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陈晓的四重面孔

2011年04月12日 13:41 来源:《新财经》

  陈晓简介

  1996年,创建上海永乐家电,任董事长。

  2005年10月14日,永乐在香港上市。

  2006年7月,国美电器宣布并购永乐家电,陈晓担任国美电器总裁。

  2007年12月14日,国美宣布通过第三方机构收购大中电器。陈晓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掌舵人。

  2008年11月任国美集团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

  2009年1月16日起,陈晓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同时兼任总裁。

  2010年6月28日起,国美董事会同意公司主席兼总裁陈晓辞去总裁一职,陈晓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

  2011年3月9日,陈晓辞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职务。

  短短几年中,陈晓身上显现出的戏剧性,恐怕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企及。直至今天被资本抛弃离开国美,这个令人扼腕的悲剧性人物陈晓,将是他在公众眼中最后一个角色吗?

  2011年3月9日, 刚刚归于平静不过数月的国美电器又发布“更改董事”的公告,称陈晓将辞任包括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成员兼主席以及授权代表在内的全部职务。理由还是那个意味深长的需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虽然陈晓的离职传闻早已满城风雨,但是这一消息的发布还是令不少人感到突然,更何况他的继任者正是他的老对手张大中。三年前,时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接管大中电器,大中电器掌门人张大中拱手将企业卖给国美。想不到三年之后,陈晓和张大中又在国美旋涡的裹挟下互换了角色。

  在短短几年当中,陈晓身上显现出的戏剧性,恐怕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企及。几年时间,将永乐电器推向国内家电零售连锁第三的位置,陈晓是牛仔式的创业英雄;当与摩根士丹利签下对赌协议的时候,陈晓被评为冒失的野心家;当永乐向国美无奈地举起白旗时,原永乐董事长陈晓受聘于黄光裕出任国美、永乐合并后新国美的首席执行官,他是身段柔软的失意者;黄光裕入狱,他危机中掌舵国美,是一个以被收编的身份“打工”,却挽救国美于危难的职业经理人;2010年那场众所周知的国美大戏当中,陈晓又变成了乘人之危、僭越身份的小人;直至今天被资本抛弃离开国美,这个令人扼腕的悲剧性人物陈晓,将是他在公众眼中最后一个角色吗?

  冒进的创业英雄

  1996年末,从事家电批发业务的永乐公司宣布因决策失误而倒闭。任常务副总的陈晓联合原永乐属下三家经济实体等12个自然人,共同投资600万元重新建立了家电批发公司——上海永乐家用电器联销有限公司,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那个曾在上海市场雄踞一方的永乐电器。

  同一时间,日后的家电巨头黄光裕已在北方完成了国美电器的连锁架构,另一巨头张近东则在南京把苏宁电器(002024)的经营规模发展到了15亿元。相比之下,永乐从诞生之日似乎就已经晚了。

  但是,陈晓却不这么认为,永乐避开国美和苏宁的锋芒,放弃批发,专攻零售,在上海首创大件商品无偿送货服务,迈出了连锁经营的第一步,1998年永乐全年销售额实现4亿元。

  1999年,永乐开始进军全国,甚至挑衅性地将触角伸向苏宁的地盘外围,在南通建立了连锁店。此后又经过三年时间,永乐年销售额一举达到160亿元,坐上了家电行业老三的交椅,而在上海市场,更以65%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无人匹敌。

  2004年9月,永乐获得国际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5000万美元注资,凭借雄厚的资金,永乐相继并购了河南通利、四川成百家电、厦门思文、台湾灿坤。然而,地盘的扩张,表面的繁荣,也为陈晓的事业埋下了隐患,永乐的经营随着激进的扩张政策而陷入危局。

  从2005年夏天开始,永乐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以上海为轴心一路旋转着向外扫荡。在一连串的并购动作后,永乐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少区域性零售企业的通病——在发家地是无可争议的老大,而一旦进入其他区域,则遭遇商品结构、人才、物流、信息流乃至企业文化的诸多瓶颈。

  此时,当初为5000万美元与摩根士丹利签下的对赌协议开始显露出凶狠的一面,如果永乐继续运转下去,就要履行“对赌协议”的承诺,几年后,永乐势必被摩根士丹利控股。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被收购,要么继续在资本陷阱里苦熬。

