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医保缴费年限在深圳引发争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08:57 来源: 南方日报
  解释不够、沟通不畅,往往造成百姓对公共政策不解和误解。CFP供图   解释不够、沟通不畅,往往造成百姓对公共政策不解和误解。CFP供图

  公开征求意见今日结束

  几乎整个五月,由医保缴费年限引发的焦虑情绪在深圳弥漫,各方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事件发轫于5月4日,由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制定的《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修订稿)》通过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网站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今日(5月30日)为征求意见的截止期。

  在修订稿中,“累计缴费年限满25年”、“医保缴费中断超过3个月,连续缴费清零”等规定引发公众强烈不安。公众的声音通过网络传播,本地媒体随后参与其中。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在风暴中数次回应,但难平质疑。

  短短20天内,深圳市法制办已收到市民反馈意见2万多条。网易电子邮箱甚至还开通了“给深圳医保写信”的快速通道,点击进入后,主题自动生成“我对深圳医保修改案的几点建议”,收件人为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征求意见的电子邮箱。法制办有关人士透露,“法制办的网站几乎崩溃,关注度空前”。

  起初,舆论的核心在于具体条规的技术性问题。之后,纷争转入对医保基金透明度、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过程等问题的质疑,长久积压的不信任尽显其中,深圳社会群体的多元化也逐步呈现。

  20余日风波演进

  5月4日,社保新规公示;7日,已有网友对修订稿中对“医保累计缴费年限满25年可不再缴”、“缴费中断超过3个月,连续缴费清零”等提出质疑;15日,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以下简称“社保局”)首次对新规定作出解释,此时距离公众质疑已过去一周。

  事件始于5月4日,《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修订稿)》透过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进行公示。次日,本地媒体对修订稿摘要进行报道,大都涉及“减少参保人负担,调低个人支付比例”等政策新进展。一些媒体虽然提到了医疗保险累计缴费年限最高达25年,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沉寂了两天,5月7日,在“深圳论坛”医保新规的意见征求帖里,网友开始给ID为“深圳市法制办”的楼主回帖。最初留言的人已经开始质疑修订稿中“医保累计缴费年限满25年可不再缴”、“缴费中断超过3个月,连续缴费清零”等规定。

  社保忧思于10日向微博(http://weibo.com)蔓延。网友“地球航行”称,“深圳社保要修改……从15年一下子加了10年,变成25年了”,彼时并未引起太多转发。11、12日两天,内容相似的网帖被不同网友挂上“深圳房网”等本地论坛,言必称“深圳缴纳社保从15年改成25年”,并呼吁大家去法制办网站投反对票。

  从15年增加至25年,不难理解人们的愤怒如何被直观的数据所点燃,但对于年限增加究竟和哪一种社会保险有关,人们在讨论中却常常混淆。记者逐个搜索各大论坛中的网帖,大量回复均称,看不懂医保新规,对现行规定也不甚了了。

  14日,《深圳晚报》报道《社保修订稿“累计缴费年限满25年”遭拍砖》的消息,文中呈现了市民对医保新规臧否不一的态度。其他本地媒体随后参与到这场社保之争中。

  15日,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对公众的首次解释见于《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此时距离公众质疑已经过去一周。当日,该局召开小型新闻发布会,“问到这件事的记者都被叫了来”。次日,本地数家媒体集中对深圳市社保局的立法思路进行登载,社保局发言人黄险峰将市民的疑惑逐个解答,并强调称,新规定更优惠,“市民不存在多缴费的情况”,而“3个月”的规定旨在避免生病才参保的道德风险。

  新一轮讨论在20日发轫,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深圳劳资关系发展论坛的专家学者和民间观察人士召开研讨会,对黄险峰的回应提出质疑,称新办法有转嫁医保费给劳动者之嫌,医保基金透明度太差,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对农民工不公平。

  随后几日,处于风暴眼中的深圳市社保局,似乎提高了回应的频率。黄险峰21日做客深圳电台“大家议”节目,22日做客奥一网,皆为面向公众接受采访。24日,黄险峰做客深圳新闻网“市民论坛”节目,与网友专家面对面交锋。

  至此,离法制办规定的意见征求截止日期已不到一周。

  积压已久的失信?

  起初,舆论的核心在于“累计缴费期限需满25年”、“医保断缴3个月以上,连续缴费清零”等具体条规的技术性问题。之后,纷争转入对医保基金透明度、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过程等问题的质疑,官民之间的不信任尽显其中。

  医保新规引爆公众舆论后,虽然市民、专家和人社局均通过媒体多次发声,但总给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感。

  起初,舆论的核心在于“累计缴费期限需满25年”、“医保断缴3个月以上,连续缴费清零”等具体条规的技术性问题。24日,社保局、专家与网友在“市民论坛”当场质询时,一些坊间由来已久的疑问被“扔”出来:

  “医保基金里的钱是否挪作他用?公务员是否不参加养老保险却拿养保基金里的钱?政府的医保义务是否转嫁给劳动者?涉及面如此之广的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为何不需通过人大立法?医保基金账目为何不透明?延长缴费年限的依据是什么?”

