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锦绣》:澳门制造

2011年04月07日 16:40 来源:《锦绣》

  撰文:沈威风

  除了博彩业之外,澳门有意在中医药产业、会展业等领域拓展。但这都不是一时之功。 “澳门离香港这么近,香港发展会展业已经几十年了,非常成熟,不论是人才还是经验,都不是澳门能比的。那么澳门的优势在哪里?”

  在想象中,这里是东方的拉斯维加斯。在燥热的中国南部海岸,在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类似《离开拉斯维加斯》那样的故事,绝望的赌徒和走投无路的妓女,在没有希望的荒漠里耗尽最后一丝生命。

  在想象中,这里是危险的黑暗森林。灯火辉煌的赌场背后,就是阴暗潮湿不见天日的巷道,财富和贫穷永远只有一步之遥。《新哥传奇》里,刘德华几经风浪,终于成为一城赌枭,而《暗花》里,梁朝伟无论如何挣扎,终究不能逃脱命运的无常。

  这就是澳门,作为中国惟一可以合法经营赌场的地方,一个热衷赌博的族群在自己的国境内惟一可以光明正大掷下骰子的城市,一个以50万人口一年吸纳1900亿澳门元资金的特别行政区,澳门如果不是这样,还能是怎样?

  但这只是澳门的一面。如果你认为澳门只有这一面,那就错了—这只能说明你离它还不够近。

  一

  澳门物价指数高,收入差距大,但幸福指数也相当高。政府连年给市民派发现金,这在东南亚各地绝无仅有。2009年每人5000元,2010年每人6000元,预计2011年每人4000元,只要是有澳门身份证的居民,人人有份。全民养老金、医疗保险、全民车资优惠、住宅电费补贴、低收入者补贴、13年免费教育,应有尽有。澳门还是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并非没有原因。

  说回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澳门即被远航而来的葡萄牙人占领,实际上成为这个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殖民者将此作为他们全球贸易的中转站。澳门成为殖民地的历史远比香港更久远,但是并没有对澳门进行更有远见的建设。后来,香港的贸易和金融地位不断增强,澳门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1845年,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允许所有外国商船来澳自由贸易,不受中国政府的管辖。可是这些来自欧洲的漫不经心的统治者很快发现,这个小城遇到了相当大的危机,贸易急剧衰落,财政收入拮据。澳葡当局于是决定,在澳门实行一项不那么光彩的政策:公开招商设赌,向赌场征收“赌饷”,以此来增加收入。1847年,葡人宣布澳门赌博合法化,这一年,离清政府正式与葡萄牙政府签订澳门租借条约,还有整整40年的时间。

  政策一出,澳门各处赌档蜂起,弹丸之地一片混乱。当局于是又订立条例加以管制,由政府发出“赌牌”,民间竞投得中者须与当局签约,在指定地点开赌;而民间私自聚赌则属非法,将遭禁止与取缔。

  一个叫卢九的商人拔得头筹,获得了第一张赌牌,开始合法地在澳门经营起赌场的生意。不过,他的赌场只经营“白鸽票”、“搅珠彩票”等中国传统的博彩项目。1930年,卢九联合范洁朋、何土等人组成“豪兴公司”,在广东银行行长霍芝庭和香港康年银行创办人李声炬的支持下,把位于澳门新马路的中央酒店二楼和六楼开辟成赌场,另在赌场内设置戏台,请粤剧名伶前来演出,以吸引赌客。为吸引更多港人来澳赌钱,豪兴还斥资购买一艘驱逐舰,改装为客轮,来往于港澳之间,港客趋之若鹜。

  卢九之后登场的是傅老榕。1937年,傅老榕联合港澳押业大王高可宁参与赌牌竞标。结果,傅老榕以180万澳元的巨额年饷一举中标,这一年饷是过去豪兴60万澳元年饷的3倍。傅老榕和高可宁合组的赌博公司名叫“泰兴”。这时候,一个叫叶汉的广东人成为风云人物,在现代赌博业历史上被称为“赌神”。他赌术精湛,受到傅老榕的青睐,将其延揽入泰兴公司。1946年,叶汉自立门户,开设赌场,最终却发现,会赌和会经营赌场是两回事,他的赌场生意非常惨淡。但是,赌神和所有的赌徒一样,相信自己的失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运气问题,只要坚持,总有赢的那一次。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叶汉不断挑战傅老榕的赌牌资格,屡次参与竞投,却始终没有成功。

