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发言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12:32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9月15日中午消息,以“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4-9月16日在大连举行,新浪财经进行全程直播报道。以下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发言实录。

  主持人:你怎么能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差异?

  于汝民:在几个月之前,大家都信心鼓舞,说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复苏,最近几天,大家谈论的话题是世界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首先来讲,世界上几大经济体分别都出现了自己的问题,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出现了国债的信用等级的下调。实质上来讲,也是一个债务危机。如果不提高上限,就违约了。再有欧洲的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差不多20年来是属于比较低迷的状况,这次又受了海啸地震、核辐射的影响,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还有其他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通胀的压力很大。刚才提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债务的问题,实质来讲这是发展方式的问题。前些年大家都鼓吹美国的发展方式是以消费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自己花别人的钱,今天花明天的钱,实际证明撑不住了,欧洲的债务问题也是这样,你这些在欧洲相对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大量的赤字,现在就要靠欧洲的发达国家进行救援,甚至也希望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不管救援也好,还是什么措施也好,如果这种经济模式不得到改变,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特别是欧元面临的很大的危机,如果像希腊、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债务危机再进一步发展,总靠德国、法国去救援,德国和法国这些国家的老百姓会如何想这个问题,就面临着欧元的解体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非主权的货币,没有一个成功的,欧元这次能不能挺过去,这是很大的考验。

  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就是通胀的压力。实际上中国通胀的压力来自于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它更深层次的问题实质上来讲还是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制约中国今后长期发展的是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发达国家接受的教训,就是不能够再走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路。我们在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可能采取一些临时性的经济刺激的政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政策一定不能和我们的长期目标相背离,如果和长期目标相背离,就是今天解决的经济危机的问题给明天留下更大的隐患,比如说中国本来资源能源就是非常短缺了,如果再用发展小汽车来刺激经济发展,带领经济发展,我们很可能在几年、十几年以后,这个局面不可收拾。我们现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大概去年是52%,我们的铁矿石依存度已经超过70%,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既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又要考虑长期的发展目标,不能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相违背。中国政府是非常明智的,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来,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调整经济结构,这样可以使中国的经济避免走发达国家出现的这些问题。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各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具体的政策,来渡过眼前的困难。同时全球要同舟共济,共同渡过当前的困难。

  主持人:你刚才提的是中国的“十二五”规划,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个市场经济跟规划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

  于汝民:中国已经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了,原来我们在十一五之前叫计划,十一五之后叫规划,我们这个国家已经做了一些调整,计划是要实现的,要兑现的。规划是一个指导性的,也有些硬的约束指标,比如节能减排属于硬的约束指标。但是更多的是属于导向性的,是指导性的。因此它和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违背的。市场主要是靠市场进行调节,但是国家宏观上总要提出一个指导的原则,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这正是中国经济的优势,刚才提到了关于政治体制的问题,中国领导人可以从很长远的时间里,规划中国未来的发展,

  我们制定这样五年的规划,和我们市场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一点不违背。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这里也涉及到一些发达国家对我们的评价问题。他们如果有企业在中国的话,他应该承认中国是一个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你像美国号称是世界的市场经济的榜样,但是他很多领域不允许别人进去,中国的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是受到很多的阻碍。但是你看美国的公司在中国受到什么阻碍了?不但不受到阻碍,还受到欢迎,还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因此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的话,我觉得就没有市场经济国家了。

  主持人: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关于国进民退的问题,你怎么看的?

  于汝民:现在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在历史上,我们确实存在着一个国退民进的问题,也就是说在90年代的中期,我们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大量的中小国有企业基本国有资本都退出了,使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了这些领域。这些年我们的国有企业由于进行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它有了一个很快的发展,确实国有企业经过90年代的改造,我们称之为新型的国企,新型的国企和老的国企已经脱胎换骨,不管从经营体制还是内部机制上,都和民营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特别是和跨国公司没有太大的差别,当然我们还在力求进一步地进行改革。

  之所以现在大家提出来有国进民退的议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国企由于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它发展非常快,给人感觉它进了。实际上民没有退,民在所有领域没有退出,但是大家为什么感觉到民退呢?所谓中小企业贷款难,中小企业贷款难不但在中国存在,在美国也存在。银行都是要规避风险的,显然给大企业贷款,更保险一些。因此它希望给大企业进行贷款,扶持大企业,越是大企业越能够得到贷款,它的发展速度越快,越是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等级不够,越不容易得到贷款,它发展就比较缓慢。因此给大家一个错觉,一个印象是国进民退。

  我认为在中国事实上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而且我们国家现在制定政策,对于一些基础建设的领域,也让民营企业敞开。在这个领域里应该是民企在进,而不是在退。当然我们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制定一些政策,要建立一些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使民营企业更快地于是。这是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国家也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现实没有国进民退的说法。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