  陈晓的选择令不少业内同行感到意外,2006年7月25日晚,一手创办了永乐家电辉煌的陈晓由总裁变成了打工者,永乐被国美以52.68亿港元全面收购。

  识时务的失意者

  虽然商业法则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但是永乐和国美联手确实令人意外。

  就在永乐投向国美怀抱的前几年,作为家电销售巨头的国美抢占永乐的地盘,永乐亦偷挖国美的墙角,双方在跑马圈地的竞争中,寸土必争,互不相让,两家的员工更是曾经在上海大打出手,一度以淋漓的鲜血为竞争开道。

  2005年上半年,永乐把触角伸向国美的老巢——北京,直接在国美的眼皮底下发动零距离竞争。在永乐五棵松店“谨慎”开业时给供货商的商函中表示,誓将开业顺利进行,其隐含之意就是提防国美破坏。

  当2006年7月国美宣布全面收购永乐时,人们更多的是惊诧:昨天双方还扬言要凭价格战拼个你死我活,今天永乐怎么就突然举旗投降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国美和永乐合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与百思买(Best Buy)抗衡。2006年5月,百思买以1.8亿美元收购了国内第四大家电零售企业五星电器,下一个目标直指老三永乐。

  兵临城下,国内家电巨头们的火并热情自然大打折扣。陈晓在当年7月上旬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对中国家电连锁业的前景表示了担忧。他认为,国美、苏宁、永乐家电三巨头再这样拼打下去,肯定会三败俱伤。

  做不了老大就投靠老大,陈晓“务实”的选择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赞许。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评价说:“与其不尴不尬地跟在老大老二后面,不如成为老大的一部分。赢不了敌人就加入敌人,这是对股东利益的最高忠诚。”当时在国美、苏宁、百思买、永乐四强对垒的格局中,永乐最后胜出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如果不能成为王者,成为王者的一部分,何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呢?

  陈晓也认为中国家电的竞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赛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跑到终点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屈身投靠国美,是他意识到自身的能力,无力与国美、苏宁抗衡到底。

  从老板沦为打工者,从独断专行到看老板脸色行事,陈晓很快就适应了角色的转换。另外,除了迅速适应北京的气候与环境以外,陈晓还把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迅速转换成了普通话。

  来到国美的两年多时间里,陈晓无可置疑地履行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责。刚到国美,陈晓便立下了“2007年不完成1000亿的目标就下岗”的“军令状”,这份“军令状”要达到的数字,被业界认为不可能完成。许是因为这份“军令状”,黄光裕完全把国美电器操作层面的事务交给了陈晓,他自己则更专注于资本运作和集团发展战略。

  此后,在陈晓的推动下,国美先是从苏宁手中横刀夺爱,成功抢夺大中;而后又是曲线收购三联商社,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国美电器与三联集团之间那场历时数月的股权之争也已成为财经事件“娱乐化”的著名案例。

  “完美”职业经理人

  2008年12月7日下午,北京正是寒意逼人之时。而位于北三环中路上的国美电器马甸鹏润店,正举行着国美成立22周年的庆祝活动。这场庆典意义非凡,自11月19日突然传出了黄光裕出事的消息后至今,陈晓对内鼓舞士气,对外提升供应商信心,带领国美度过惊心动魄的20多天。

  黄光裕被带走“协助调查”之后,内忧外患的国美已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般的拯救行动。

  黄光裕神秘失踪,引起外界对国美的极度恐慌和猜测,各种版本的流言此伏彼起。11月24日深夜,国美总裁陈晓当即召开全国紧急视频会议,会议讨论了对媒体、供货商以及普通员工的统一口径,并根据会议内容形成纪要,即日下发至遍布全国的门店。

  11月25日晚,陈晓对全部员工群发邮件《致全体同仁书》,要求员工“在各种传言铺天盖地的非常时期,保持前所未有的高昂斗志和乐观必胜的坚定信念”。

  此时的陈晓,已经以第二大股东、总裁的身份主持全局,处理危机。“我想强调,据目前公司所知,国美电器与针对黄光裕的调查并无任何关联,我们也没有受到任何有关部门的相关问询。”在媒体吹风会上,陈晓镇定表白,话语间在黄家与国美之间已经作出了切割。

  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也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自从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之后,集团的日常运营工作就一直由总裁陈晓主持,黄光裕更多的是考虑公司战略规划层面的事情。作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国美电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非常完善,因此,黄光裕接受警方调查事件并未对公司的日常运营产生任何影响。