  1961年,叶汉第三次竞投的机会来了。他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一是傅老榕与政府关系密切、官商勾结,二是自己没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于是他不再孤军作战独自下注,他决定引入外援。他先是找到了何鸿燊的表哥叶德利,然后两人再一起找到了何鸿燊—一个在当时看来符合澳葡政府规定的竞投资格的人士。何鸿燊自己在澳门有生意,并且拥有葡萄牙国籍。在叶汉的计划中,何鸿燊只不过是他的棋子,他的代言人,他需要何鸿燊的身份来拿下赌牌,仅此而已。他认定,在这场游戏中,自己才是庄家。

  很显然,叶汉并不了解何鸿燊。叶汉是个精于赌道的人,而何鸿燊却完全不赌,所以他看到的赌牌,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利益,是一个绝好的生意。叶汉天真地以为自己组成了一个竞投的财团,自己就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是何鸿燊依靠自己的身份,毫无疑问会在竞投成功之后成为赌牌拥有者。他还未雨绸缪地在这个团队中拉入了自己的力量—香港富豪霍英东。而霍英东更开创性地提出,他们这个财团将会“立足澳门繁荣”。这是一个超前于同时代东南亚城市至少20年的极具鼓动性的口号。

  最后的结果是, 1961年10月,叶汉、叶德利、何鸿燊、霍英东“四大天王”联合组成的新财团,在同傅、高两大家族的比拼中,以1.7万元港币的微弱差价竞投成功,获得“白鸽票”和“铺票”的专营权,并在1962年元旦开设首间赌场—新花园娱乐场。

  这一年,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正式注册,霍英东为董事长,叶汉、叶德利任常务董事,何鸿燊为董事总经理。何鸿燊全面主政,叶汉为娱乐公司下属新赌场的总经理。公司四个常务董事中,叶德利是何鸿燊的亲戚,霍英东是何鸿燊的死党,因此在董事会决策的时候,票数往往都是3:1,叶汉处于完全不利的地位。也因此,到1970年左右,叶汉在公司的股份被摊薄到10%左右,而何鸿燊加上何氏家族的投资人—包括他的妹妹、人称十姑娘的何婉琪,以及他的亲戚、著名粤剧艺人新马师曾等—掌握了娱乐公司60%的股份。

  到1975年,已经在公司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叶汉表示,自己只保留原有股份,而将公司管理权让给何鸿燊,此后,“赌王”这个头衔才真正地落到了何鸿燊头上。据说,何鸿燊之所以隐忍多年,在娱乐公司刚成立的时候韬光隐晦,任由叶汉坐大,是因为他认为由叶汉这样精通赌术、通晓赌场运作规则的人来做创业的事,是最适合不过的了。等到公司在澳门立住了脚跟,赌场生意步入正轨,何鸿燊才终于站到了前台。

  然而,这段历史并没有在太多人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金卓波,这位为澳博工作了整整45年的老荷官,回忆起自己在新花园赌场工作的情景,也只是提到了何鸿燊。他说那时候赌场中流行的还是一些中式传统博彩形式,比如番摊和牌九。“桌子上堆满了钱,推杆伸出去,就像螃蟹一样。我们就要记住每个人他押了什么,赔率是多少,开庄之后立刻就要心算出来赔给客人——难度很高是不是?赌场面积不是很大,屋子里挤满了人,有时候老板从门口走过去,我们都能看得到。”

  他说的老板,就是何鸿燊,在谈话中,他几乎没有主动提到叶汉,尽管在某些出版物的说法中,新花园赌场时期是叶汉作为澳门赌王的巅峰期,甚至到1972年,葡京赌场落成的时候,澳娱的控制权还在叶汉和何鸿燊两人之间摇移。

  根据金卓波老人的回忆,何鸿燊在那个年代,属于新潮人士。—金老伯的记忆力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他自述在赌场做荷官,最锻炼的就是脑子。他还记得1964年澳门娱乐公司公开招聘的时候,他参加了入职考试,竞争并不激烈,十个人取一个。不是因为这个职位不吸引人,而是因为何老板要求应聘者必须有高中学历,在当时的澳门,这已经成为一道相当高的门槛。录取之后的培训,除了训练发牌收筹码等标准动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算的能力。今天的金卓波已经82岁,可是面对65x2018等于几这样的数学题,他依然可以脱口而出。他回忆说,当年何鸿燊拿下赌牌之后,当局政府曾经咨询过落败的傅家,如果他们愿意以何鸿燊的价格来经营,当局仍然会优先考虑他们。而几经考虑之后,傅家放弃了,“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价格,做不到。”

