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01:3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评论员 叶檀
预计于1月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证券市场化等理应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要点,此外的一切改革如资产证券化等都是争取利益的技术枝节。
鉴于此前三次会议对金融改革起到重要作用,人们对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充满了期待。只有坚定地市场化改革,才能不辜负公众期待。
1997年11月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银行注资上市的基本步骤,建立银行的市场化监管体制,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成立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2002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使大型银行进入上市的快速通道,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2007年1月的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成立中投公司,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外汇投资公司。
三次金融工作会议都存在迫在眉睫的难题:如银行的技术性破产,如行政化的监管体制,如外管局同时肩负外汇管理与交易之责。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则是催化剂。从事后效果看,银行上市改革解决了银行业的技术破产难题,分业监管建立了目前各个市场的监管基础,建立中投公司则部分解决了中国的外汇使用交易难题。
不容否认的是,虽然中国金融行业的外伤已经痊愈,金融机构再无大面积技术破产之忧,银行总资产百万亿,无人能够撼动,但在关键的核心改革领域还未能深入,内伤还在发作。如中国利率市场化没有推进,几乎大中小银行都在同一个模式下展开恶性竞争,导致渤海银行等风险内控机制一再曝出丑闻。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从人力这一块还没有根本性改进,因此在债券等市场的定价权不可能与华尔街匹敌,国企、国有机构外汇与期货交易不时曝出让人意料不到的亏损。
第四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遭遇的困难比前三次都大。
全球债务危机风雨飘摇,在金融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市场实际利率与管制利率之间的差距有天壤之别,中国实体经济岌岌可危,中国证券市场熊冠全球,而中国企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在资金外撤、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以外汇占款为人民币基础货币之锚,此路不通,人民币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实际经济状况的新锚。
如果说与外汇占款挂钩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能够让中国货币发行跟上出口增长与资产兑现的步伐,使中国以全球几乎最大的基础货币发行支撑庞大的出口经济体系,现在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已经茫然无措。中国的出口经济在式微,未来要靠内需支撑经济发展,资产品价格毫无疑问会处于下降周期,此时仍然以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无异于刻舟求剑。
人民银行曾经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对银行业机构进而对全社会的流动性施加影响。再贷款与再贴现,本质上相当于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收回银行业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也就相当于收回基础货币。但再贷款与再贴现不能成为基础货币之锚,以内需为主导的货币发行体制只能回到本源,即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作为锚锭,有多少收入印多少钱,维持收支平衡。这并不是新鲜事物,从中国有央行以来,一直到以外汇占款主导基础货币之前,这都是最好的基础货币发行办法。
另一方面是利率的市场化。在说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先对银行的高利润致意。引用一组数据,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较快增长,目前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较强,预计全年利润增速或将达到30%。2011年前三季度,16家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1.66万亿元,实现净利润近70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1.7%,平均每天赚25亿元,高于全部上市公司18.76%的平均增长率。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整体同比增速达到45%左右,为2009年以来的新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也从2010年的不足1%显著提升到2011年前三季度的3%以上。贷款议价能力高,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快,都是实际利率飙升的产物,说白了就是银行取得了高额的现金溢价。因此,银行在获取高利润的同时,说明很多实体企业在哭,说明我们的管制利率形同虚设。
金融工作会议上其他的热门话题,如银行资产证券化,不过是让银行继续分享红利的技术手段,不值一提;金融国资委会否重走国务院国资委的路,让央企、国企做大做强,让其他企业在玻璃天花板下走投无路?值得关注的是证券市场的上市退市的市场化,是理顺A股市场的重要环节。
每个金融部门都会争先恐后在金融工作会议上争取自己的利益,发表自己的方案,但清醒的人都看到中国经济需要转型,目前僵化的金融体制已经不敷所用。因此,从为农村、为小微企业服务开始建立根本性的市场金融体制,建立符合经济所需的货币发行体制,才是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点。
如此,即便没有短期利多效应,我们仍然应该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