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科院报告:近七成公众认为物价上涨影响生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10:35 来源: 深圳新闻网-晶报

  昨天,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社会综合状况数据报告和2012年社会蓝皮书均指出,2011年,近70%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感受到“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的压力。调查显示,2006~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11.1%,其中食品与衣着支出分别年均增长10.5%和12.5%。

  测试

  “涨涨涨,什么都在涨,唯独工资没涨”,这是最近一两年来,在生活、工作、网络上常见的抱怨和调侃的话语。

  在小区里,每天基本上都有人在谈论价格——“这周菜价又涨了好几毛。”与2008年相比,今年物价上涨、收入过低、医疗支出大等生活压力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社科院此次对中国28个省市的居民生活压力的测试显示,近70%的公众感受到“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的压力,但比例比2008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认为“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的公众比例比2008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住房困难造成生活压力的家庭降低了10个百分点。

  数据结果表明,59.5%的公众认为目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物价上涨”。

  近七成公众感到物价上涨的压力

  数据

  近5年食品支出年均增10.5%

  如果翻开之前几年的报纸,我们也可看到,同样是“涨”声一片。

  2009年,一个专家的计算称:物价上涨一年间100元钱缩水——少买了75枚鸡蛋,这个概念曾经让媒体一片哗然。

  再到2010年,各大报纸头条经常出现这样的字眼:棉价飙涨,大蒜甚至贵过猪肉,绿豆价格翻番……各类商品涨声一片,物价上涨牵动市民的敏感神经。

  此次调查显示,2006~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11.1%,其中食品与衣着支出分别年均增长10.5%和12.5%。在收入增长还不够快的情况下,基本生活商品支出的稳定增长,使居民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消费需求。

  原因

  报道指出,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我国的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是不断增加的社会财富越来越朝着少数人集中,社会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发展的成果越来越为少数人所分享。

  居民收入少,相对来说,就影响了其消费心理,物价稍微上涨,对集中着大量财富的少数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于收入本来就少的大众群体来说,自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调查曾表示,收入越少的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度越强,对其生活也影响越大。反之,基本不受影响。

  社会财富集中 居民收入连年下降

  分析

  消费和储蓄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储蓄多了,消费必然就少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比如:住房、教育、医疗等明显增加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还不完善,所以,大多数居民处于自我保障的需要,储蓄成为他们首选的方式,当然也就相应限制了消费需求。

  举例来说,一个家庭每个月的收入总共一万元,想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每个月需要固定往银行存款4000元,五六年后,才能有一笔首付款,那么在这五六年间,银行储蓄的多了,手头流动的钱自然就少了,每月剩下的6000元支持一家人生活,那么自然能省则省。

  除去购房外,目前,我国的教育、医疗支出等过快增长,也大量挤占了居民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影响了整体消费增加。

  2010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不到三成,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本应由政府负担的开支,客观上挤占了居民消费,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导致储蓄率偏高。(法晚)

  住房教育支出“挤占”居民消费

  观点

  加大教育医疗投入

  让百姓“敢”花钱

  除了通过税收等手段提高百姓的收入外,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为29%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低25个百分点。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偏低,迫使居民用自身的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不但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增长,而且强化了居民的支出预期。

  所以,我国亟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确保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标准等与GDP增长保持同步。

  此外,要继续增加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降低高等教育学费。

  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也是不可缺少的,明确保障性住房占住房总供给的比重,将中等收入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降低住房刚性支出的比重。 (法晚)

  相关新闻

  今年城镇收入差距或扩大

  晶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昨天召开“2012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教授表示,在城镇内部来讲,可能今年内部收入差距还会有所扩大,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可能暂时还不能扭转。

  陈光金表示,2011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仍然比较快,城市可支配收入是7.8%,前三季度农村人均的现金收入增长是3.3%。城市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仅快于转移性收入增长,在城镇内部来讲,可能今年内部收入差距还会有所扩大,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可能暂时还不能扭转。从农村来看,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是第二,经营性收入是第三,转移性收入是最快的。由于工资性收入增长,总体上具有缩小差距的作用,同时在农民的经营净收入当中,家庭经营收入增加也是一种缩小收入差距的因素,所以估计就农民本身来说,今年内部的收入差距可能会缩小,一个扩大和缩小之间对于总的影响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消费增长来看,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处于一种增长的态势,而且农村居民的现金消费支出增长,要远远快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陈光金说。

  (中新)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