  可是,澳娱不仅做到了,还把整个行业做大了。

  金卓波的说法反应了多少历史的真实暂且不论,澳娱改变了澳门博彩业,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澳娱之前,澳门赌场盛行的还是传统中国赌术,而何鸿燊引入了西方的博彩项目,比如百家乐和二十一点。也是何鸿燊,大量启用青年人和土生葡人,像金卓波那样刚刚高中毕业的年轻人,进入澳娱之后一个月的工资就有600块,而当时澳门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不过一二百元。“当然啦,那时候澳门什么都没有,成天靠糊火柴盒、做猪肉干,普通打工哪赚得了这么多钱!”

  更重要的一项革新是,何鸿燊采用了分租赌厅、创办赌团的管理方法,在赌场里开设若干赌厅和赌档,分租出去交他人经营,娱乐公司根据各厅“转码”多少—即收益多少—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这种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澳娱的各大赌厅厅主俱非等闲之辈,比如金城赌厅的向氏家族(向华胜)、新世界赌厅的吴伟(街市伟)、皇庭赌厅的吴利群(群爷)、葡京宝岛厅的澳门政坛教父马万祺的儿子马有礼(马老八)、葡京蜂房赌厅澳门大地产商冯志强等等。这些都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精英,在港澳两地家喻户晓。

  二

  何鸿燊的澳娱开始了对澳门博彩业长达半个世纪的垄断,也从此,这个人和这座城,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他被称为无冕澳督,大权在握。他和他第一任太太黎婉华的居所,就在澳督府后的山腰上,步行只有五分钟的距离。这座小小的院子成为澳门旅游者必去的场所之一。游览过澳督府,沿着具有浓郁南欧风情的粉红色围墙往山上走,隔着铁门,你可以看到静静的院子和低垂的窗帘。或许刚刚走过的这条路线,年轻的何鸿燊曾经无数次地走过,他从家里出来,顺着围墙,走进澳督府。“很多生意大概就是这样谈成的吧”,你肯定会这样想。

  或许是的,因为正是从何鸿燊开始,澳门赌牌的竞投期限被毫无理由地延长到了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样的长度。于是,这位无冕澳督的任期,长过任何一个葡萄牙女王任命的总督。以至于有些海外人士的文章之中,索性就称他“澳门皇帝”。

  澳门本地人谈起何鸿燊,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对“皇帝”那样的敬畏感,更多的时候,他们叫他“何生”,语气熟稔的仿佛只是自家隔壁的张生李生一般。就是这位何生,掌握着一座城市的经济命脉,让整座城市三分之一的人直接或间接地为他打工—或者换句话说,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他的公司。

  据说,各国博彩业从业者的工资待遇,都会高于该国的平均水平,这一点在澳门有格外明显的体现。澳门人曾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澳娱公司员工,一类不是。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穿着澳娱的工作制服去赴宴喝喜酒,是澳娱女员工的骄傲,可是如果她们不小心穿着工作制服去菜市场买菜,那天的菜就会比平常贵一些,还没有资格讨价还价,因为卖菜的人会带着复杂的感情对她说,“都赚那么多了,还跟我们计较这点钱干什么?”

  当然,随着岁月的流逝,积累速度更快的是何鸿燊的财富。虽然他的个人财富数字有好几个版本,但是可以统计的数据是:如今他一个人控制着超过5000亿港元的资产,个人名下的财富至少超过300亿港元。

  同时,澳门这个人口50万、面积30平方公里的小城,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然而,在澳门“资深白领”林小姐看来,现在的澳门却不如以前那么有“人情味”。

  她说的以前,大约是指博彩业真正成为澳门经济支柱之前的事了。她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她的记忆中,那时候的澳门就只有两条街,从街头走到街尾,也用不了十分钟的时间。街上的所有人都相互认识。到后来,随着博彩业的发展,便出现了必不可少的高利贷,以及为了赌场利益而发生的黑帮械斗,让人直呼世风日下。

  “到晚上,经常听到乒乒乓乓的枪声,跟黑帮电影里演的一样。”她说。

  “会怕吗?”

