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年宏观经济蓝皮书:预计全年CPI增长4.0%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14:44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讯 2011年宏观经济蓝皮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2011年国民经济增速将呈现出现小幅回落的趋势,GDP同比增速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经济增长估计达到9.1%,比2010年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蓝皮书预计2011年全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将继续上升,全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4.0%,较2010年扩大0.6-0.8个百分点,2011年四个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4.2%,4.2%,4.0%和3.5%,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全年经济增长进入常态减速 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2011年宏观经济蓝皮书指出,2011年国民经济增速将呈现出现小幅回落的趋势,GDP同比增速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经济增长估计达到9.1%,比2010年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包括国际组织在内的全球200多家预测机构的综合结果,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值呈现逐步走低的倾向。2010年12月份的最新预计表明,中国经济在2011年四个季度同比增长将分别为8.9%,9.2%,9.3%和9.4%,呈现逐步小幅上升的趋势。

  工业生产在调整中保持较为稳定增长

  《2011宏观经济蓝皮书》认为,全国工业生产将在产业振兴计划的推动下呈现平稳增长的格局。我国2011年上半年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可能出台,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预计2011年全年工业生产增速将出现进一步回落,全年工业生产增长13.5%,较2010年回落1.7个百分点。在2011年四个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13.3%,13.8%,14.5%和14.5%,增长较为稳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放缓 资金紧张局面将加剧

  《2011宏观经济蓝皮书》指出,由于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新开工项目投资呈加快增长态势,表明财政资金驱动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深化,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迹象。但在信贷政策趋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投资将呈现放缓的走势。从资金来源来看,2010年年末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资金来源出现下滑,从年初的39.2%下滑到目前的25%,而投资应付款项却快速上涨,从2009年底的16.4%上升到目前的34.8%。因此,在未来货币政策转向、信贷收紧、利率提高等因素作用下,进一步投资的资金紧张局面将加剧。因此,2011年将出现投资下滑较大的态势。从投资项目数量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规模来看,2011年在建项目和投资金额将比2010年同期下滑较大。2011年由于出口面临一定的挑战,中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也将出现持续回落的情况。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6%,比2010年回落3.6个百分点。

  消费刺激政策要保持连续性

  《2011宏观经济蓝皮书》指出,考虑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因素,2011年全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意味着消费结构将全面进入工业化消费时代,消费升级将快速展开。“十二五计划”的出台将带来各项民生工程建设的加速、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全面推进,这些因素都将对消费的启动产生持续而又强烈的效应。很多消费刺激政策、收入刺激政策将会延续,同时很多政策将进一步扩大,为保证政策性刺激效应的延续提供了基础。这些政策包括家电下乡政策的扩大、高端消费回流工程的启动、电子产品下乡的启动等。由于收入持续上涨、消费性政策的进一步出台以及其他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进,预计2011年消费依然保持高位运行的状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将为18.2%,与2010年相比波动幅度不大。在当前要促进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消费刺激政策和收入增加政策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进出口在保持增长中改善平衡结构 出口增长将受到一定抑制

  展望明年的外贸形势,《2011宏观经济蓝皮书》认为,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以及日益加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我国出口增长将受到一定抑制。现阶段,无论是从平衡贸易、减少外汇储备风险的角度,还是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角度,重视进口都无疑是一项外贸领域重要的战略布局。虽然长期外贸顺差对改善我国国际收支、拉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大量农民工就业具有极大历史意义,但是也容易造成经济增长对外需的过分依赖,造成国内资源以较低收益净流出和国民收入的损失,同时也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正在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实际中国资源长期净流出,流出的规模逐年增大,造成资源紧张,使得老百姓福利改善困难,这成为下一步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预计2011年我国商品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7819和15828亿美元,比2010年都将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商品贸易顺产为1991亿美元,其中四个季度贸易顺产分别为275,447,600和668亿美元,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压力加大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积极应对和打击“热钱”等异常跨境资金流动。

  《2011宏观经济蓝皮书》指出,虽然存在美元走强、资本回流、中国需求因素下降等逆转因素,但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概率很大,所以输入性价格上涨因素依然较大,尤其是食品价格依然会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同比增幅依然会达到5%左右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上涨对于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上涨冲击较大。另外,如果2011年M2增速在17%,信贷投放在7万亿的相对常规的水平上,未来流动性的存量依然庞大。预计2011年全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将继续上升,全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4.0%,较2010年扩大0.6-0.8个百分点,2011年四个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4.2%,4.2%,4.0%和3.5%,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展望2011,中国的经济前景较好,但上行和下行风险同时存在。随着全球增长预期减速以及国内宏观政策正常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但传统的增长动力以及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仍会支撑经济的扩张。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保持在高于3%这一控制目标的水平。尤其是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工资持续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虽然不太,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政策,2011年以及中期增长来看,外部盈余势必上升、资产价格也将上升、地方财政紧张和银行呆坏帐压力较大。这就要求政策的制定具备灵活性,央行正在将宏观货币政策收紧,已经开始提高利率,但还需要进一步加息。国际流动性对货币政策也造成挑战,但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有更强的管理这些挑战的能力。但即使如此,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防范有害资本流动和热钱进入。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