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经济经历黄金十年 迈向重质发展新阶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07:43 来源: 中国网

  编者按:“科学发展观”提出近十年来,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劈波斩浪,在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升、可持续增长。十年来,虽然世界经济形势动荡、复杂,惟中国经济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避开急流险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网财经中心特推出系列稿件,解读经济发展成就,剖析改革发展步伐。

资料图

资料图

  中国网7月5日讯(记者 杨威)2002年,我国GDP刚刚突破10万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已逾47万亿元,中国借此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外媒眼里,中国经济十年来值得赞叹的成就,除了在总量上发展至世界第二位,更是“质”的提升。而这一重要转变的源点,则是十年前,一个新的指引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中国经济经历“黄金十年”

  “最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大超出预期,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增速比较平稳,这是此前经济周期所不具备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

  十年前,刚刚迈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国内既暗藏经济偏热的风险,国际上也刚刚走出金融风暴的冲击。海外舆论十年后如此评价:中国通过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成功应对一系列挑战,引领“中国号”经济列车走过了增长速度最快、波动最小的“黄金十年”。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亦是明证: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二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

  2003年,中国经济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此后直至2008年上半年,高位运行的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胀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等问题。针对局部经济过热现象,国家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推出了一系列严格土地管理、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措施。新华网曾载文称,“点刹”后的中国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增速在年度之间的波动不超过1个百分点。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果断实施了一揽子刺激计划扩内需、保增长,经济增速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漂亮的“V”形反转,重新回到两位数平台。2010年以来,央行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6次加息,多项调控政策作用下,我国通胀水平在2011年年中创下3年来新高后开始回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剧锦文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迅速对这场危机的性质、可能持续的时间及其危害性的程度进行了科学评价,通过中央政府的4万亿元投入全力刺激经济。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手笔决不仅是给世界经济的一剂强心针,如果没有中国,世界经济不可能如此之快地复苏。

  2012年,“稳中求进”成为主基调,8年来首次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从8%左右下调至7.5%,更加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三驾马车”不振。在此背景下,中央及时预调微调,部署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说,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增强,更加及时有效地“熨平”了经济波动。

  今后十年更重“质”成城

  十年时间,中国经济总量成功跃居世界第二,中国政府的决策者们并未就此满足,并早已开始了另一场重要性相当的经济变革——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纽约时报》如此评价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30年几乎不间断的高速发展后,现在似乎终于进入了一个依然强壮却不再令人眼花缭乱的阶段。”

  近三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谈及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性。2010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发出“总动员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发表题为《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推动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上,胡锦涛发表题为《稳中求进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完全消散,欧洲债务危机尚存蔓延之势,随着中国投资领域调控力度的加大和外贸进出口领域的快速收缩,中国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而这一次,中国政府采用的“救市”方式却略显不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扩大内需方面,国家一方面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另一方面又部署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

  外界普遍分析认为,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措施,较之“四万亿”为主的刺激经济措施,减税、扩内需、向民资开放更多准入领域等带有转型意味的政策被摆在更重要位置。可以说,此次中央将“稳增长”放在更显著位置的同时,并未忽视“调结构”的重要使命,“稳增长”、“调结构”双策并举。

  日前,商务部出台《商务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国内成品油市场。鼓励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型民营油企通过兼并、收购、联营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独立石油公司或技术服务型石油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事实上,税务总局、银监会、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国家能源局、电监会,也先后密集出台了各自领域的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的文件。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趋势下,各垄断部门改革加速向民资开放,这是“拉内需、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大局需要,在这个时间点推进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比应对金融危机的突然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稳增长”不同于“保增长”。从目前情况看,不会再像2008年底那样推出那么大规模的刺激计划。那样的危急时刻没有重现,正常的经济发展也不能总靠“打针吃药”。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值得警惕,须及时应对。但当前增速仍在预期目标范围内,调控的大方向没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