  “不—会—”她拉长声音说,“他们互相抢的,都是围绕赌场相关的利益嘛,跟我们老百姓什么关系。”

  “那你们老百姓会不会去赌?”

  “不会!”这次她简洁地回答,“当然不会。这么小的地方,大家都那么熟,要是被人看到进赌场去玩,以后就不用混了。很没面子的。”

  同样的回答也出现在与年纪更大的金卓波的对话里。他说,虽然他被公司训练到心算能力超强,发牌手法一流,可是除了工作之外,根本不可能自己进赌场去碰运气,“那时候澳门就我们一家公司,去哪里玩?去哪里都是跟同事玩啊!”

  至于电影里常有的出老千或者输到精光斩手臂下来赌命的情形,金卓波说从来没见过。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追老千追到下海”,可是就在我们想象那个场面的时候,他却淡淡地说,不过是赌场怀疑某洋人出千,在他离开后派了两个人跟踪他,一直跟到上船。最后在他的行李中搜出了动了手脚的骰子。

  他说得轻描淡写,丝毫没有惊心动魄的感觉。作为一个在葡京工作了45年的老员工,他说起他的荷官生涯,也是这样轻描淡写。每天在人声嘈杂的赌场里坐着,看日本人来过,看韩国人来过,最后看到讲普通话的大陆人成群结队地来—“其实也不能说哪个地方的人出手最豪,都有,什么性格的都有,看了几十年,都惯了。”

  和林小姐一样,他也会对过去的岁月有所怀念,“那时候我们和客人之间的关系比现在亲近多啦。有时候我们会替客人下注,看到熟客来,还会告诉他们,今天哪张台特别猛,千万别去,哪张台比较旺,能赚钱。现在啊—”他摇摇头,略带一点遗憾地说,“如今的外资赌场管理比以前严多了,连跟客人说话开玩笑都不允许咯。”

  林小姐大学毕业以后,曾经在当地的制衣厂工作,在那个时候,澳门还有一部分加工业、手工业。可是,随着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起飞,澳门的加工业失去了竞争力。工厂先是搬去了珠海,再后来,索性就关门了。最终,她也加入了澳娱公司。

  博彩业在澳门也就益发重要起来。

  不过,在霍志钊博士看来,财富的轻易累积,也未必就是好事。他是中山大学人类学、法学博士,还是澳门中华文化交流促进会的成员,对于中国画非常痴迷。可是他自称,在澳门,像他这样的书呆子绝对是异类,乃至于他要去内地求学。“读书有什么用?赶紧念完中学,去赌场工作,工资比大学毕业的高多了。很多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

  因此,在他们的描述中,澳门人就成了这样一群无忧无虑、甘于平淡、没有太多追求的人。他们的这种生活态度,又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澳门皇帝”何鸿燊的纵容。作为澳门最大的雇主,何鸿燊据说是一个极其心软、极其有“人情味”的老板,在澳娱将近50年的历史上,他没有因为小错开除过任何一个员工,除非他触犯了法律。最极端的例子是,有一个员工一年迟到了300多天,何鸿燊却只是说,“扣工资,还有,让他下次早点到啦。”澳娱曾经是没有退休制度的,何鸿燊对员工表示,他们可以做到自己不想做的那一天,只要有一天想做,就可以做。于是有人在中风了之后,每天由同事抬到赌桌上去开工,何老板知道了也没说什么,照样给他发工资……

  澳娱的员工说,何鸿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赌场工作的性质有点特殊,某种程度上是和社会脱节的。一个人在赌场工作十年之后,也就基本上失去了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再说了,如果被澳娱开除了,他在澳门还能有什么工作机会呢?于是何鸿燊就决定,不开除、不解聘员工,当员工实在老得不能动了,他还允许他们以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出售自己在赌场的工作位置—这个价格通常在10万元以上。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何鸿燊就这样带着他的数以千计的员工们,一起慢慢地变老。

  三

  当然,这可能只是何鸿燊千百个侧面中的一面。在员工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老板;在澳门人口中,他是个慈善家,他们经常会指着路边的某个建筑说,看,何老板为这个投了几十亿呢,看,那件事也是何生捐的;而在坊间出售的无数种传记中,他被描写成一个心狠手辣的野心家,包括在他妹妹何婉琪口述的《与魔鬼做斗争》一书中,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恩怨不分,遑论人伦。

  没有人能看清一个人的全部,更何况是这样一位枭雄。

  平日里,他离我们太远。赌场风云已经被神话得比影视剧更加传奇,而坊间如今最为津津乐道的只是他的那些家事,妻妾争宠、儿女恩怨。以至于我站到他在葡京三楼的办公室的时候,那个小小的、不到20平米的、与他骇人听闻的财富相比显得简朴得有些过分的空间,会让人产生奇异的感觉—赌王就是在这里炼成的?

