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低焦油卷烟危害未降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15:01 来源: 北京晚报

  我国第一部吸烟危害健康报告透露:每年因吸烟致死人数超过100万

  本报讯(记者代丽丽)今天是第25个“无烟日”,卫生部昨天发布我国第一个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报告透露:目前我国吸烟人群逾3亿,另有约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导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如果对吸烟流行现状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每年死亡人数将突破300万。

  前不久,“烟草院士”事件曾经引起巨大争议。昨天发布的“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明确指出,在过去的50年中,对卷烟设计的改变,包括加装过滤嘴,推出“低焦油”和“淡味”卷烟,并未降低吸烟者的疾病风险。大量证据表明,这些“新型卷烟”会导致巨大的健康风险。烟草业设计和推出“低焦油”、“低危害”卷烟,并加入中草药等添加物的目的在于提高卷烟的吸引力,从而诱导吸烟或削弱吸烟者戒烟的意愿。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的概念误导大众,1999年以来国内烟草销量下降,后来烟草企业开始宣传“低焦油卷烟”,烟草销量又开始大幅增长。报告提到一个调查结果,86%的中国受访者对“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观点表示认同。

  多年来,中国烟草业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宣传“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观念,同时在烟盒包装上突出“低焦油卷烟”的焦油含量标注,有些企业还为“低焦油卷烟”品牌选用了淡颜色的包装。为了确定“低焦油卷烟”对人体的危害是否小于普通卷烟,医学界通过测量吸入体内的烟草烟雾中尼古丁、亚硝胺及稠环芳烃等有害成分的代谢物的含量来评价“低焦油卷烟”的危害。结果发现,吸“低焦油卷烟”者体内的烟草烟雾有害成分含量并不比吸普通卷烟的人低。J205   

  相关新闻

  “烟草院士”结局即将见分晓

  近100位院士日前联名致函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请求尽快复议、重审烟草专家谢剑平当选工程院院士的资格。而中国工程院在经过长时间会议后至今未对此事做出公开而明确的回应。据了解,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于6月召开,“烟草院士”谢剑平能否最终获得院士证书,将有望在此次大会上见分晓。

  可以说,还没有哪一位新晋院士会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那样,在当选消息传出1小时后便名扬网络,还被冠以“烟草院士”的名头,想必他当时的心情是纠结与尴尬多于欣喜。然而这还不算完,随后即有多位院士联名质疑,请求重审。更有中华医学会、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等7家社会组织联合致函中国工程院,希望“工程院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基本精髓,重新评估关于‘降焦减害’研究成果”。

  今年4月9日,秦伯益、钟南山等30位院士联名对“中式卷烟”项目入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表示严重关切,而有“烟草院士”之称的谢剑平,其主攻方向正是卷烟“减害降焦”研究,与所谓的“中式卷烟”几无差别,用网友的话说“都是进行如何让烟民吸进嘴里的‘毒烟’少些危害的研究”。在“中式卷烟”于5月4日被科技部以“该项目的异议情况较为复杂”为由婉拒其继续参评后,“反烟人士”的矛头一致指向仅存的“公敌”——谢剑平。

  此次联名上书院士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表示,国际科学界从未承认烟草“降焦减害”这一命题,我国政府已签署六年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也明确规定:不允许任何烟草制品以“低焦油”、“低危害”欺骗误导公众。“如今有人凭烟草‘降焦减害’研究获选院士,有损中国工程院乃至科学界声誉。”

  “面对甚嚣尘上的争议,我认为,谢剑平院士请辞的时机应该成熟了。”网上有人直言不讳地给深陷舆论旋涡中的谢院士指明了“出路”。

  所幸的是,两年一次的院士大会即将于下月的第一周举行,谢剑平“烟草院士”的帽子还能戴多久,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蔡文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