  这也意味着,社保新规风波背后,政府部门与公众信息不对等、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广泛调研、医保基金账目不透明等长久积压的问题被逐个揭开面纱。

  “让我缴25年甚至30年都没问题,但一定要有根据!”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翟玉娟说。她是这场风波中首次发声且反对声最大的学者。

  翟玉娟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参保人不知道医保基金的运行和支出情况,也没有渠道知道。黄险峰回应称,2007年以后,社保局网站即设专门栏目公开每年基金收支。翟玉娟当即反驳,表示对简单公布收支并不认可。

  为确认社保局是否公开每年的收支情况、市民查询是否便利,记者登录“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的官方网站,点击“信息公开”,在“统计数据”一项中的“参保量统计分析”中找到了有关医疗保险的月度公开报告。但这一信息的最后更新时间为去年12月14日,且内容只涉及各类人群的参保人数。记者随后逐个点开“信息公开”中的各个条目,没有找到专门谈及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的信息。

  记者又通过去年8月底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2010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得知,截至2010年底,市社保基金累计结余1198.95亿元,未发现挪用、侵占社保基金的违规行为,但保值增值渠道单一。

  多元社会里刘丽华们的尴尬

  “你是我多年尊重的人,你怎么能替社保局讲话?”刘丽华在呈现方方面面的同时,也遭到读者的质疑。更让她感到困惑的是,当她想对支持或反对医保新规的论据进行证实或证伪时,却发现“双方引用的论据、角度、基本理念都不一样。”

  “最近我听到许多种不同的声音,都有自己的道理,我特别希望有关部门和学者,以及利益的各方能有一个对接。”深圳新闻网市民论坛节目主持人刘丽华说。基于这样的初衷,24日,学者、社保局、网友三方终于坐上刘丽华搭建的同一平台,直接进行观点交锋。

  刘丽华透露,她曾与黄险峰沟通,询问他是否有“敏感话题”。黄回答,“没有忌讳,什么都愿意谈”。据她介绍,当日“市民论坛”中同时在线的网友多达18万。记者在深圳新闻网上看到长达37页、近5万字的实时对话记录。

  社会学专业出身的刘丽华想通过沟通和了解,呈现真正的事实,节目中也不乏切题的提问与回答,但节目结束后,仍然有一些网友打电话给刘丽华,语带激愤:“你是我多年尊重的人,你们怎么能替社保局讲话?”刘丽华的尴尬,其他媒体同行也有感触。“最近的报道怎么写都会招人骂,很多人不愿意听到更多声音。”一位不愿具名的媒体人告诉本报记者。

  民众积蓄已久的激烈情绪在刘丽华的“市民论坛”中得到了最明显的表达,理性提问之外,针对个人的谩骂与攻击也不在少数。

  更让刘丽华感到困惑的是,当她想对支持或反对医保新规的论据进行证实或证伪时,却发现“双方引用的论据、角度、基本理念都不一样”。

  例如,在缴费期限上,黄险峰多次在媒体上表达,定为25年,是基于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的研究报告,全国的医保缴费期限都有延长的趋势。翟玉娟不同意这个解释,她提出,黄所指的机构是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其主管部门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够中立。“据我所知,其他地方的缴费年限都有缩短的趋势。”她说。

  专家与相关部门在医保理念上也差别甚大。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叶海波曾经直言,此次办法的修改有把社会医疗保险转嫁责任给劳动者之嫌。而黄险峰提出,“医疗保险与国家福利无关”,只涉及到整体参保人利益平衡的问题。医疗保险不是即投即保、当期支付,而是一种远期支付;再者,“国民只有在参加保险的前提下才享受医疗保障,保险年份不是国家福利的问题,参保人的钱由参保人来支配和享受”。而国家责任则体现在承担社会保险的经办成本,帮助没有缴费能力或缴费能力低下的人参加保险。

  一面是专家认为深圳的三级医保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亦有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指出,相较于北京、上海等没有明确医疗保险的城市,深圳的农民工交钱比较少,保障程度较高。

  而民众也并非铁板一块。“你想过没有,很多年前我来深圳,还交过城市增容费和20多年保险,这对我又公平吗?”网友王磊曾这样问刘丽华。王磊的家庭成员中有公务员、深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深户职工、下岗职工等各类人,刘丽华觉得,王磊对医保新规的看法和其他人相比,又多了对一些群体的体察。“还有一些朋友来问我:你怎么老是帮某某群体说话?我觉得这是好事,深圳这个社会是多元的,大家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发出声音。”

  而翟玉娟也认为广大公民参与医保条例办法的修改,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各种群体利益的广泛表达、立法进步、社会进步都是好事。但中国医疗保险自付比例较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利益各方如何争论,对困难群体进行更清醒的保护是必须贯穿始终的理念。

