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内外因素交织 U形CPI或明年8月见底回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0:5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民生”和“调结构”作为2012年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不会重启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是适度微调仍将向纵深推进。

  自2011年8月以来,国内通胀水平开始稳步下行,但2012年国内外仍然存在推动物价上涨的各种因素。经济学家预测,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2012年6~7月很可能是中国通胀的低点,而8月之后又将逐步回升。

  通胀退潮还将持续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CPI画出了一条完美的下行斜线。从最近3月CPI的演变趋势看,通胀的这波退潮来得有些“太突然”。

  7月CPI增长6.5%,创下3年来新高,8月CPI开始小幅下调至6.2%,9月CPI虽然仍在6.1%高位,但也巩固了物价下行趋势。而四季度则真正筑成了CPI的拐点。先是10月CPI“破6”达到5.5%,继而在11月又跌至4.2%,创下年内新低。这两月CPI回落呈加速态势,幅度分别达到0.6个和1.3个百分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PPI也连续4个月显著回落,并由10月的5%降至11月的2.7%,跌速明显超出预期。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继CPI在7月见顶后,11月大幅回落至4.2%。猪肉价格自10月初开始下跌,粮食价格也保持平稳,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回落,基数效应的下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表示,M2、M1累计增速接近十多年来的历史低位,推动物价上涨的货币压力已有所缓解。而且前期政府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措施逐步收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2012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CPI仍将保持超常规下降的态势。

  QE3或拉高输入型通胀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的预判。

  在众多经济学家看来,至少截至明年上半年,基于对经济的不乐观,GDP、CPI、PPI将延续四季度以来的“三降”态势。

  另外,在诸多推动CPI反弹的国际因素中,美联储的QE3被认为是影响我国通胀形势的最大因素。

  在欧洲央行连续两次降息之后,市场对美联储将在2012年上半年推出QE3的预期十分强烈。尽管美联储曾宣布将会延续此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暂时不再推出新的举措,然而这打消不了市场的猜疑。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在QE2启动以来,美国基本实现了降低通货紧缩风险和刺激股市上扬从而推动消费的两大基本目标,但对整体经济复苏的刺激效果有限。

  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称,美国经济2012年上半年不容乐观,最大的拖累可能来自房地产市场。这将为QE3提供必要性,预计2012年3月美联储会暗示推出QE3,而6月扭转操作(OT2)结束后将可能推出QE3,规模约为6000亿~8000亿美元。

  物价总水平难回到以前

  展望2012年,问题的关键在于,成本型通胀以及国际货币环境等综合性因素,仍难使中国物价总水平回到以往的低水平。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称,“未来若干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因而在大周期上,此轮通货膨胀将是持续性的,未来5到10年都会存在介于3%到5%之间的温和通胀态势。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也认为,当前造成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没有发生变化。物价总水平既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受成本上涨影响。其中,CPI受成本因素推动大一些,而且粮食等产品是刚性需求,对CPI的上涨控制难度要大一些。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也会是物价上涨的一个潜在推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和“要完善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

  业界认为,如果配合产业升级需求,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逐步升高,那么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层面,都会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2011年已经 “破题”。早在10月,国家对原油、天然气实行从价定率计征,并提高税率;预计2012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配套政策将相继出台。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