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中局:揭秘四环生物专利转让之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6:40 来源: 证券日报编者按:曾经是亲密战友,而今对薄公堂。一年前公司与北京维达法姆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书,将北京四环45%股权变更登记至维达法姆名下,而如今,双方就专利是否失效、专利技术是否转让等问题陷入“罗生门”。一方称,自己被骗,并要求其归还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45%股权,另一方则表示,专利尚在申请,仍然有价值,归还股权之说毫无道理,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调查多名知情人士,并咨询知识产权方面专家,试图还原事实真相。
■ 本报记者 矫 月
自从四环生物因专利合作遭遇诈骗欺诈的消息传出后,市场为之震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此事。由于维达法姆方面一直未有消息传出,因此,市场的诸多猜测无法得到证实。
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证券日报》记者一直在持续关注四环生物,并通过各种方式与维达法姆方面的人士联系。终于在春节之后,《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到了受理此次案件的维达法姆方面的杨建津律师。
据杨建津律师介绍,四环生物控告维达法姆诈骗一事并不属实。事实上,虽然临时申请号失效,但是,在临时申请号失效的同时这项正在申请中的专利已经转为正式申请,并且,已经在2008年3月13日有了正式申请号。
记者在咨询了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深律师汪涌后,被告知,高世英申请的这项技术专利仍旧受澳大利亚专利法的保护,各国的法律并不限制正在申请中的专利进行转让或授权他人使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申请中的专利进行转让或授权他人使用的案例,只要申请中的专利技术方案是客观存在的,相关方也进行了评估,发生转让或授权怎么能算诈骗呢?
诉讼公告姗姗来迟
事实上,四环生物与高世英的合作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合作后,双方才正式联姻。
回顾历史,四环生物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四环)从2007年11月底就与高世英先生开始合作。
据维达法姆相关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四环生物的背后实际上是由陆克平来操控的,当初,也是陆克平找高世英商谈将技术引进北京四环后,再将北京四环上市的,在这种前提下,高世英同意了用这项专利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换取北京四环的股份。
本报记者此后多次拨打陆克平先生的办公室电话以便求证,但直到截稿日仍未联系到陆克平。
据了解,在双方会谈后,高世英分别于2010年9月11日、2010年9月15日出具《申明》、《授权书》,将其拥有的生物蛋白舌下给药技术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给外商独资有限公司维达法姆(高世英持有100%的股权)。五日后,于2010年9月20日四环生物作为甲方、北京维达法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达法姆)作为乙方、北京四环作为丙方,三方签署《协议书》。
据了解,在2010年11月16日递交变更申请之后,北京四环于2010年11月23日拿到了营业执照。谁成想,这边维达法姆刚刚成为北京四环的股东,四环生物就将其告上了法庭。
并就与维达法姆、第三人高世英股权转让纠纷一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相关的诉讼公告则是在提起诉讼一年后,直到2011年开庭前夕,四环生物才于2011年11月14日发布了诉讼公告。
专利仍在申请中
诈骗不存在
四环生物提出的诉讼请求写道:请求法院撤销原告、被告于2010年9月20日签订的《协议书》;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将其持有的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45%的股权返还原告;请求法院判令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因本案尚未开庭审理,本次诉讼对公司期后利润的影响目前尚无法判断。
四环生物表示,2011年10月7日,公司经向澳大利亚专利局调查发现:被告、高世英所述的生物蛋白舌下给药技术在澳大利亚并未获得专利权,其提供的“澳大利亚专利号:2007901333”仅是临时申请号,并非专利号,且早已于2008年失效。四环生物以此控告维达法姆的行为属于欺诈。
有投资者提出质疑,为何公司在2007年就与高世英合作之后三年的时间还不清楚其专利是否已经获得专利权,而是在股权转让近一年后才发现此事。更有投资者认为这是公司的失职。而大多数投资者则认为四环生物用股权换了一个不存在的专利并因此抛掉了手中的股票。
记者专门联系了北京四环的总经理程度胜,求证公司当时是否知道这项专利处于临时申请阶段,对此,程度胜回答道:“此事应是公司总部比较了解。”