  我们在澳门采访的时间非常凑巧。1月25日,媒体报道说,何鸿燊宣布将他持有澳门娱乐公司的约三成股份全部转给二房太太和三房太太的子女,自己只象征性保留100股。这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此之前,所有人都相信他会更加偏向于他的四房太太梁安琪。第二天,所有的报纸头条都是何鸿燊的照片—有他在三房太太和女儿的陪伴下读纸板的神情有些恍惚的照片,也有他在发表讲话后被四太接回家坐在车里的照片。

  两张照片看起来都让人有些心酸,年近90的赌王确实老了。豪门恩怨从来都是收视率的保障,全世界的人都看他将会如何分配自己的巨额家产,甚至不无幸灾乐祸之感,可是我们都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赌王几乎失去了对自己财产的控制权—按照律师的说法,只剩下了几千元市值的股票。

  是的,何鸿燊已经不再是50年前那个锐不可当的年轻人,甚至澳门也不再是那个澳门。

  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这之后,澳门黑帮势力被迅速肃清,社会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其后,赌场的专营牌照在2001年12月到期。在行政长官何厚铧的主导下,特区政府重新研究发牌事宜,决定开放赌场牌照,由过去全埠只发出一个专营牌照改为发出不超过三个牌照,并以分开招标形式让国际投资者竞标,引入国际化资本。2002年2月8日,经过激烈角逐,特区政府将三个“赌牌”分别批给了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澳博、永利度假村(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和银河娱乐场(澳门)股份有限公司,终结了澳娱独家专营澳门博彩业逾四十年的历史。

  永利度假村的主要股东是美国赌场大亨斯蒂芬·永利,银河则由港商吕志和与美国内华达威尼斯人集团合作组成。虽然澳门政府非常人性化地决定,在美资新赌场建成开业之前,澳门原有的11家赌场依然由澳博经营,可是很不幸,接下来的2003年,SARS风暴席卷全球。邻近重灾区香港的澳门其实已经很幸运,据说全城没有一例感染病例,可是这一奇迹并不能带来游客。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每家赌场都是空空荡荡,每一张牌桌后面都坐着一个百无聊赖的荷官。

  何鸿燊的“人情味”在那一年依然发挥着作用,尽管生意一落千丈,他依然没有裁掉一个员工,甚至没有给一个员工减薪。他们就这样“众志成城”地扛过了2003年,到2004年,大陆开放自由行,港澳旅游业的好日子来了,赌场再次客似云来。

  同一年,银河的合法转承包者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及金沙会展中心持有者)兴建的金沙娱乐场开张,这也是一家专为满足中国客户需求而建造的美式赌场。在50年的时间里从未遭遇过挑战的澳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尽管他们一再强调葡京才是最了解、最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娱乐场。

  老的葡京酒店—那座于上世纪70年代落成的鸟笼形状的建筑物,至今矗立在澳门新口岸区域最繁华的街头。赌场的一楼并没有太过奢华的装饰,只是摆设着一些何鸿燊自己的收藏品,赌场内也没有太多奢侈品商店,反而有西饼店、彩票投注站,还有一个价位并不算高的酒楼。 赌场最盛行的游戏还是百家乐。澳博的工作人员说,中国人最喜欢玩百家乐,有一种真正属于赌博的快感,实际上也是赌客赢率最高的一种游戏。当然,给赌场带来最大收益的还是那些神秘的贵宾厅,其中每局的一注至少在百万港币以上。

  金沙娱乐场—包括后来开业的永利度假村—尽管声称在经营模式上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客户的需求,但他们的商业逻辑中最核心的东西,依然是美国式的合家欢—博彩只是这一次度假中的一环,他们会提供许多其他的服务,以满足女士、老人和小孩的需求。

