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四市近五年发展成就与十二五发展展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16:27 来源: 潮商不懈奋斗 持续超越
林文生 本刊记者 彭涛
2011年年底,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粤东四市相继完成了领导班子换届。
今年1月,粤东四市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两会”并公布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对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谋划和部署。
2月初,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了粤东西北三个区域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粤东地区将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的特色城市群”。
站在新的起点上,勾画新的蓝图!粤东四市领导班子换届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外界发出了何种强烈的发展信号?四市的经济如何能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如何再上新台阶……?刚刚公布的《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又为粤东地区(潮汕)“十二五”时期区域合作和发展制订什么样的基本框架和空间发展布局?
有“喜”
粤东地区(潮汕)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地级市。2010年,区域总面积15516平方公里,占广东全省的8.6%;常住人口1689万人,占全省的16.2%。改革开放以来,粤东地区(潮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粤东地区加快发展工作会议并出台《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粤东地区(潮汕)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努力进取,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 汕头, 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425亿元,同比增长13%,五年间年均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2.63万元,年均增长10.3%;
—— 潮州, 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五年年均增长13.2%;人均生产总值2.41万元,年均增长12%;
—— 揭阳, 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23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7%;
—— 汕尾, 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5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7%。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粤东地区(潮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2∶49.6∶38.2调整到2010年的9.0∶54.9∶36.1。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揭阳潮汕机场建成启用,厦深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港口群建设明显加快,能源电力生产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潮州供水枢纽等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成,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状况明显改善。201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47.5%。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2010年达144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7%,2010年达6823元。全面实现九年免费义务教育,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78.4%。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2.2%。
也有“忧”
“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这句话,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生动写照。贫富差距大,贫困人口多,已经成为广东之痛,这个痛越来越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软肋和短板,制约着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目前有四大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粤东经济圈、粤西经济圈和粤北经济圈。粤东经济圈在这四大经济圈中的竞争力是相对比较弱的。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粤东经济总量最小,人均生产总值最低,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甚至落后于粤北山区。
以粤东的中心城市汕头市为例,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增长速度慢,总量小,质量和效益不高。全市GDP占全省比重从2006年的2.9%下降到2010年的2.6%。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呈逐年不断拉大趋势。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矛盾仍较突出。
因此,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粤东地区人民福祉,事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
要“快”
今年初,广东召开了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引人注目的是,省委书记汪洋在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中,只字未提广东的GDP。媒体正面解读为广东开始告别GDP崇拜。但众所周知,粤东地区的GDP与珠三角地区差距很大,GDP数字在省委全会上虽然被“冷落”,然而对于去掉包括粤东四市的主政者和广大干部群众戴在头上的GDP“紧箍咒”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综合粤东四市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粤东地区(潮汕)生产总值要达到598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3%以上,该指标虽然明显高出广东提出的“十二五”全省GDP发展目标8%,但以人均GDP达到34150元的指标来衡量,也仅仅接近2011全国人均GDP35008元的水平。
其中:
汕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左右;
潮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
揭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
汕尾,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
因此,从粤东地区(潮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看,加快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尽快缩小与全国、全省发达地区的差距,仍是最紧迫的任务,也是此次粤东四市领导班子换届和“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所释放出来的最强烈、最迫切的发展信号!
更要“好”
突出“快”字优先,并不是盲目求“快”。现在的加快发展并不是传统的粗放式增长,而是要讲求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集约式增长。“好”,就是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区域更协调、群众更有幸福感。对此,粤东四市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中也明确了发展新思路,列出了具体新举措。
—— 汕头,突出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即: 更加注重擦亮特区牌子,全力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注重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夯实幸福汕头的物质基础。
—— 潮州,着力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即:创新驱动战略。产业升级战略。文化引领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城市拓展战略。惠民共享战略。
—— 揭阳,确定新一届政府的工作理念是:强化效率、彰显公平、惠民执政、绿色发展。并竭力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主动调结构,坚定不移抓改革,千方百计惠民生,扎扎实实促和谐”。
—— 汕尾,着力加快“八个转型”,即: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区域合作转型,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引擎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加快城市转型,推进宜居宜业宜憩中心城区建设。加快农村转型,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加快企业转型,夯实经济发展微观基础。加快体制机制转型,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社会服务转型,全力建设幸福汕尾。加快政府转型,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之,“快”字优先,“好”中求快,能快则快,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奋力赶超进位,实现“弯道超车”是粤东四市今后五年的发展主基调。
点圈一体,块带结合
2月6日元宵节当天,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了粤东西北三个区域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这是继珠三角《规划纲要》之后,区域规划领域从珠三角拓展到粤东、粤西、粤北三大区域,实现广东区域发展规划的全覆盖。其中,《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一方面从区域发展规划层面确定了粤东四市各自可以奋斗的具体目标、发展重点、区域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的再造和创新,另一方面又从战略的高度圈定了“汕潮揭”一体化基本框架,为“十二五”时期粤东地区(潮汕)在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环保、旅游、社会治安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政策依据。
在粤东地区(潮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方面,《纲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提出“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加强空间联系和组织,建设形成点圈一体(市区、重要城镇及‘汕潮揭’都市圈)、块带结合(产业园区和沿海工业经济带、休闲旅游产业带)的空间发展布局”。
构建“点圈一体“的城镇发展格局。以汕头中心城区为中心,潮州、揭阳、汕尾市区为副中心,提升重要城镇发展品位,打造特色品牌名镇,推进“汕潮揭”同城化,构建“汕潮揭”都市圈,形成协调发展的粤东城镇群。
—— 汕头,强化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形成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中部珠港新城、南部濠江海滨新城、东海岸新城、沿海产业新城和西部牛田洋生态新城。
—— 汕尾,以城区和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为全市中心发展区,建设成为“海在城中、城在山间”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积极参与“汕潮揭”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打造粤东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建设国家级海洋渔业基地、广东重要的电力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潮州,形成中心组团、潮安县城组团、饶平县城组团和柘林湾临港组团四大发展组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滨江临海城市,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
—— 揭阳,按照“粤东水城”的要求建设成为山海工商城市,能源石化及制造业基地、粤东航空物流基地。
形成“块带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
—— 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建设深圳(潮州)、深圳(汕尾)、珠海(揭阳)和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建设对台经贸投资合作园区。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重点园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平台,促进形成集聚发展的块状经济区,逐步形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产业经济带。
—— 依托沿海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积极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建设沿海电力能源基地和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汕尾红海湾开发区—揭阳大南海工业园—汕头沿海产业新城—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为主的沿海产业带。
—— 依托自然环境和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带。
—— 以发展高附加值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加工型蔬果、茶叶、花卉、水稻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借鉴台湾精细农业的经营模式,在汕头、潮州建设粤台精细农业合作发展示范园区,在揭阳、汕尾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