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浙北明星企业大面积破产 制革大款跑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11:09 来源: 21世纪网
浙江宏昌制革有限公司(下称宏昌制革)董事长黄健浙江宏昌制革有限公司(下称宏昌制革)董事长黄健

  浙北三家明星企业破产 制革大款跑路调查

  21世纪网独家报道 当温州老板跑路潮渐熄之际,向来以经营稳健著称的浙北地区,却燃起了企业破产倒闭、老板跑路的苗头。

  3月1日,浙江高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高盛科技)董事长洪汉民“跑路”;5月2日,海宁一知名制革企业——浙江宏昌制革有限公司(下称宏昌制革)董事长黄健赴加拿大后失去联系;5月4日,平湖企业浙江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亿达生物)倒闭停产。

  几家企业在当地都可谓明星企业。宏昌制革是海宁四家最大的制革企业之一,2011年产值达2.6亿;高盛科技在湖州地区有10余个公司,产业遍及德清、南浔、安吉;亿达生物则为平湖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这几家企业的“破产倒闭”并不是因为企业融资困难,相反,作为当地的明星企业,他们都从当地政府和银行获得了相当多的融资支持。

  据宏昌制革一高层人士透漏,宏昌制革的银行借款大约在8亿左右。而据媒体报道,高盛科技18亿债务中涉及银行贷款10亿元。

  那么,既然获得了如此多的融资支持,为何还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是企业老板自己经营不善还是行业不景气造成生存困境,亦或货币政策从紧造成了续借困难。21世纪网通过实地调查,最大程度的为读者还原事实真相。

  银行贷款超8亿

  5月2日,当黄健从上海浦东飞往加拿大之际,宏昌制革的员工似乎并不知情。

  “从2号董事长跑路到6号工厂被法院查封,这几天我们都一直在正常生产,就在5月1号,董事长还在跟财务的人说,会有资金注入,一切都不用担心。” 宏昌制革的采购经理叶会群(化名)对21世纪网表示。

  但黄健承诺资金并没有到账,仅过了1天,其便远赴加拿大,并与国内失去了联系。“现在看来,黄当时的承诺更像是为自己的‘跑路’打了一个掩护。” 叶会群表示。

  5月5日,因未能清偿到期银行贷款,中国银行海宁支行向海宁法院提出了3笔共7500万元的财产保全申请。

  5月6日,海宁法院工作人员便进入宏昌制革,对其厂房、设备、成品、半成品以及原辅料等进行查封。

  “据法院的人说,欠了有8个多亿。”但对于这个数字,叶会群显然感到难以置信。“这两年生意还算不错,按照去年2.6亿的销售收入来算,利润应该有2000万左右,怎么也不至于亏空这么多。”

  但据海宁法院执行局局长程建国的说法,欠债数额远超企业的实际资产,“中国银行自己报过来的数字是2.3个亿,而且还不止这一家银行,还有好多银行。”

  另据一位法院中层人士透漏,海宁当地的建行、工行、农行、嘉兴银行,乃至杭州的一些银行都有给宏昌制革贷款,少的有2000万,多的则2亿多,总额在8~9亿,具体数额还在调查。

  由于为宏昌制革提供贷款,海宁多家企业也被牵涉其中,其中不乏大企业。

  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纪网提供了一份为宏昌制革提供了担保的企业名单,吉恩仕8500万、万方经编4000万、八方布业5000万、耐尔袜业2000万到3000万、澳森实业4000万左右、宏厦装饰不祥。

  据吉恩仕官网资料表明,2011年吉恩仕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706851万元,比2010年增长119 %;实现利润11800万元,较2010年增长211 %,实现利税18853万元,增长528%。

  其他诸如耐尔袜业、万方经编、澳森实业也是海宁各自行业内的知名企业。

  对于此份名单的真实性,21世纪网向海宁法院求证,但截止发稿,海宁法院办公室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通状态。

  不过,21世纪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一份名为“浙江省海宁市2012 年度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说明书”中,曾有明确记录:截至2011 年6 月末,吉恩仕累计对外担保为16,300 万元,占当期期末净资产的37.08%,占比较高。被担保方分别为海宁广源化纤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7,800 万元)、浙江宏昌制革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8,500 万元)。

  此外,说明说中还提及,“若被担保公司在未来出 现偿付困难,吉恩仕将履行相应的担保责任。”

  前文所提到的宏昌制革高层人士对21世纪网表示,吉恩仕的老总和我们之前的老总梁文胜是同学关系,吉恩仕为宏昌制革担保最多时有2亿多,现在则在8000万左右。

  可以想象,如果履行相应的担保责任,这些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这也是摆在海宁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祸起多元投资

  对于宏昌制革老板“跑路”事件,海宁市皮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此前生产、销售一直都不错,环保核查也已通过。

  而根据叶友群的说法,宏昌制革这两年经营情况尚可,为了做大企业规模,企业还于2010年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生产沙发制品的海宁雅梵沙发实业公司,向制革产业的下游延伸。今年的形势虽然不如去年,但是远不至于造成很大亏损。

  而且就在几个月前,黄健还到湖南鹰潭考察,想要投资一个沙发制品项目。

  “黄总前后去了大概有10几次,和当地政府领导感情很好,项目也都谈的差不多了,投资大概有400、500百亩土地。”

