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08日 17:35 来源:财新网
全球主要央行方向不一,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难适冷热不均
【财新网】(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欧洲央行4月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上升到1.25%,结束了2009年5月以来的超低利率时代。但此举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也引起了广泛担忧。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在周四的记者会上称,打击通胀“符合所有成员国和(欧洲)共同市场及单一货币区伙伴的利益”。
欧元区3月的通胀率已经上升到2.6%,高出其目标通胀率0.6个百分点。目前中东北非的局势还可能继续推高油价,对通胀形成更大向上推力。
相比之下,其他几大储备货币发行国当局,对通胀的容忍度似乎更高。目前没有迹象显示美联储会改变其在今年6月前继续其6000亿美元的“数量宽松II”行动,英格兰银行4月7日也继续保持了0.5%的基准利率水平。最新的2月数据中,美国的通胀率为2.1%,英国为4.4%。
虽然欧元区通胀率数字上没有英国高,也比美国高不了多少,“但从产出缺口和失业率与正常水平的差距来看,欧元区经济的剩余产能很可能小于美国和英国。” 伦敦的经济咨询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国际经济分析师杰索普(Julian Jessop)说。因此欧洲央行需要先启动货币政策手段抑制通胀苗头。
而在受到了地震和海啸破坏的日本,日本央行必然还将继续保持宽松政策支持经济。
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方向的不一致,或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一轮波动。
虽然欧洲央行在3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就已经有所暗示4月会加息——当时特里谢称欧洲央行对通胀压力“强烈警觉”,但加息的消息恰逢葡萄牙成为欧元区第三个对外求援的国家,这加重了人们对这个单一货币区前景的担忧。
欧元区的经济高度不平衡。在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加息可能是应景的。今年头两月德国的工业订单分别增加了3.1%和2.4%,显示其复苏的强劲。2010年德国经济已经实现了3.6%的增长,今年普遍预测还会增长2.8%左右。
但对几个欧元区“周边”国家,这会是一个很大的坏消息。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欧几个国家有很高的私人部门负债率,欧元区基准利率的提高意味着他们的偿息负担加大,对经济复苏不利。并且,欧元区加息可能造成欧元持续坚挺,这也会打击这几个国家的出口。
欧洲央行上一次的调息行动还是在2008年7月,当时的通胀抬头让欧洲央行采取了“鹰派”举动。但两个月后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金融海啸,欧洲央行也不得不与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一道放宽货币政策,扶持金融市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