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评结束 15条街入围

2011年04月08日 20:04 来源:中国网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

  中国网4月8日讯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新闻发布会4月8日在京举行,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的前所未有态势和发展方向,作为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传统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更加突显出其重要性。

  在发布会上公示了本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评审入围的15条街道,分别是: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晋商老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淳老街、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一条街、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老街、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珠海路、福建省长汀县店头街、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翘街、贵州省赤水市丙安葫芦街、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水街。

  在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评审会上,单霁翔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3个“十年”发展中,历史街区的命运各有不同。30年过去了,民生问题仍然是今天的主题,但内涵已有很大变化,涉及文化、健康及精神层面的问题愈发得到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传统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更加突显出其重要性。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受损甚至消失,“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适时唤醒了各地政府及民众的保护意识。3年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广大民众的支持,走上了健康、积极的发展道路。

  已经评选出的2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皆是我国历史文化街道的典型代表,对于树立城市、街道正确的保护、开发理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街道,从一定程度上对于改变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是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自2008年启动以来至今已经举办到第三届。活动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街道反响强烈。本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自2010年10月启动以来,组委会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藏、内蒙古、陕西、贵州、甘肃、江苏、安徽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的近400条街道的申报材料。

  参与4月6日评审的专家有罗哲文、谢辰生、阮仪三、朱自煊、王景慧、田青、郭旃、吕舟、张杰、魏明孔、汤羽扬等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资深专家。评审继续坚持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之初确立的3个核心原则:保护历史的真实遗存;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和构成历史风貌的其他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墙、溪流、驳岸、古树等;维护街区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15条入围街道公布后,评选活动进入大众评选阶段,各地群众可以通过短信、网络以及信函投票三种方式评选出自己心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结合了专家与群众意见后,最终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10条街道将于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在主场城市山东济宁揭晓。

  据组委会介绍,在2011年,要通过举办座谈会、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进一步完善评选标准,确保评选工作的权威性;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出版主题书籍、拍摄主题纪录片、举办主题艺术展等,并结合新媒体手段进一步拓展民众参与评选活动的通道,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还将以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街道为基础,开展对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干部的系统培训工作,以深化街区保护意识,统一街区保护标准。成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建设筹备组,开展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调查研究,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组委会还将以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街道为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文化街道为案例,在总结其保护经验的同时,提供专家咨询,完善保护措施,推出若干典型,今年下半年适时举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果展示活动,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街道保护工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