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昔日书舍变高档会所 每餐动辄上万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07:37 来源: 中国广播网1996年,金庸先生将自己在西子湖畔的“云松书舍”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近期有消息称,云松书舍已经改为高档会所。会所以金庸武侠为主题,最低消费每人500元起,每餐动辄上万元。记者就此与金庸先生的好友连线,他表示这有违金庸捐赠的初衷,金先生应该不会高兴。(5月30日《东南早报》)
经过记者现场查证,云松书舍每天中午和晚上各设两席,最低消费为每人500元人民币起,加上酒水,每餐动辄上万元,菜式为杭帮菜和谭家菜,消费以单位为主。而喝茶,是100元一位。金庸卧室也被搬空准备装修作领导随员就餐之用。
记者30日同杭州园文局灵隐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王山再访云松书舍, 王山告诉记者,目前管理方已经暂停云松书社的餐饮服务,开业时间未定,目前管理处对经营方提出多条意见,对于在经营上所暴露的各种问题正加强整顿。
同时王山否认云松书舍被改成会所,他认为目前云松书舍可以随意进出,与会所的封闭性不符。王山透露,云松书舍是2010年出租给灵隐管理处下属企业,该企业法人也是云松书舍餐饮方面负责人,合同年限为5年,租金为45万元一年。
30日,在云松书舍主楼“松风明月楼”记者看到,此前被挪走的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已恢复原状,该机器收录金庸先生各类信息,原为游客了解金庸及其作品所用,为展览做补充和完善。二楼原来空空荡荡的金庸卧室也放上桌椅。
而记者问及金庸此前捐赠的云松书社万卷藏书和部分贵重家具已不在书舍内时,王山表示这些物品均登记在册,因云松书舍相对潮湿,已转移到杭州下沙保管,不存在资产被挪用情况。
王山表示,自2009年灵隐管理处接管云松书舍以来,已做了大量整修工作,其中书舍内15幅反映金庸作品的壁雕等均为整修结果,灵隐管理处将书舍出租是平衡保护和经济所为,但不否认在这过程中存在管理问题,此后管理处将加强人员管理,尽量做到突出云松书舍的展览陈列功能。 (人民网)
一位文化巨人,慷慨地将价值2000万元的别墅捐献给杭州政府,既是出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也是希望优质资源与人共享。然而,与金庸的大侠精神相比,杭州市政府部门的表现,却像是个眼中只有利润的生意人。
在1996年金庸先生将“云松书舍”捐出之后,书舍就已经成为了杭州市政府的公共房产。它不属于任何一位官员、任何一个部门,而有公共属性。因此,将“云松书舍”搞成私人会所,就至少有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政府部门利用公共资源牟利,显然违背了公共服务宗旨,也违背了公职人员不能从事商业活动的法律规定;其二,政府监管不力,杭州市政府既要保护房屋的完整,又要保障其“与民共享”的属性,确保金庸先生的捐献初衷得到实现,而万万不该开张营业。
这里的消费水平高得离谱。动辄上万元的大餐,让金庸的“侠之大者”变成了“侠之大餐”。据报道,“云松书舍”归杭州灵隐管理处管理,书舍目前是和内部员工签订合同,年租金为45万元,书舍内的大餐主要为单位内部供应。金庸先生的侠气,在这里,已经没有栖身之地。
把一个会所、一个酒店建设成为一个有主题特色的消费场所,并非不可以。只是,即便有人有权利消费金庸,这个人也必须是金庸自己,或者是征得金庸的同意。“云松书舍”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而是实实在在的“金庸搭台、金庸唱戏”有了金庸这个牌子,会所的消费自然要高出不少。这是在消费金庸,消费他的名气与侠气。
名人故居变高级会所,在西湖边并非个案。对市民而言,西湖景区环湖一带许多名胜古迹已经“可望而不可进”,一些地方摇身变成高档会所,其中包括民国初期名人黄郛的别墅旧居“膺白楼”改造成的“1917花园餐厅”。西湖“富贵化”趋势正悄然加速,如今,从金庸先生手中接过“云松书舍”的杭州市政府,居然也用书舍做起了生意,让人情何以堪。
金庸捐赠的书舍变成高档会所,消费的不仅仅是金庸,更是在消耗政府的公信力。最新消息称,会所已经停业整顿,但这还不够,杭州市政府应该真诚道歉,处理责任人,并确保不会发生类似情况,如其不然,金庸先生就该尽快收回此书舍。
杭州官方:经营方暂停营业,对暴露问题进行整改 专家称:金庸先生可收回“云松书舍”
从目前情况来看,云松书舍的餐饮服务虽然明确没有出现“会所”性质,但的确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因此,管理方目前暂停了这里的餐饮服务,让经营方进行整改。
从目前云松书舍的情况来看,明显就是相关政府部门利用手中的公共资源,出租给个人谋求利益。这里我想问一句,他们在出租之前有没有争得金庸先生的同意,有没有经过老百姓的同意。(现代快报)
“目前‘云松书舍’并没有变成会所,它是一个免费开放景点,游客可随意出入。只是,仍保留提供了一定的经营性餐饮服务,虽然这里的餐饮消费比较高,但并未与会所那样采取会员制和设最低消费。”杭州园文局灵隐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王山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慎重起见,要求经营方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在经营上暴露的问题等进行整改,因此餐饮服务暂停,重新开业时间未定。
对于官方的处理意见,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复多并不认同。“我相信当时金庸先生捐赠给杭州的时候,是想留给杭州一个文化景观场所,而非送给杭州一个餐厅。现在官方将这里出租给他人开餐厅牟利,我想肯定与金庸先生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这个情况下金庸先生完全有权利把这里收回来。”
