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根钢筋的身份从何谈起

2011年04月06日 17:32 来源:现代物流报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亚彬 李亚

  一根钢筋的“身份”从何谈起?虽然,对钢筋来说,它的身份并不重要,但对于人来说,特别是在建筑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追溯钢筋的真实 “身份”已经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露天货场上,成堆的钢筋堆得有半米高,林良弯下腰指着其中一根钢筋上的标牌对本报记者说, “我在钢材销售一线干了20年,经手的钢材数以亿计,但你要问这根钢筋到底是不是标牌上写的生产厂家生产的,我还真不敢下结论。”

  林良是上海一家钢材销售50强公司的副总经理,但要判断钢筋的真实“身份”对他这个行家来说也并非易事。让林良担忧的是钢材“身份”难以追溯,给不法商贩趁机大肆制造、销售假冒伪劣的可乘之机,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如果钢材产品也能有个可识别的身份证就好了。” 林良说。

  林良的担忧也引起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重视。 

  为顺利推进钢材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今年1月,首部钢铁物流行业标准已由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牵头正式宣布制定。

  本报记者从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获悉,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了技术攻坚期。

  如何解决钢材复杂的“身份”问题是该项目研究的课题之一。

  传统质保书带来的烦恼

  其实,在现货市场上流通的各类钢材是有“身份证”的。

  质保书或标牌就是钢材的身份证。一般都标明了生产标准、材质、规格和厂家名称。但这些传统的证件却存在很多问题。

  通常工地为保证收货质量,都会要求供货商做到质保书上的炉批号与钢材实物上吊牌一致。但这种理论上的设想在目前市场的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

  “因为钢筋经生产、检测、流通、运输入库等环节多次流转,炉批号早已被打乱,很难鉴别归队。” 林良向本报记者诉说了钢材复杂的身份问题所引发的种种行业“潜规则”。

  “钢贸商在低价竞标成功后,为了可以弥补利润,就会采用以次充好,换标牌、改质保、以负差充国标等手法为工地送货。” 林良说。

  而且,钢贸商还可以通过采用更改过的复印件来满足要求,为此,部分钢厂在质保书上特地注明“复印无效”字样,想为送工地的贸易商设置供货障碍。

  贸易商又想出了新的处理钢材质保书的方法——抄写质保书解决问题,并在抄件上加盖“质保书原件在供方”的说明书。但因为现在钢厂生产的信息不共享,所以一般企业很难取证。

  上海钢市资深研究员陶永根还介绍了一种更为恶劣的现象,有的钢厂因种种原因,将质量有缺陷的钢材言明为“让步产品”等并在价格上适当降低,这是正常行为,然而,个别贸易商“挂羊头、卖狗肉”,私下 “更改标牌或质保书”,拿次品冒充正品销售,坑害了消费者。

  “坦白地讲,现在上海送工地的贸易商真正持有原始质保书与钢材标牌能够做到一一对应,只有极少数。”林良告诉记者。

  由于产品无法跟踪和追溯,“一个女儿嫁二个女婿”的不诚信做法在行业内也很常见。例如,有的流通商仓库内钢材已经销售出去,提货单已经交给某家采购商了,然而,仓库内的现货却被卖给了另外一家采购商。

  为此,陶永根提醒工地采购商,必须要向供应商索取“质保书”,提货后,要有专人核对实物卷与标签上的卷箱号与“质保书”上卷箱号是否一致,并过磅进行数量验收。

  要真正检验货物的质量,操作起来仍有难度。

  代理了国内两家钢厂板材产品的郑州泰信集团的董事长林晓均告诉本报记者,钢材产品虽有标牌,但是各生产企业均有自己的版本,产品标识上混乱,有关数量、材质、规格等信息,仍未达成行业统一性,造成产品接收和验货往往要依靠惯例和经验来操作,使钢铁产品的流通显得很不规范。

  给钢材装上电子身份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钢铁流通领域标准化的研究。

  秘书长王建中认为,目前市场存在钢材质量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现象与钢铁物流标准化缺失不无关系,标准化的缺失正日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症结。

  “钢铁物流标准项目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整个的标准制定计划在2年时间内推出,先期会推出包装标识和钢铁物流操作的标准。” 王建中在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追溯一根钢筋的质量这一愿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如何能监控建材的质量情况?假如能利用物联网给钢材建立个档案,就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识别。”

  物联网技术专家、上海锦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勇向本报记者详细描述了如何把物联网应用在建材质量的监管上: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而射频识别技术,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

  以钢筋为例,利用物联网独特的识别性和可靠性,给每一根钢筋都做一个预设好的电子标签(RFID),就相当于给这根钢筋也设个“身份证”,“身份证”里存储着型号、生产厂家、技术要素、化学成分、批发商、销售商等多种信息,好比一个“档案库”。在建材销售网点,配备上专门的RFID 读取设备,把电子标签(RFID)一扫,“档案库”里的信息全都能读出来,就能查询钢筋的原料来源、生产时间及批次等,还可以查询到质检、运输等过程情况。

  梁勇说,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只要拿到钢材实物依然可以进行扫码、读取信息、追溯源头,从而进行追责,相当于借了一双慧眼鉴别伪劣。

  物联网带来新变革

  作为当前各行各业的“新宠”,物联网的应用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在工业领域一些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初级应用已经逐渐展开。

  随着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落地,这对亟待转型的钢铁物流业来说,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王建中认为,假如能全流程定位、跟踪钢铁生产流通的整个流程,做到“所见即所得”,就意味着整个钢铁产业,从需求到下订单、到生产、到仓储、到初加工、到预处理、到运输配送、到签收使用,甚至到二次产品的生产、配送、使用,都能够实现一台电脑,全过程网上实时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信息更加透明。“行业原本存在的一些棘手问题或潜规则,在融入物联网之后却又会变得十分简单”。

  随着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信息更加透明,这将大大提升了物流企业对产业链整体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而这样一种强大的信息优势,将显著促进以改进钢铁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

  王建中举例说,“由于钢铁物流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承上启下及“多对多”特性,物联网能进一步放大这一优势,建立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的高位势,形成以现代物流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组织也成为可能。”一些钢铁物流企业,可借助物联网通过供应链信息的监控、处理与分析,可以针对JIT供应、全球网络布局、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物流金融融资组合、期货与现货结合等问题,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现代物流解决方案。

  不过,理想和现实,始终是有差距的。虽然物联网落地已初见端倪,但离真正的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