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贾敬华:微博亟待建立长期发展引导机制

2011年04月06日 02:17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易凌珊

  《广州日报》近日发表文章指出,微博(http://t.sina.com.cn)已经从传播信息、交互式交流平台沦落成“公共厕所”,是许多垃圾信息、八卦、恶搞甚至谣言的集散地,此类信息不断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刷屏”,不知不觉让微博用户备受困扰。微博是否真的已沦为“公共厕所”,微博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有哪些,微博又该如何监管?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在新浪微博上拥有数十万粉丝的互联网业内知名人士、著名IT评论家贾敬华。

  垃圾信息影响用户阅读

  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七龙珠》之父鸟山明等漫画名人在日本地震中失踪、食用碘盐可抗核辐射……各式各样的谣言、垃圾信息在微博上被评论、被转载、被有意无意的放大。而这些垃圾信息给博友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是否如部分人认为的那样,是生活的“调味剂”呢?

  贾敬华认为,微博平台上确实充斥着一些垃圾信息或八卦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是在浪费博友的时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博友、造成了混乱,甚至伤害到了部分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近日,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就因在微博上发表竞争对手金山公司的负面言论,而被法院以名誉侵权判赔八万元,并被要求在微博上公开致歉。这起始于微博、终于微博的“微博第一案”的宣判,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微博上垃圾信息和恶意信息的传播,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给我们造成了影响,并有人为此付出了代价。

  瑕不掩瑜,微博优势不容忽略

  网络言论铺天盖地,平台监管上存漏洞,微博平台何去何从?

  贾敬华指出,微博信息量比较大,且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平台上出现一些垃圾信息或八卦信息,这如同现实社会中大街上的小广告,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若就因此断定“微博已经沦为垃圾信息的发布平台”有失偏颇。

  “微博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信息进行最快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微博具有非常强的粘性,用户可以通过标签等信息,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微博圈子”。贾敬华认为,微博作为最新最快的信息发布平台的优势是不能忽略的,“不能因为微博平台上存在的部分垃圾信息,而忽略微博平台上更多更大量的对用户有价值的一手信息。”

  “微博如同一个社会,需要若干的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当前为微博平台的信息发布和监管建立一套规则很有必要”,贾敬华同时指出,要想让微博的平台优势发挥到极致,用户规范地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的微博平台却没有任何规则,只有路透社等极少数媒体机构发布守则,对记者使用社会化媒体制定了详细规范。

  长期发展引导机制亟待建立

  据悉,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5000万,目前这一数字已经突破1亿。照此计算,新浪微博发展第一个5000万用户用时14个月,发展第二个5000万用户仅仅用时4个月,爆发式增长趋势非常明显。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微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一个切实可行的引导机制,而这其中舆论引导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贾敬华认为,微博平台舆论引导机制的建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这其中包括微博平台、社会、媒体、名人还有数以亿计的微博用户,“应该将平台的技术手段约束主流言论引导和个人自律结合起来”,贾敬华总结道。而这一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自我完善过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垃圾信息进行过滤,可以借鉴电信运营商治理垃圾短信的一些经验。最关键的是,微博平台、媒体和社会名人们,多创造有价值的信息,在舆论上对大众进行引导,杜绝垃圾信息的出现。”贾敬华如是说,“目前,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微博平台已经具有辟谣功能。未来,我建议微博平台可以从现有的微博主中,挑选一些人对垃圾信息或八卦信息进行监管,这一职务就类似于现实中的协警。”

  然而,光靠这些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努力似乎还是不够。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进一步采取措施,对微博加强管理,尽快实现网上论坛和微博的实名制。贾敬华认为,一套完备的具有拘束力的法律法规地颁布,将为微博这些大众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而微博实名制将是这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