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06日 23:45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雷士武报道
在各地频现天价墓的同时,墓地整体价格也水涨船高,高企的墓价让普通百姓感到“死”的压力。
“生当为房奴,死亦为坟奴”成为当下对高墓价的写照。随之,“保障墓”、“经适墓”、“公益墓”等低价墓地被频频提及。
4月5日,西安市民纷纷赶到各个墓园祭祖,寄托哀思。在临近凤栖山墓园的路上,前来祭祖的车辆排成长龙,其中也不乏有前来选墓地的。“太贵了,最低都要一万多,比房价还要高。”一位姓万的女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西安市17个墓园中,低价墓寥寥无几。目前均价已达万元以上。“这只是个起步价,如果再根据风水、碑石的材质、款式的不同,价格从2万到5万元不等,还有高端墓、豪华墓可以卖到十几万。”凤栖山墓园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炒墓也是抬高墓价的另一推手。在一处墓园办事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早买肯定比晚买划算,墓地需要占地,土地资源有限,等日后涨价了,倒手也可以卖个好价钱。这里的墓价比前几年涨了好几倍,现在有很多人都一次买好几处。”言语中不乏将投资升值作为其推广的手段。
墓地占地也是不争的事实,日益紧缺的墓地资源使得各地提倡绿色殡葬。然而,由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受“厚葬礼仪”,爱“面子”等观念影响,不少人不愿买低价墓地。商家抓住人们的这种攀比心理,借机推高了墓地价格。绿色殡葬一直未能得到广泛认可。
日前民政部发布了《遗体火化服务》等七项推荐性行业标准,从4月5日清明节当天开始实施。“行业标准将对殡葬服务产生积极影响,会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要治理目前殡葬行业混乱的局面,应期待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制约,这样的话,效果可能更明显。”北京重光律师事务所刘超律师向记者表示。
其实,早在2002年,民政部就已开始《殡葬管理条例》修订的调研工作,直到2005年,国务院法制办将修订该条例正式列入当年立法计划。2007年,《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严禁任何人炒买炒卖公墓,因而一度被舆论寄予“终结殡葬暴利”的期待。然而历经数年,这一规范殡葬服务市场的基本法律一直未能出台。
有专家认为,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第一次殡葬改革,基本实现了从保留遗体到保留骨灰的转变。现在急需进行第二次殡葬改革,提倡少占地或不占地的绿色殡葬,即实现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殡葬工作不应当只局限于管理,国家应当制定殡葬法,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同时,从“入土为安”到绿色殡葬观念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推广与认可。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骨灰撒海、草坪葬、树葬等低碳殡葬方式的逐步推广,势必对墓地的需求减少,终结高价墓是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