  在金沙赌场开业前,澳门再一次出现了50年前澳博开业时那种千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状况。“家长们不让孩子去考大学,中学里不仅学生在流失,连老师也留不住。常常会出现一个班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去争一个赌场职位的状况。”澳门理工学院的苏文欣副教授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金沙赌场开业后,宾客如云,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收回了成本。于是金沙集团再接再厉,又投资建设了带有3000个房间的酒店与会议中心—澳门威尼斯人(Venetian Macao),从而打造出了全世界最大的博彩娱乐场。这里有世界闻名的太阳马戏团的演出,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在室内乘坐贡多拉(威尼斯尖舟)的地方之一。而永利也不甘示弱,在葡京赌场的对面建起了一座更为豪华的赌场。永利赌场吸引游客的方法,除了更加年轻漂亮的荷官之外,就是赌场大堂外的喷火喷泉表演。

  竞争极大地改变了澳门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这个世界闻名的财富之都,原先并没有大型的购物中心,也没有奢侈品店,澳门人和游客们要想购买世界名牌产品,得乘坐何鸿燊所创办的信德集团的港澳码头渡轮到香港去。而现在,“威尼斯人”地下那狭长的大运河购物街名牌荟萃,甚至吸引了很多本地人前来购物。

  金沙、永利以及后来的米高梅(其合作伙伴是何鸿燊之女何超琼),三家外资博彩集团在澳门大兴土木,来势汹汹。澳博高层提到这些外来者的时候,语气颇为外交,“有竞争总是好的,大家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大嘛!”话虽平常,压力势必还是有的。

  何鸿燊的性格当然是强硬的。2007年2月,环球赌业瞩目的新葡京娱乐场落成开业,成为澳门除了观光塔之外的最高建筑物,也是当地惟一一家七星酒店。

  新葡京金碧辉煌,在澳门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这座博彩业的通天塔。坊间对新葡京的外形有许多风水上的猜测,比如:酒店外型有如火炬,寓意化解对面永利之财气;赌场外围是尖刀状装饰,寓意大杀三方;赌场内金钱状射灯,寓意金钱压顶;地毯的花纹是蜘蛛网,寓意天罗地网……

  无论是葡京还是新葡京,仍然是典型的澳式娱乐场文化和经营模式。在这栋外形摩登设备一流的赌场内,百家乐依然是最受欢迎的游戏,贵宾厅还是吸金机器,晚间推出的钢管舞表演,也并不是那么老少咸宜。

  更愿意接受西方那一套的,是何鸿燊的儿子何猷龙,他所掌管的新濠天地于2009年6月在澳门路氹城开幕,与金沙旗下的“威尼斯人”打对台。娱乐场内的装修和氛围,明显更加新潮和年轻化。使用最新光影技术打造的“天幕”表演,号称全球惟一的4D影像动画,是其招牌性娱乐项目。而投资十亿元打造的大型综合表演“水舞间”,直接叫板太阳马戏团,亦有不俗的表现。

  2005年,澳门有11家赌场,现在已经发展到36家,而整个行业的增长更是极其惊人的4倍。到2010年,澳门已经超过拉斯维加斯成为世界第一赌城,仅过去一年,博彩业收入就增长了近60%,达到235亿美元。而单月的收入数字,还在不断地刷新中。

  这其中,澳博仍占最大份额,贡献了超过三成的效益。金沙、永利两家的份额也在20%以上,三足鼎立的局势已然形成。不过,这个行业的蛋糕似乎足够大,大到米高梅这样的财团为了保障澳门的利益,宁可放弃自己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赌牌,来换取与赌王女儿何超琼的合作。而金沙和永利在澳门的收入,早已经远远超过它们在美国的收入。

  对于澳门来说,财富的积累当然是件好事。去年,现金充裕的澳门政府向每位澳门人派发了750美元“财富共享补助”,这成为坊间佳话。但这些消息对于内地的中国人来说,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2011年春节期间,澳门云集了大批意料之外的闻人—来自北京的演艺界人物,来自深圳的私募基金经理,来自浙江的投资水电站的亲友团—当然,还有常来的山西煤老板以及内地的疑似公务员们。

