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幕后主创专家聊专题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14:44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中央电视台纪念建党90周年报道渐入高潮,推出了以《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为主的多部纪录片。中宣部理论局和央视财经频道联合制作的大型理论专题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引导观众正确认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包括怎么保持物价稳定、分配不公怎么办、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样解决看病难、怎样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等八个方面的问题。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财经视频直播间。今天要交流的是由中宣部理论局和央视财经频道一起推出的节目《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我们请到了4位专家,首先介绍一下他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宜勇,央视二套《对话》、《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制片人陈红兵,欢迎您。
洪向华:大家好。
主持人: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副教授洪向华,欢迎您。
洪向华:大家好。
主持人:《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总导演、《对话》主编齐文星。欢迎您。
齐文星:大家好。
八个核心问题的概括提炼
主持人:齐导和陈老师也是央视金牌节目《对话》栏目组的制片人和总篇,理论部的节目一直是在《对话》栏目在做,从09年开始,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今天也是关注了房价、物价的问题。
这8个问题是怎么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呢?
杨宜勇:我觉得有多种渠道。从中央工作会议形成的前期可以看到,再有从两会工作报告,之前我们也看到,温总理请了很多老百姓进入中南海。最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也接受了网上和党领导报告的强调。这8个问题的确定和这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的是非常紧密的。
主持人:节目制作的过程还是相当的严谨的。这些问题不仅是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改革的难点问题。咱们的节目怎么确保权威性和说服力?
杨宜勇:首先有这本书,还有《对话》栏目承办了这个。
陈红兵:是一起的。
杨宜勇:还是有再创作的一个过程。文字版的图文并茂,理论和数据相得益彰。影视版的更注重现场感和每一个人的亲历性。电视版的给老百姓感到更加亲切,更加实在。
主持人:陈老师,咱们做影视版的时候,觉得压力大吗?
陈红兵:压力是挺大的。这个叫理论热点面对面,前面加了理论以后,就是电视最不擅长的东西,电视是擅长热点、生动、故事。
我们一共做了3年,去年和今年,基本上都是和书,和电视片一直是同步推进。也寄希望同步推出,往往在推出一刹那会差一周的时间,特别的严谨、特别的细致,有很多改动。书改的比较快,电视改的比较慢。我们都是起个大早,赶个晚街。
我们的基本观点和书都是一致的,但是例子是大不一样的。书上更多的把条理、逻辑说的很清楚,电视把生动性和感染力做的比较透,同一观点下的不同表述。
主持人:是不是对导演的要求比较高?
齐文星:选择案例是很下工夫的事情,看过片子的人都知道,全国除了西藏以外所有的省都拍摄了各种各样的案例,而且拍摄的量基本上是片子里面呈现的2—3倍的量。刚才两位老师都说到了这个书和这个片的特点,我们核心的特点就是想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怎么样把这个理论,一说理论热点,大家都觉得很高,很深远,其实我们是想用很贴近老百姓的事情,我们找案例的时候,都是到很基层的地方,挖的比较深,基本上光做案例和拍摄用了2个月的时间。
主持人:其实在做这个案例的时候,应该是很难的,高度理论的东西和贴近生活的东西很难两个结合在一起。
洪老师,您觉得这个节目最难点在哪儿?
洪向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是从03年开始有个书,最近这几年有这个节目。怎么看,大家慢慢知道。怎么办呢?这个比较复杂。这个事解决起来比较麻烦。关键是这8个问题怎么解决,怎么办。这是最难的问题。
因为这8个问题,不是中国有的,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都出现了这个问题,现在很多都没有解决了,中国在短时间内想把这个问题解决和回答起来特别的麻烦,这是难度最大的问题,到底怎么办,这是最难办的问题。
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变革
主持人:在制作手法和制作思路上,随着社会问题的深化和广度化,会有不同和推进,节目也是从09年开始做的。
陈老师,09年做的是《六个为什么》,这3年有什么变化吗?内容上和制作思路上?
