价(含税)同比上涨100元/吨左右,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3.5%。由于电力业务亏损额不断增加以及财务负担加重,五大发电集团合计平均负债率86%,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3.4%。
“发展低碳经济的政府宏观政策导向也是导致火电投资减少的重要原因。”林伯强说。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引导低碳经济发展,通过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
2011年9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并已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据中电联初步测算,按照新的环保标准,全国火电厂将新增900亿-1100亿元的运行费用。
不仅如此,为了加大减排力度,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规定,要于2011年底前,淘汰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火电一方面不断亏损,另一方面又要顶着减排的各种压力,日子的确不好过。
为了缓解电力企业亏损情况,国家曾最近数次调整了电价,其中包括对脱硝电价进行了补贴。但舆论普遍认为,这只是缓解火电企业亏算的暂时之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对经济前景不乐观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火电投资的积极性。中电联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2012年国家经济增长预期放缓,电力需求增长也将随之放缓。
电荒重演?
2011年,火电内部深层次矛盾的计划导致罕见的覆盖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大面积“电荒”。诸多业内人士预测,由于行业前景低迷、新增装机持续下降,由此导致的“电荒”也或将重演。
来自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火电装机达76546万千瓦,占到全部10.56亿千瓦装机容量的72.5%。但2011年火电仅新增装机5886万千瓦,远低于往年约8000万千瓦的水平。
“这样发展下去,我国将从‘软缺电’发展为‘硬缺电’。”薛静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所谓“软缺电”,指的是发电装机容量可以满足电力消费需求,但由于开工率不足或电网建设滞后所导致的缺电,我国目前的缺电现象尚属于“软缺电”。相比之下,“硬缺电”则是指装机容量不足而直接导致的缺电。
国电集团湖南一家电厂高层表示,目前来看,发改委的限价令的确限制了煤价跟涨,但另一重要因素是用电负荷的下降。电厂资产状况目前并不乐观,一旦用电量上去,仍有“煤价上涨、电荒重来”的可能。
在此前的一次业内峰会中,中电投副总经理邹正平则直接指出:“如果火电投资持续下降,到‘十二五’末,我国新一轮电荒肯定会出现。”
中电联预测,今年我国最大电力缺口为3000-4000万千瓦时,供需仍然总体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仍然较为突出。薛静亦表示,今年的全国用电量增速预计也会回落,不至于有太大的用电缺口,“软缺电”的形势不会出现质的变化,仅浙江、重庆等地会存在“硬缺电”的情况。
但在电源建设不足和电网建设滞后等客观因素制约下,未来的供电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2013到2014年将会是最困难的时期。”薛静说。
无须讳言的事实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然将国内火电企业推至了“高煤价-亏损-借债-财务费用增加-亏损扩大”的恶性循环,艰难应对之时,各大企业试图的自救之道却依旧尚未厘清。
为应对日益恶化的火电亏损困局,中电联呼吁,必须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大输电比重,促进电力适度超前发展。
“针对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要加快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应用特高压、大容量直流等先进输电技术将电力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缓解铁路、公路煤炭运力不足的矛盾,实现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电联研究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