  社保局的数次公关危机

  “社保局说,新规定实行后,大部分人会少交钱,少部分人会多交钱,可能这是真的”,刘丽华说,“但我问他们,你们算过账没有,要是有量化的表格给大家看,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仔细梳理深圳市社保局近年来遭遇的数次公关危机,发现事件皆因信息公开不到位、对社保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普及不够所致。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的风波深圳市社保局并非初次经历。记者仔细梳理深圳市社保局近年来遭遇的数次公关危机,发现事件皆因信息公开不到位、对社保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普及不够所致。而深圳市社保局的回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被动。

  2010年2月,参保人质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利息被扣除,深圳市社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称,参保人看到的上年度个人账户利息减少并不是“缩水”,只是显示的“虚账”。这是因为全省规定每年年初公布上一年度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而深圳采取的是个人账户按月计息的查询方法。为避免参保人误会,深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利息将不再按月计息。

  2011年10月,关于公务员退休工资的传闻甚嚣尘上,称“公务员不参加养老保险却拿了养老保险共济金的钱”,市社保局新闻发言人黄险峰在质疑声中出面解释,称深圳公务员和企业一样参加医疗保险,参保标准和享受待遇一样。而养老保险是财政给的退休金,而非养老保险共济基金出的钱。深圳公务员退休工资制度的来龙去脉这才向公众呈现。

  而今年3月,网传“深圳2007年退保人数高达83万,但其中成功转保人数不足1%,转保不成功者的缴纳保险金全被侵吞”,更是耸人听闻。黄险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一传言早已有之,已经澄清。深圳养老保险金“实打实地存在财政指定账户上,个人和单位可以随时查”。

  在5月的这场社保新规纷争中,黄险峰坦言,最初社保局没有把道理深入浅出地告诉市民,以致引起了“缴费缴到死”等不必要的恐慌。“有多少人真正去看过修改办法?许多人只看标题,然后便按自己的思路走。”一个例证便是20日的社保专家研讨会上,一位残疾人农民工被问到是否读过医保新规的原文,他表示:“我没看过,不用看也知道不好”。

  然而市民和网友也称,深圳市人社局在市法制办网站上的公示,是“悄悄”挂到网上的,而且连基本的修改说明和条例解读都没附上。“医保、社保如此专业的法规,市民怎么可能自己看懂?”网友“蜗牛宝宝”说。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律师协会工会主席高树建议,不管是主管部门还是市法制办,今后都应尽量释放出更多信息,拓宽沟通的管道和渠道,并建议将此办法上升到法规层面。

  一些人士也呼吁普及相关社保知识。“很多人都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新的旧的各种是是非非搅到一块。这个普及应该由社保局做。”刘丽华说。她在主持的“市民论坛”时发现,许多网友的提问都涉及到享受医保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如果有关部门能有一个窗口,替大家解决问题,可能会好很多,毕竟社保局是最权威的解释部门。”网友吴秋榜表示。

  然而,社保局的热线电话12333常年无法打通,亦为市民所诟病。黄险峰坦承,“因为市民对这一块比较关注,我们现在已经增加到了80多个席位”,但人手不够依然是严峻的问题。

  “公共问题应该以公共方式解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长江认为,在搭建公共讨论平台方面,深圳是“最有条件做一些尝试的”,这次医保之争可以视为一个契机。

  “我们总是以一元思维来想象社会,所以惧怕讨论,但如果你承认社会就应该有一百种观点,争吵和批评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长江说。“民众的态度不是舆论领袖或者专家学者灌输的,而是来自具体的个人经验,不能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像社会学家或政策制定者一样识大体、顾大局,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于长江认为,搭建制度的着眼点应该是对社会利益多元的假设,应该承认不同群体的利益有矛盾,每个人都应该争取自己的利益。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和逻辑,很难确切地判断谁对谁错,“毕竟谁也不是上帝”。对于医保这样的公共问题,应该以公共方式解决,“立法争论个三五年也不为过,要把各方利益全部抖出来”。

  他提到,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不同利益找到一个博弈的平台,“大家倾听不同的意见,通过讨价还价,达到不能完全满意、也能勉强接受的结果。”但目前的状况是政府一方和所有阶层在分别互动,阶层彼此缺少交流与互动,每个阶层的人都觉得自己与全世界是一种二元关系。“我们”是一伙,所有的“他们”是另一伙。

  另一方面,民众对公共政策的了解确实较少。“突然说一个跟自己有关的政策,谁也说不出,大家都没有制定政策的参与权,剩下的都是道听途说的东西。”

  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方面,于长江认为,农民工的流动方式对中国“人与地域相绑定”的原则提出了明确拷问。作为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市,深圳大部分常住人口被边缘化,城市和农民工的群体特殊性都集中在了深圳。“这个问题不是深圳这一个城市能解决的,需要全国统一的制度来解决。客观来说,深圳的做法已经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了。”

  于长江认为,在全国范围打通医保是解决之道。但目前这一思路还停留在积极分子号召,实际操作部门又认为没有条件的阶段。“这需要公共性的探讨,探讨我们的医保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中国目前的物质条件、医疗条件到底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全民医保,如果摆出来谈透彻,即使暂时实现不了,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会无理取闹。”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刘昊 张玮

  统筹 吕冰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