  据此说法,21世纪网联系到了鹰潭开发区的叶主任,其表示,黄健就来过鹰潭一次,对于那个项目也只是个初步意向,并未到实际阶段,即使谈成,土地指标顶多有100亩,绝不会有4、5百亩那么多,现在土地都是紧缺资源。

  而对于黄健本人,叶主任表示并不熟悉,只是听说因为资本运作失败导致了资金链断裂。

  此种说法也得到了当地一政府工作人员的认同,仅仅是正常经营企业显然不需要如此规模的银行借贷。

  上述高层人士对21世纪网表示,老板的心思已经不在企业身上,在上海有房地产项目,还投资期货和炒汇率。企业或许只是他向银行借贷的一个抵押物,2011年以前,黄健还不是宏昌制革的最大股东,直到2011年1月,黄健才成了大股东。而所说的去外地投资4、5百亩土地,可能也只是为了更大规模融资而设的一个幌子。

  21世纪网在宏昌制革调查之时,在公司传达室内的通讯录上,并未发现黄健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反倒是有之前的大股东梁文胜的名字。“老板虽然也经常来厂里,但是从不具体过问生产,讲话也都是总经理来讲。”叶会群如此表示。

  据此高层人士表示,巨额债务可能就是源于在房产、期货、汇率上的多元投资失败。“具体亏损多少没有人知道,据说在‘跑路’之前,黄健曾向政府提出破产要求,但被拒绝。”

  但此说法并未得到海宁市政府相关人士的证实。

  该高层人士同时告诉21世纪网,在宏昌制革的巨额债务中,民间借贷的比例并不大,绝大部分仍为银行借款,中国银行此次逾期未能偿还的7500万元借款就是造成黄健“跑路”的直接诱因。

  企业多次易主

  据21世纪网调查了解,从2005年厂房建成至今,7年的时间里宏昌制革的实际控制人至少换了3次。

  工商资料显示,浙江宏昌制革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由香港意平国际有限公司独资建办,注册资本3050万美元,实到外资2500万美元。2011年1月企业法人由梁文胜变更为黄健。

  “宏昌制革最早是一个韩国老板投资的,之后卖给了大连人梁文胜,2011年,梁文胜退出成立了一家环保公司,黄健受让了其股权成为了大股东。”海宁外经贸局一位负责招商引资人士告诉21世纪网。

  据了解,在成立初期,宏昌制革也曾遇到过融资难题。“成立之初,企业资金实力并不强,也没有那么多的融资支持,所以有部分土地租给了几个温州老板,是以租赁形式开发的。刚开始那几年企业的效益时好时坏,直到这两年才渐渐好起来。” 叶会群2005年就来到了宏昌制革,对这家企业的发展历史十分了解。

  在他的印象里,宏昌制革的大发展,要从2009年算起。“皮革业被外界诟病最多的就是污染问题。那一年国家开始了很严格的环保检查,淘汰了很多规模小的制革企业。”

  2009年9月,国家环境保护部一场名为“亮剑”的环保风暴袭来,明确指出要淘汰坚决取缔违法违规小制革,淘汰年加工3万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线。

  整过此次整顿,全国制革企业由巅峰时期的1000多家淘汰只剩下100余家。海宁的制革企业则由13家削减到了9家。

  据海宁市皮革业协会的一份“海宁皮革龙虎榜”显示,在2008年,宏昌制革还未进入皮革企业排名前十强,但是在环保整顿开始的2009年和其后的2010年,宏昌制革都进入了十强行列,排名第六位。在制革企业中则排名第三位。

  或面临破产命运

  “要想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需要由强大的资金实力,废水、废气、废渣都需要处理,为了环保达标,我们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万购置设备。每年的设备折旧和处理费用在1000万左右。”叶会群介绍说。

  2010年,国家进一步提高了进入门槛和环保标准。环境保护部开始每年对全国的制革企业进行环保核查。并发布“切合环保划定的制革企业名单”。从2010年至今共发布了3批次共49家企业。

  而企业是否进入名单差别巨大。

  环境保护部规定:对于未列入公告的制革企业,各级环保部门暂缓审批其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提供各类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不得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不得为其出具任何方面(包括生皮加工贸易)的环保合格、达标或守法证明文件。

  “宏昌制革已于2011年进入此名单,并在4月份顺利通过了今年的环保检查。如果老板好好经营,企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说这话时叶会群惋惜不已。

  叶会群的惋惜不无道理,5月7日,兴业科技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国内制革第一股。业界表示,由于皮革业上市需要闯过多道严格的环评大关,此次兴业科技顺利闯关资本市场,具有标志性意义,意味着以兴业皮革为代表的皮革业已经整体性破解治污瓶颈。

  “这个名单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因此宏昌制革出事之后,政府的第一想法是要保住企业,考虑让当地其他企业来接手。”

  但随着宏昌制革巨额债务的逐步清晰,这家企业已经属于严重的资不抵债,被挽救和重组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海宁市政府已经放弃了这个思路,通过资产核查,宏昌制革的净资产不到2亿,但是负债达到了8亿多,差距太大,没有企业愿意接手,而政府现在财政也有困难。估计是要走破产程序了。”

  从当地的一家中小企业发展到明星企业再到“破产”企业,从当初的“穷途末路”到如今各大银行的“座上宾客”,7年间宏昌制革3次易主、负债8亿,这其中既有企业家的盲目投资之祸,更有银行系统的监管失察之责。(21世纪网 李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