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存款巨量或流向民间市场 揽储冲锋号吹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11: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据报道,9月前15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贷款受到严重影响。分析指出,9月存款资金的最终流向值得高度重视。暗地里,存款巨量可能已经流向民间市场,而表面上,商业银行贷款收紧、揽储抬头趋势更加明显。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是加息也无助扭转资金流向,这实际上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

  存款巨量或流向民间市场

  据报道, 9月中上旬四大银行均出现存款大幅净流出。其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存款大幅减少约1800亿元和1400亿元。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只有4月和7月出现过存款负增长,其中,7月反映居民存款的M2(广义货币M2=社会流通货币总量+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环比减少7920亿元。而往年数据显示,9月以后银行存款大幅下降比较少见。例如,2010年9月M2环比增长8965亿元;2009年9月M2环比增长也达8706亿元。

  分析指出,9月存款资金的最终流向值得高度重视。分析人士通常认为,存款净流出多发生在股市大牛市时期。但目前通胀压力不减、股市楼市财富效应黯淡的背景下,储蓄搬家后很可能流向理财、信托、艺术品、收藏品市场,甚至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民间借贷市场。目前拆借市场与委托贷款市场红火,民间拆借市场月利率高达3分,吸引了大量游资与居民存款进入,也不排除部分信贷资金绕道进入的可能性。

  有分析人士特别指出,目前愈演愈烈的民间融资甚至高利贷市场,可能成为储蓄分流的主要领域。该人士指出,虽然几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但8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2%,负利率明显,逐利性使资金自然会从银行体系中分流出来。

  贷款收紧揽储抬头

  由于存款显著减少,部分中小银行日均存贷比已接近或超过75%的监管红线。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很多银行正在压缩贷款规模,以求降低存贷比数据。银行内部人士透露,监管机构的贷款额度和存贷比管理已经让银行信贷投放非常艰难,为能吸收资金,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大存款吸收力度。不少银行已将存款列为重要甚至唯一的考核指标,临近三季度末,一场银行间揽储竞赛正在上演。他表示,毕竟负增长数据只是截至中旬,到了月末几天,银行一定会在存款考核和美化财报的压力下,吹响揽储“冲锋号”,存款缺口会迅速合拢。

  郭田勇认为,对银行高息揽储不必过分担心,高息也是要有标准的,不可能高过监管层规定的上线。同时,郭田勇指出,存款骤减对银行肯定是不利的,存款立行,存款减少了贷款自然也要下降,同时中间业务中比如结算业务的规模也会受到影响。

  叶檀认为,现在金融市场是处于比较动荡的阶段,这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一方面资金收紧之后大家对于银行的利息不满所以纷纷寻求一些高息产品,第二市场跟银行的存款利率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第三是因为银行的存款虽然利率比较低,但是银行通过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或者是一些表外资产来获取高收益,所以不光是存款逃离银行,金融脱媒化甚至我们的利率也在失去管制,我们的管制有时候是无效的。

  加息无助扭转资金流向

  银行存款的流失会不会促使央行进一步加息的举动呢?有经济学家认为,在国际经济愈显低迷,且外汇占款高企的状况下,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很小。

  经历了前两个月的小幅回调,8月份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达3769.4亿元人民币,较7月份2195.64亿元的新增量环比上涨七成以上。央行9月21日公布的报告显示,热钱在汇差、利差双重套利收益的驱动下大举压境。

  而且,接受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利率调整并不能真正解决资金大量流入灰色金融体系的状况。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银行存款流失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中国经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程度过高。而随着情势的转变,无疑未来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调整利率甚至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之路,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目前资金流出银行体系的情况。

  一周大事连连看:

  监管层叫停银行存款“一日游”遏制突击揽储冲动

  临近9月末,商业银行季末“冲时点”揽储行为再次抬头。而早报记者昨日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近日祭出的一则新规,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这个9月末的商银揽储冲动。据多位业内人士证实,央行近期召集银行人士开会,并发文要求商业银行保持国庆长假期间存款、贷款平稳。央行要求“各银行要保持存贷比平稳,而且9月30日的存款余额与10月8日的存款余额不能相差超过5‰”。这意味着,原先银行通过高息拉7天期、甚至1天期存款以熬过季末(譬如9月30日)的手段,将平添一层障碍。

  国务院力挺保障房贷款 融资平台或借机开闸

  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再一次迎来“解渴之水”,部分资金链紧绷的地方融资平台或可由此拓宽融资的闸口。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向实行公司化运作并符合信贷条件的公租房项目直接发放贷款,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放贷款。

  中资银行安于现状股票类理财产品被外资银行独霸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之初,在股票类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售上,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曾一度出现“分庭抗礼”的喜人景象。然而,金融危机的洗礼让“裸泳者”中资银行的真实状况大白于天下,零收益、负收益、展期和高额亏损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致使中资银行一度绝迹于股票结构类理财产品的发售序列。

  银行或摒弃曲线直投模式 建行激进操作受质疑

  中国直接融资的迅猛发展,将商业银行逼到墙角,“投行化”趋向日益明显。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银行投行化阵营扩大,除工行、建行等“老兵”之外,中行、光大、民生、兴业、招行等“新兵”也加入其中,且初尝甜头。9月19日,招行公司部总经理张健称,该行2010年推出一项内部称为“千鹰展翼”的创新成长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计划,实质是将传统信贷与新兴投行业务嫁接,特别开展与私募股权基金合作为企业提供非公开募集的股权融资服务,“截至目前,客户数已达到1431户,我们已成为2011年上市企业中 44家的IPO资金监管行,市场占比达28%。”

  广州银行战投落定 两年内冲刺上市突围全国性银行

  9月9日,广州银行与加拿大丰业银行在广州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确认签订仪式,加拿大丰业银行最终以46.47亿元的价格购得广州银行19.99%股权,46.47亿的成交价也是上月该行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价格。据透露,此项交易尚需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最终批准,交易有望在12月完成。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