“云松书舍”位于在西湖和灵隐寺之间,它的大门上方横匾中“云松书舍”四个大字,是由汪道涵题写,在大门的左右两侧是由金庸自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联,对联囊括了《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等14部武侠小说。
云松书舍是金庸出资1400万元于1994年10月开始兴建,整个云松书舍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1996年建成。整个书舍呈苏州园林格局,白墙乌檐、亭台楼阁、水榭池塘一应俱全,一进是会客厅“耕耘轩”,二进是书斋“赏心斋”和主楼“松风明月楼”。在回廊的墙壁上,还刻有郭靖、黄蓉、令狐冲等金庸笔下人物的壁画。
“金庸先生修建云松书舍的初衷,为‘以供藏书写作和文人雅集之用’。不过,在书舍建成后金庸先生觉得这里太美满,不应由他一人独享而是让更多人一起分享,决定将云松书舍无偿捐赠给杭州市政府。”金庸好友、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介绍,云松书舍是杭州市政府出地、金庸出资建造的,包括建造、装修在内,金庸先生投入应超过2000万元,“他建好以后只住过一个晚上,就是在1996年11月5日的捐赠当然,他携夫人入住云松书舍‘松风明月楼’,后面未曾住过。”
此后,云松书舍成为西湖边的一处景点,以出售门票的形式对外开放,同时也有一些文化机构入驻开展文化活动。不过,自建成后至2009年,云松书舍未经过大规模修缮,建筑已显陈旧、基础设施老化。为此,2009年,杭州市政府耗资500余万元全面修缮云松书舍。
同时,为了全面提升 “云松书舍”陈设档次,杭州相关部门增添多处与金庸文化相应的内容。如请知名画家朱颖人、杜高杰创作的松、柏、梅、竹画作,以此为背景对金庸和张浚生先生的四幅书法作品重新进行裱装等。
官方:存在高价餐饮但不是“会所”
不过,云松书舍在2009年整修后,一些情况悄然发生改变。
“2009年在书舍整修好以后,通过综合考虑将这里租给我们的下属单位进行餐饮活动。不过,在事先我们会要求经营方明确:不能仅限内部接待,必须向公众开放;装修时不能改变原有建筑风貌,不得随意改造;排污须符合标准,不能造成污染等,”王山介绍,当时他们考虑到租给下属单位比较利于管理,并不向外面企业那样仅仅只注重经济效益,“当时的合同签的是5年,每年的租金为45万元”。
之后,餐饮出现在了云松书舍,原本金庸的书房、会客厅都成了食客们觥筹交错的“乐园”。云松书舍毗邻西湖,而且处处留存着金庸文化,因此消费价格自然不菲。据了解,虽然这里不设最低消费,但是每餐人均消费基本超过500元,而动辄上万一桌在这里并不鲜见,即便如此这里的生意门庭若市。
金庸先生的卧室、书房等陈设的家具,甚至所藏书记也被清理一空,空出来的房间也被摆上了桌子,也会用于餐饮之用。不过对于该情况,相关人士表示:“当时清空金庸卧室的原因,是卧室里放了一张金庸购置的床,但是外界看到床会认为‘这张床可以供人休息留宿,并将这里误认为会所’,为了避免误会才将床搬走的。至于金庸先生原先购置家具和所藏6489册书籍,我们在整修时候发现这里比较潮湿,家具和书都已经发霉了,因此将这些东西移到了下沙一处地方保管。我可以保证现在每件东西都完好无损,随时可以拿出来让大家检查”。
“对于有人说这里变成会所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实际不符合,目前云松书舍可以供游人随意免费进出,与会所的封闭性不符。从目前情况看这里确未违反有关规定,”王山说,将这里出租的初衷是处于保护、经济的平衡考虑,因为在2009年的整修中他们投入了不少的钱,而且这里日常维护也需要大量的经费,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了租金用于保护的方法。
王山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云松书舍的餐饮服务虽然明确没有出现“会所”性质,但的确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因此,管理方目前暂停了这里的餐饮服务,让经营方进行整改。
专家:政府应该检讨公共资源“富贵化”
“从目前云松书舍的情况来看,明显就是相关政府部门利用手中的公共资源,出租给个人谋求利益。这里我想问一句,他们在出租之前有没有争得金庸先生的同意,有没有经过老百姓的同意。”周复多表示,西湖是一个大众资源,杭州也提了几十年的“还湖于民”,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像云松书舍这样的情况杭州不在少数,事实上环绕西湖很多省、市级的文保单位,有纪念价值的故居都已经得了“富贵病”,而始作俑者就是杭州的某些部门。这些会所‘抢占’景区与‘全民西湖’的理念背道而驰,临湖而建的会所也打断了游客的旅程,破坏了环湖休闲产业链,对西湖的旅游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据相关专家透露,在还湖于民的改造过程中,一些财团老板之间的争湖争绿争美景之战悄然打响。比如:位于环西湖孤山南麓的俞曲园纪念馆,是由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旧居俞楼改建而来,有“西湖第一楼”美誉。现游客只能止步于前厅观看俞樾的生平、学术成就等图板、资料介绍,不能上楼和进入后院参观;北山路45号建于1907年的“抱青别墅”已被杭州市交通集团租用,变身为主营燕鲍翅、粤菜的“抱青会馆”;建于1926年的“菩提精舍”,现在成为一家公司开设的会所“五洋·菩提精舍”;在杭州西湖边南山路上的“1917花园餐厅”,原来叫“膺白楼”,根据民国初期名人黄郛的别墅旧居改造而成。
周复多称,早在2010年6月,新华社曾播发稿件,披露了这种现象。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西湖边的会所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目前西湖已经申遗成功了,相关部门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希望那些‘会所’能远离西湖,让西湖真正成为一个大家的西湖,而不是富豪的西湖、私人的西湖”。(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