  四

  霍志钊博士多年来致力于澳门土生葡人研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所谓土生葡人,是在澳门出生的拥有葡萄牙血统的人。在1999年之前的几年,也就是澳门回归前,土生葡人的数量大量减少,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他们选择回到葡萄牙去生活—那是一个与他们只有血统关系的国家,有的则去了南美一些葡语国家。留下来的土生葡人,心态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我采访过一位女公务员。作为土生葡人,在回归之前他们是高高在上、生活无忧的。他们的血统决定了他们能轻易地获得像公务员这样的好职位。可是回归之后,这位女士说,原先的优越感不复存在,工作上的挫败感不断增加—因为她看不懂中文,她慢慢地变得有些自卑起来。”

  尽管如此,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和澳门的不断繁荣,土生葡人已经开始陆续回归。

  不过,财富的过度积累,也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一一浮现。

  比如,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扬,让澳门的年轻人也开始为住房担忧。在澳门市区,随便一个单元,都会超过300万元。本地年轻人对房价的抱怨,一点也不比北上广深的白领少。而澳门本地物价的高企,则让通往珠海的拱北口岸人头攒动,让人想起内地那些春运期间的火车站。

  再如,在林小姐和金卓波口中原本绝不沾赌的澳门本地人,如今也有些按捺不住。澳门理工学院社会工作课程副教授苏文欣说,他观测到澳门本地人已经出现了“问题赌博”,其中有很多就是博彩业的从业人员。“在以前,整个澳门只有一家公司,所以这些人不可能在自己的公司赌。可是现在有这么多家公司,他们又相信自己是做荷官的,赌场的那一套规律比谁都懂。他们和普通的赌客不一样,他们相信自己是专业的,所以就更加错误地认为,自己有能力战胜赌场。”

  苏文欣正在与澳博合作一个公益项目,希望对“问题赌博”现象进行监控和引导,响应澳门政府提出的“负责任博彩”的号召。

  对于政府来说,博彩以及相关行业贡献GDP的五分之四,也并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问题是,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随着博彩业的一枝独秀,澳门原本就基础薄弱的加工业早已消散云散了,博彩之外的产业方向在哪里?人才在又在哪里?别忘了,澳门的年轻人们还等着高中毕业后去赌场当荷官呢。

  据澳门政府人士透露,除了博彩业之外,澳门有意在中医药产业、会展业等领域拓展。但这都不是一时之功。苏文欣说,“澳门离香港这么近,香港发展会展业已经几十年了,非常成熟,不论是人才还是经验,都不是澳门能比的。那么澳门的优势在哪里?”

  据悉,澳门计划在横琴岛建设中医药产业园—这个横琴岛,对于澳门来说,犹如十世单传的婴儿那样珍贵。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定,授权澳门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与此相呼应,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横琴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横琴开发一国两制,引人关注。因为不论是香港还是澳门,都存在着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如果横琴模式能够成功的话,那么珠三角一体化是不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横琴岛是珠海146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面积106平方公里有余,是澳门的三倍,距离珠海市区大约30分钟车程,而和澳门却仅一河之隔,那边的一草一木,澳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在成为新区之前,岛内有3个社区,12个自然村,人口不足万人。这里的特产是海鲜横琴蚝,至今仍有不少居民以养蚝为生。

  2011年1月底,春节将至,横琴岛上非常安静,人少、车少,即便是正在建设中的澳门大学新校区,除了挖土机还在工作之外,大部分的工地都已经停工。“蚝”是岛上最醒目的字眼,即便之前不知道这一横琴特产,来到岛上,你也一定会被众多的蚝庄所吸引。除此之外,就是一片普通广东农村的景象,不算穷,但也算不上富裕。

  澳门大学新校区只有1.09平方公里,实际上是澳门特区政府以12亿元澳门币从珠海租赁而来,租赁期自新校区启用之日始,至2049年12月19日止。这虽是一块弹丸之地,但为澳门发展博彩之外的产业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但是前文所述将要在此建设的中医药产业园,至今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据说,这也是澳门的一个特色,这不是一个节奏快、效率高的地方。这个小城市虽然在以惊人的速度累积财富,可是那些上班族中午12点钟收工,还可以骑着摩托车,回家吃个午饭、睡个午觉,再慢悠悠地回去上下午班。

  霍志钊博士说,“澳门是赌城,但是澳门人基本不赌。香港不是赌城,可每一个香港人每天都在赌,和自己赌,和别人赌,和命运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