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广告招标被指存在人为操纵评审等问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03:40 来源: 经济参考报□记者 徐海波 熊金超 武汉报道
“不要10亿要7亿。”武汉地铁广告“低标中标”事件,在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之后,武汉市纪检、监察部门19日晚宣布“废止”这一招标结果。从招标到废标,武汉地铁短命的招标中到底存在怎样的“猫腻”?是谁导演这场“高价落标低价中标”的招标秀?《经济参考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高价者落标
去年11月18日,武汉地铁集团发布“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站内平面广告媒体代理经营”的项目招标公告,并委托湖北成套招标有限公司代理向社会公开招标。共有10家单位报名。经资格预审,共有6家单位预审合格。
今年1月12日,在公开开标中,3家公司参加投标报价,分别是深圳报业集团地铁广告公司10.18亿元;上海雅仕维集团7 .30亿元;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微博)7.05亿元。
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评标采用综合评估法,分为报价评审(60分),商务标评审(15分),项目经营建议书评审(25分)三个部分,合计100分。据此测算,第一部分成绩,深圳报业领先广东广告11.9分。
虽然剩下的两部分需评标专家打分,但第一部分就大比分领先的深圳报业,认为中标已毫无悬念了。
1月18日,武汉地铁集团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结果,广东广告中标,报价比其高出3.18亿元的深圳报业意外落标。
对此,不仅深圳报业,就连普通百姓也感到震惊,对招标过程中是否存在“猫腻”甚至钱权交易提出质疑与猜测。
有人操控评标?
目前,武汉正处于地铁建设高峰期,资金需求量大。但武汉地铁为何舍弃最高价,却要最低价?
对此,武汉地铁集团运营公司专门举行新闻通气会表示,此次招标,不同于公开竞价、拍卖等招商方式,不只是考虑价格,而是综合评价。营运公司党委书记陈川说,“我们担心标价过高导致成本压力大,日后经营不下去,从而影响支付能力。”
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理由很“牵强”,作为国有项目的经营权转让“价高者得”是必然道理,何况投标人深圳报业在地铁广告方面有着不菲的业绩,难道担心中标企业没有“赚头”?
其实,深圳报业的“落榜”更源于在第三部分的评标中大量失分,其中有两小项得了零分。而中标方广东广告得了满分。
陈川向记者解释说,因为《招标文件》明确规定“乙方需在经营许可期内保证不低于广告媒体总面积的5%用于发布公益广告;如果5%的媒体面积不能满足政府对公益广告要求时,以政府规定或要求为准”。深圳报业的投标书上只写着“每年用于发布公益广告的媒体数量将不低于总数的5%”,而政府的相关要求是不少于10%。
这一解释更加引起业内专家的质疑。曾参与《招标投标法》起草工作的武汉大学(微博)余杭教授说,在评标中,只对严重跑题或者完全不回答者打零分。“深圳地铁的作答可以打低分,但不应打零分。”
他还对招标书设置这一“遮遮掩掩”的规定表示不解。“如果广东广告在此项上填的是5%,那么它不可能满分。如果填的10%,那说明武汉地铁事先与他有过沟通,特意埋下这个陷阱,有串标的嫌疑。”
中标方广东广告运营总监钟山向记者证实,他们公司负责了此次招标项目的前期规划。余杭分析说,既然双方事前已有过接触,成了“利益相关人”,再参与招标就违反了招标投标法,更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串通招标。
随后,记者找到一位“评标委员会”成员,在答应为其隐去身份后,他才愿意开口。他说,是武汉地铁电话邀请他参加评审的。据他回忆,共有5位评委,其中有两三位来自武汉地铁。他说:“我没有打过满分,也没有打过零分,打完分后我就走了”。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资源部经理邓宏武就是其中一位评委。记者采访他时,他只说了一句“评审进行过两轮”,随后就挂断了电话。
据此,余杭表示,可以肯定此次招标背后存在着人为操纵评审等问题。他说,“只要有一个专家没打零分和满分,就不可能产生零分和满分。同时,武汉地铁的人员参与评标,既违反法律,更有内部操纵的嫌疑。”
深圳报业集团地铁广告公司董事长关云平认为,在公示方式和时间上,武汉地铁也存在有意避开竞标者提出异议的嫌疑。他介绍说,确定中标结果后,武汉地铁并未依法通知投标人,只是在公司网站一个三级链接上公示,进入网站首页后再点击三次才能找到。同时,1月18日公布公示信息,理应公示期7天,到1月24日。但从22日起就已春节放假,有效公示期仅有4天。
真相有待揭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怀疑此次招标存有“猫腻”,甚至可能涉及“权钱交易”。这位人士说,“评审前,招标方会直接跟专家打招呼,要求给某个投标人评高分,让他中标”。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联系湖北省招投标监督管理局,试图了解这一招投标过程监管情况,但遭到分管宣传工作的一周姓处长的拒绝,他说:“局领导明确要求不得接受采访”。
记者从侧面了解到,武汉地铁广告招标项目的代理方湖北成套招标公司曾挂靠于湖北省招投标监督管理局。
目前,武汉市有关部门虽已认定此次招标结果无效,但其间的利益链条是否涉及腐败,招投标到底有没有黑箱操作,尚待进一步调查。
采访中,业内人士担心“废标之后会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