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07日 09:56 来源:财新网
成功关键在于做足功课和抓住切入口
【财新网】(特派纽约记者 沈乎)华为竞购3Leaf的失败是否象征着中国对美投资的逆流?如何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准入方面的成功率?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宏绚和西奥多?卡辛格(Theodore Kassinger)对中国企业建议是,不要害怕,最重要的是做足功课。
卡辛格是美迈斯全球贸易部副主席、华盛顿代表处合伙人。他认为,虽然少数失败案例成了新闻标题,但很多中国投资悄悄成功了。如中海油虽然没有收购成优尼科,但它近期毫无争议地收购了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 CHK)的大笔资产。
“在遇到争议的收购中,华为无疑是独特的。对美国通信产业的投资,无论是来自中国或其它国家,都是非常敏感的。这个产业被认为是‘关键的基础设施’。我们处理其它的公司在被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时并没有遇到问题。”他举例说,当2006年法国公司阿尔卡特收购了朗讯时,争议也非常大,最后是通过资产剥离解决的。
在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收购美国公司3leaf受挫的案例中,华为认为针对3Leaf的收购只涉及部分资产,且金额不够审查门槛,因此没有在第一时间主动向CFIUS申报。但这笔200万美元的交易引起了CFIUS的关注,今年2月,华为在CFIUS建议之下撤回了收购计划。
“美国商务部对出口限制的审查只是一方面,华为表示与美国商务部进行了沟通,但它在CFIUS的层面遇阻有点不幸。一般而言,企业应主动向CFIUS申报。CFIUS的关注范围比商务部更广泛。我个人理解,华为可能认为这笔交易不在CFIUS的考虑范围内,因此没有通知CFIUS。但是回顾历史,它也许应该采取更加谨慎的措施,并通知CFIUS。” 卡辛格说。“另外,我认为任何与基础通信系统直接相关的收购,依据历史经验,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美迈斯亚洲业务合伙人赵宏绚认为,具体到某个案例是否敏感,不仅和收购目标、涉及行业及具体技术有关,也和收购主体有关。
CFIUS的国家安全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很多行业。依据先例分析,清洁能源、基本制造业、房地产、医疗和食品一般而言不太敏感,其它行业如化工等需要具体分析。
收购主体方面,赵宏绚说,如果中国买方是一个国企,而且跟军队有关系,这是美国最为最担心的情况;如果是中国私营企业,可能担心就比较少;如果是一个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担心也会少一点。
但即便是敏感案例,也并非一定无回天之力。在交易之前,对收购项目做足功课,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预备,是最重要的。
“做好你的功课,做好应对问题的计划——在你将交易推进得非常深入之前。在交易中,当问题出现之后去解决,总是困难得多。”卡辛格说。
卡辛格认为,中海油在处理优尼科收购时不太成熟,它在雪佛龙(Chervron)和优尼科已经达成协议之后,以敌意收购的姿态出现,而且看上去没有做太多准备,于是一些议员纷纷起来反对。
如果中海油在收购优尼科时能够更有策略,包括剥离一些敏感资产,这项交易很可能能够得到CFIUS的同意,卡辛格和赵宏绚均认为。
卡辛格认为,中铝在试图向力拓投资,包括购买其在美国的铜矿业务时,准备工作则做得非常充分。“他们与犹他州议员以及铜矿所在地的社区进行沟通,告诉他们这个交易是什么样的,回答问题,政府也没有意见,犹他人也没有提出反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交易,可能引起争论,但最后没有。”
“不止是中国公司,任何决定在美国进行重大投资的公司,都想与他们将要开展业务的当地社区保持良好关系。去联系市长、当地社区领袖和国会议员,都是很自然的——让他们知道你是谁,介绍你的公司和你的计划,对社区有何益处。如果他们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儿,而且认为收购方交流也很坦诚,确实有帮助。”
此外,他还认为,美方作为被收购对象参与当地的沟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处在一个有利位置。美方拥有被收购的公司,了解这个企业,最好他们有一个好故事、好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笔交易是好的,为什么他们想要被投资、被收购。他们可能已经和当地社区领袖认识了。这就和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中方伙伴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将他们介绍给社区领袖是一样的。”
赵宏绚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尚未建立自身的信誉,对美国卖方而言,中国企业的决策速度、中美两国政府的审批、能否获得贷款,都是中国买家的风险。对卖家而言,价格有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交易能否成功。
“如果你是一个大企业,做出几个成功的项目之后,你的信誉就不同了。如果你还没有成功的项目,那可以把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漂亮,使卖家放心,包括你选的顾问是非常专业的,你自己的团队是专业的,展示出努力和诚信。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可能最后支付的价格要高一点,来吸引卖方。”
卡辛格说,一些外国企业在美国已有长久历史,建立了自己的知名度和信誉,这也是中国企业遭遇差别对待的原因之一。华为对美国而言是新面孔,它正在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的美国业务,它最终可能会成功。
最后,赵宏绚建议,中国企业应当抓住增加就业为切入口,来争取美国本土对中国投资的支持。
“强调中国企业能够创造多少工作机会。美国经济最大的问题现在就是就业,说到底美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或者房地产或者银行破产,最主要的从政治方面来说是就业问题,如果能证明创造就业机会的话,是最有说服力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