陈红兵:制作思路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内容变化比较大。09年做《六个为什么》的时候,让我们做电视的让觉得国家的开放度比我们想象得高。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搞多党制,等等非常敏感,平常在私下才讨论的问题,拿到电视上公开来说,让我们觉得这个理论热点真是热点,真的和老百姓心连心,作为新闻媒体平时都不敢报这样的选题。从去年7个怎么看的时候,全是热点。可能和网上十大热点问题重合,只不过排序不纹样,分配不公,房价过高,看病难、就业难,东北发展不平衡,等等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今年强化了如何解决的问题。这个是解决的过程,不可能马上解决。思路基本上是没有变的。现实生活中给我们冲击或者是启发是非常多的。
昨天我们请了好几个县委书记来,我跟你解决你们这个标题是怎么来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从怎么看就是统一思想的问题,这个东西好解决,到怎么办?就是集思广益,大家要干的事,这个太难了,我们现在在这个中间找到了一些做事的启发,但是他觉得还是不够。
专题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社会作用
主持人:通过这么严谨的思考,央视的节目肯定会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杨老师,您觉得站在理论的角度来看,节目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作用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杨宜勇:通过这个节目的推出,可以引发老百姓对这些问题更加深入的关注和思考。怎么看,他已经讲到了,需要统一认识,深化认识。怎么办?就是怎么干的问题,怎么干不光是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不光是老百姓说你只看公务员怎么干。解决这些问题,像每一个人都身在其中,比如说就业难,但是中国创业不足,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创业是全世界最低的,我们每个人还是有可以努力的余地,改变宏观的状况,每个人都有责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像鲁迅说的,看客的心理很重,通过这个书,每个人都是参与的主体,怎么办的主体是多元的,老百姓是其中重要的主体之一,也责无旁贷,这本书有统一认识、社会动员、全民参与。难中之难,解决起来就相对比较顺利。
主持人:我觉得制作的角度是特别多元化的,我刚拿到这个题目,《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我觉得是两个方向的观点,怎么看说的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客观的角度,怎么办是主观的角度,就像杨老师说的,把这些问题都落实下来。当时是怎么想的要强调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呢?
洪向华: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或者说老百姓,大家对一件事情的关注,不仅关注这个事情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样。更主要的关注怎么会形成这个样,怎么会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普通老百姓,他对特别关心的事,这个事和我利益相关,我孩子上学,我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这么难,挂不了号,我住在人大附中附近,孩子为什么上不了。都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老百姓更关心怎么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再一个从理论层面来讲,理论工作者回答的不仅说为什么,更重要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论看报纸、杂志,看什么文章,理论文章,都要提一个对策性的建议,特别是杨老师在宏观经济研究院具体就是给中央提决策建议的。最后都有建议的这部分,怎么办,这就是怎么办。
通过研究来得出一个理论的提升,反过来应用研究的成果或者说这个理论来指导事件,推动这个事件发展的过程。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大家觉得这些事很难,网友也热议,各种书评很多,大家都认识到这个事情很难,正是因为这个事情很难,我们在书里面,或者说电视片里面,都向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受众讲明了一个道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政府都在积极做出努力在推动这个事,没有一个政党说政府对群众的利益淡漠,不是的,都是积极的推动。在书里和电视片里,向老百姓转递一个思想,党和政府在努力。也告诉大家这个事是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告诉你怎么办,明年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不一定能够解决。大家看到党和政府的信心,大家都在做,另外,使广大干部群众都参与到这个事情的解决。
杨老师说的对,就业问题,我们的政策措施到位了,鼓励你创业,很多人不创业,我们也有配套设施,每个人都应该在这里面做出努力,才能改变这些。
杨宜勇:还有腐败,送红包,比如说医院都送红包,觉得腐败跟自己没关,其实和自己有关。我父母做手术,我也送,我也需要检讨。也需要反思。
主持人:不送不安心,觉得送了这个红包踏实。手术多认真一些。
杨宜勇:是。
关于节目中案例问题的讨论
主持人:咱们做案例的时候,大家也是碰到了很多自己碰到的问题,像洪老师提到的教育问题。看您的年纪应该是挺关注教育问题的,结合您自己的生活来给我们谈谈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吗?