  陈晓借助国美良好的运作体系和强大的执行力,使国美渡过危机。在当时的状况下,黄光裕对于陈晓所做的“创始人”与“公司”之间的舆论切割并未反对。经过短暂的动荡与不安之后,国美正式终结了“黄光裕时代”,开启了“陈晓时代”。

  认识陈晓和黄光裕的人评价,他们二人的风格俨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后者霸气、张扬,前者相对低调、务实。陈晓“归顺”黄光裕后,他的“平和”与黄光裕的“霸气”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个互补团队。

  黄光裕入狱,陈晓主政,这段时期的国美开始从强势姿态转向怀柔策略,战略的重点也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兼顾利润率。

  陈晓在业界有“铁算盘”之称,他不仅深谙家电连锁市场,更是有着上海人独到的精明之处。上海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这样评价陈晓,“他给人的感觉稳重、儒雅,不会杀气腾腾。但实际上他思维十分敏捷。”

  陈晓掌舵国美后,迅速制定了2009年的策略,对外优化供应商合作关系,对内优化门店网络资源,即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国美将不再仅仅依靠门店数量来获得增长动力,而将以提高单店经营质量为优先考量。

  国美主管文化和品牌传播的副总裁何阳青告诉媒体,陈晓掌舵后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优化与供应商的关系,采取配套措施,使供应商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除了对国美业务经营部门进行改革外,国美还在总部成立了一个编制有五六十人的门店再造中心,负责研究门店如何效益最大化,包括门店形态和布局、商品的摆设、产品的引进、各种流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和购物体验等。如此大量的分析工作,足见国美“新掌门人”陈晓对门店效益的重视。

  争议旋涡中的野心家

  陈晓引发黄光裕的反击,关节点在于引进“第三者”贝恩资本,这是陈晓动摇黄光裕大股东地位的一块石头,严重地触怒了黄光裕,最终决定以大股东的身份与陈晓一搏,想方设法将陈晓赶出国美,铲除后患,才能最终捍卫黄光裕家族的利益。

  2010年8月4日19时30分左右,身陷牢狱的黄光裕突然出招。国美电器收到了黄光裕全资控股的公司发来的一封信函,要求国美电器举行特别股东大会,撤销当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的授权,撤销陈晓及孙一丁在公司董事会的职位,并提名邹晓春、黄燕虹为执行董事等。

  9月28日,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在香港召开,根据股东大会的最终表决结果,罢免陈晓职务等议案未能获得通过。黄光裕提出的5项议案中,撤销配发、发行和买卖国美股份的一般授权以54.6%获得通过,而撤销陈晓、孙一丁的董事职务,及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为执行董事的提案均未能通过。但由于撤销董事会增发授权得以通过,黄光裕所持的国美32.47%股份将不会再被摊薄,仍是国美第一大股东。基金股东贝恩资本的三名代表,包括贝恩董事总经理竺稼成功重选为非执行董事。

  从当时的场面来看,双方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平手。随着铜锣湾国美股东大会一锤定音,喧嚣数月之久的国美控制权之争第一阶段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仅仅过了半年,“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已于12月26日离职”的消息开始现身于网上,国美以及陈晓最初的表态一致:说法不实。但这再度引发了外界对陈晓淡出国美电器的权力核心的猜测。

  有媒体报道,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曾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感叹:“刚看到陈晓的‘离职’感言,记得几个月前我就告诉一个管培生:陈晓必败!因为他把赌注放在投资人身上,一定是被基金当枪使了!”

  一语成谶,春寒料峭中,陈晓就被逐出了国美。

  陈晓的下一站将去哪里?他大起大落的事业曲线将如何找到落点?

  对于陈晓离职后的去向,有消息称自春节之后,陈晓一直在上海展开一项全新的事业,进军中国家居用品、饰品连锁零售行业。无论真假,创业也许是他接下来的必然选择。正如他不久前在清华大学的一次公开演讲上所感叹:“在中国,很多民营企业上市以后,企业的创始股东和原始职工之间的财富出现了一个巨大鸿沟。创始股东投入的原始货币资本通过上市得到价值增值放大,但以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则很少出现价值增长。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大多数职业经理人是非常冤屈的,创业股东对职业经理人一直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自己创业能否解开陈晓心里关于“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死结,陈晓的故事未完待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