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改革规划纲要发布 转企改制扶持再延5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11:08 来源: 解放日报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转企改制扶持政策再延5年

  据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 “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具体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纲要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10项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具体要求。纲要提出以重点工程带动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九大重点工程,并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项目。

  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将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政策保障机制。主要措施包括,要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

  特别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国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两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第一,要特别关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重点完善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文化权益,国家将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完善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在“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一场数字电影、每学期农村中小学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目标;农家书屋工程,2012年力争实现行政村的全覆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无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或设施严重不足的地市,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积极推动免费开放,并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和出版物的译制能力建设。

  第二,要着力提高供给能力,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主要措施包括: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更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为便捷地享受更为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等。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还表示,将在推进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进文化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纲要说,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

  纲要说,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纲要说,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要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鼓励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纲要指出,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要深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和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文物鉴定建准入和资格管理制

  纲要指出,加强文物市场法规体系建设,建立文物鉴定准入和资格管理制度,引导规范民间收藏,强化文物安全防范设施,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

  纲要提出,要健全文物普查、登记、建档、认定制度,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编制国家珍贵文物名录,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巡察养护及管理机构建设,开展工业遗产、元代以前木构建筑、乡土建筑、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等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保护,加强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加大馆藏文物、水下文物的保护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旧城改造要重视保护文化遗址

  纲要指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旧城改造中,要高度重视保护文化遗址。要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等保护规划编制,加强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纲要指出,要推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中华文明展示水平和传播能力,鼓励对工业遗产、文化景观、考古遗址公园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法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推动文化遗产教育与国民教育紧密结合。

  十项主要目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2、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

  3、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4、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5、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7、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网络逐渐形成

  8、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

  9、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改善,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10、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九大重点工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2、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

  3、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

  4、文化市场建设工程

  5、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工程

  6、传播体系建设工程

  7、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8、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

  9、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五个方面措施

  1、政府投入保障政策

  2、文化经济政策

  3、文化贸易促进政策

  4、版权保护政策

  5、法制保障政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