洪向华:前两天央视做了《1+1》栏目,寒门不出学子,从起点不公平,到结果不公平了。寒门不出学子,主要说的是高等教育,1999年以后,我们实行教育产业化改革,首先从高等教育开始的,1999年以后,大学盲目扩招,上了很多专业,一下子学生多了,学校的收入高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03年第一批学生开始毕业了。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原来是三年,现在两年就可以毕业了,03年以后,因为教育问题,高校扩招引发的就业越来越难了,老子在工厂企业里面下岗了,找工作,儿子大学毕业了也去人才交流市场找工作,老子和儿子一块在人才交流中心找工作。这就是教育产业化改革。
这些年不论是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规划,还有教育的投入,在几年内不低于4%等等,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教育这个问题,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确实很复杂的问题。回到寒门为什么不出学子,主要是高等教育产业化改革。我们是不是要反思,高等教育产业化改革是不是要做调整了。
现在从幼儿园开始,从起点,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昌平一个幼儿园,1千多个家长在排队,只有几百个指标,剩下的拿着马札子走了。跨学区要交1千多块钱。
杨宜勇:好的幼儿园太少,要不然是幼儿园太小。我们家孩子在德国上的幼儿园,在德国任何幼儿园都愿意让你上。你在那儿,你从小不受德国的教化,你会成为德国的祸害。他要是不能融入北京,他将来是北京的祸害,咱们有这种想法吗,没有。
陈红兵:我们大钱花在学校,小钱花在基础,幼儿是根本没有。前年争论,到底是把高中划在业务教育,还是在幼儿教育划在里面。幼儿教育过去都是单位办,民办,公办的很少。这么多年,我们大约有4亿的农民进城了,过去是不上幼儿园的,到了城市了,生活改善了,都上幼儿园,不上没地方去了。过去在农村有老人,有自己的社会圈子,到这地方就两口子,不去幼儿园去哪。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希望让孩子在赢在起跑线上。上海做的很好,上海提前5年就规划了,农民工进城,分布点在哪儿,地留出来了,盖不盖是一回事,但是做的比较早。《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真的是提了很多的问题。我们找到好多怎么办的好办法,各地都有非常突出解决热点问题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问题就是说好的经验就是好,不好的东西自然有不好的原因,没有想到。北京像上海想到,现在去哪儿建幼儿园,没地方去。
杨老师说的一点我感受很深,我们一起和百姓做事情。
杨宜勇::现在很多小学都关门了,要统一规划。
陈红兵:北京的小学总量是可以满足农民工孩子上学。但是农民工分布区域太集中,西城学校比较多,上学比较好上。四环边上,学校比较少。农民工作息时间和工作习惯,就不是能够这样做的。比如说他是卖菜的,4点钟进菜,不可能6点送孩子,不能跨这么大区域,这是很难的事情。
这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前几天财经报道的物流,和机场相关的高速路收费挺狠的,都很不合格,尤其是北京,收了好几条高速公路出来,那免费吧。
杨宜勇:他们的理由是收的是富人的。
陈红兵:收费的时候不高兴,不收费的时候大家都不高兴,原来有一个收费的东西,那个是矛盾焦点,把这个弄完了之后,大家都上来了,还不如原来快,还不如不收费,当然不能退回去,这个问题出来了,你得解决它,不是说政府出这个政策,这个地方不合理,合理完了就可以了。这个打开以后可能是更大的问题出现了,一定要有这样的问题。
前两天我们和江阴,是中国很有县的几个县之一,想打造一个幸福家园,老百姓说了算,如果有一个人不幸福,算不算不幸福。
杨宜勇:木桶原理。
陈红兵:所有人都同意,这个人不同意,我不幸福,是不是整个都不幸福了,其实幸福家园是大家共建,不是政府建。你做这个事情和大多数人利益不相符,你得考虑考虑。人人都为改革发展做点事情,你不做,大家都很难受。
主持人:大家的看法很多,有的时候会质疑我们解读的权威性。我看过一个节目,里面说到房屋限购令的问题,里面有一个主人公叫小张,他攒钱买第二套房子,攒够30%的首付,这时候首付涨到60%,等到攒到60%,贷款利率涨到原来1.1倍,他买第二套房子,他不希望这样涨,但是有的人为了限制房价、炒房是希望限购令出现的。
齐文星:那个案例,当时我们一块见了小张,这个住房问题,那期里面是案例用的最多的一期,我们跑了好几个地方来说这个,刚才几位老师说的,每一个热点问题都是组合性的问题。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房子也是这个,你保证这个人的利益,那些人利益也会损害。像医生一样,你不送红包了,我的收入会受影响。患者满意了,医生不干了。包括做完节目,我在网上、微博(http://weibo.com)上看到,有一些老百姓反映说,你们说的挺好的,但是我身边怎么没有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我想说一下,我们选的案例,可能有一些确实是做得很好,做的很优秀,很有创新性,充分体现出来基层的执政者,他们的智慧在里面。像陈老师说的统一了怎么看以后,关键是怎么办,其实是需要个人发挥不同的智慧来做,关键是怎么样才能做好。
前两天我们频道去重庆有一个送光盘的活动,接触了一个县卫生局局长,他面临全国很多县面临的问题,有钱医院盖好了,没有医生来。他看了我们的节目有一个启发,在山东潍坊同样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他最后用了一个大医院托管县医院的方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也没有多花钱,医生的收入提高了,老百姓的看病也解决了,因为县医院把大城市医院的人分流了,大医院里面看病排大队的问题解决了,他看完以后特别有启发,就照着办了。
这些确实让大家看见,我们在想这个问题。第二让基层,他们现在正在面临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县委书记们,县长们,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劳动厅厅长们,启发他们想到一些办法,这个作用更大一些。
主持人:节目提供了一个平台,把问题结合起来。无论是站在专家角度上,还是站在电视制作的角度上,都是给广大网友一个交流,拓宽视野的平台,更能深化看待这些问题。无论是中宣部理论局还是央视财经频道都是提供了权威有说服力的,而且把高度理论化的东西,浅显易懂的方式通过这个节目讲给大家听。
今天非常高兴请到4位嘉宾来到新浪直播间,也希望在明年节目播出的时候,咱们能继续在这里跟广大网友谈论今天的热点问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