但是,记者在与维达法姆相关知情人士交谈的过程中却了解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此人士表示,这项专利只是从以前的临时申请转为了正式申请。也就是说,这项技术还在申请过程中,所谓的临时申请号失效所指的也只是从临时申请变为正式申请而已。而且,在2010年9月份开会讨论评估报告相关内容的时候,北京四环的总经理程度胜与江苏评估公司的评估员都是在场的。而且,在谈话中,也都谈到了高世英先生拥有此专利的优先权。
汪涌律师指出,四环生物发布的公告记载中有不确切的地方,有关专利号方面的论述也有误导的嫌疑。“事实上,临时专利号代表的是高世英有这项技术的专利优先申请权,因此转入正是申请后,专利权的对象仍是同一技术方案。在不能证明存在“偷梁换柱”的情况下,四环生物所说的诈骗就不存在。”
据了解,在澳大利亚申请专利的首要步骤就是临时申请,此后,转为正式申请,最后才会判定是否有专利权。
汪涌向记者谈到,临时申请号只是一个步骤,想争取优先权转到正式申请的一个程序。据了解,在中国,专利持有人首先应提交发明申请,初审通过后进入实审,通过对专利的实用性判断等审查后,才能最后判定是否有专利权。“目前这项专利要想有审查结果还为时尚早。”
据澳大利亚专利局审核/运行主任回函译文显示,2008年3月13日Ko Sai Ying(高世英)将为期一年的临时申请转为正式申请。申请号是:2008226337(专利公约审核号是:PCT/AU2008/000350)
汪涌律师向记者谈到,一般来说,医药专利的从申请到授权时间都比较长,在美国有的药品专利申请,所需时间长达14年的时间。而这段期间,这项专利也是受到专利法的保护的。
两份评估报告存误差
“暂时”专利未被公开
本报记者发现,两家公司拥有两份不同的评估报告,而其中一份评估报告上曾记载了这项专利已申请“暂时”专利的字样,而这“暂时”两字并未在四环生物公告的评估报告中体现。
首先,记者查阅四环生物于2010年10月11日公布的拟受让无形资产项目评估报告书后发现,在特别事项说明一项中写道:生物蛋白舌下给药技术在澳大利亚已申请专利,专利号为2007901333,澳大利亚全球专利PCT 号为AU 2008/000350。
此后,记者却在北京维达法姆科技有限公司拟接受无形资产项目评估报告书中发现了不同的写法:生物蛋白舌下给药技术在澳大利亚已申请暂时专利,专利号为2007901333,题目:癌症治疗方法,存档日期:2007年3月14日,澳大利亚全球专利PCT 号为AU 2008/000350。
从上述可见,两家公司给出的评估报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如果像四环生物公开发布的评估报告书中所写的生物蛋白舌下给药技术在澳大利亚已申请专利的话,那么,投资者就会认为该项技术已申请专利。
但据记者与一位知识产权律师沟通后被告知,评估报告中显示的PCT字样代表这项技术的专利号只是一个申请号,而不是专利号。而即使如四环生物公告中所说已申请专利的字眼,也只代表这项专利正在申请中,而不代表这项技术已经申请到专利权。
按照维达法姆给出的评估报告书来看,这项专利在当时正处于临时申请过程中,专利号也只是临时申请号,而不是投资者所以为的已申请专利。
由此可见,在四环生物公告中消失的“暂时”两个字是多么的重要。对于两家公司有着不同的评估报告,记者感到非常的疑惑。目前,记者正试图联系两家公司,以便求证。
而据维达法姆相关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四环生物公布的评估报告书是由公司找的江苏中天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但维达法姆并没有看到这个评估报告。“当时,四环生物方面表示由于公司没有付费,因此事务所没有出报告书。”但是,令人疑惑的是,江苏中天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不但出具了报告书,而且四环生物还于2010年10月11日公布了出来。
上述人士还向记者谈到,维达法姆手中的评估报告书是由北京信诚资产评估责任公司出具的。“而该评估公司也是由北京四环指定的进行再次评估的机构。而且,评估费用是北京四环通过维达法姆支付的。”
就这样,两份不同的评估报告产生了。
在四环生物公布评估报告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后,四环生物便于2011年11月份就因北京维达法姆科技有限公司、第三人高世英股权转让纠纷一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告其诈骗。
知识产权价值来自
专利还是收益?
对于四环生物的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这项技术能否为四环生物带来收益,评估价是否合适?
“取得专利权并不代表这项专利技术有用,专利的价值,要看它的技术方案是否具有创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即我们说的专利应该具有实用性。”汪涌律师向记者说道,一项专利无论是否有申请,处于什么申请阶段,对于使用的公司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这项专利所指向的技术方案是否有用。也就是说,如果这项专利处于申请期或是已经申请下来,则仅代表这项专利是被专利法所保护的,但不代表这项专利能够带来收益。
目前,存在着很多专利即使是申请下来也未必能带来收益,相反也存在很多没有申请或是正在申请的专利存在着很大的收益前景。
事实上,对于一项正在申请专利中的技术进行评估并不容易,因为这项申请中的技术有可能申请不到专利权。而在生产后的成药未能销售的情况下,其未来能产生的价值也不好评估。
“如何评判这个专利的价值,建议公司最好找一家专业的代理专利事务所出具正式的评估书。”北京一家知名代理专利事务所的人士向记者如此说道:“一般来说,购买专利,首先要确定专利的有效性。确定专利的申请权;确定专利的价值,要看申请时间和内容还要看申请是否能通过。此外,要注意,即使获得授权的专利也有不值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