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时评:都需约谈 约谈就没用了

2011年04月12日 23:35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发改委有点急眼了。刚发出不许电煤涨价的通知没几天,又立即约谈17家行业协会,要求协会和企业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稳定价格的工作。被约谈的行业涉及粮食、食品、饮料、蔬菜、肉类、奶业、糖业、家电、商业等,被约谈的单位数量,是2007年约谈调查机制建立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

  这么多行业需要约谈,说明涨价的压力不仅仅存在于个别行业或产品中,而是普遍存在。普遍的问题需要由起普遍作用的工具(货币)来解决。靠发改委的柔性劝导或硬性规定,也许能管十天半月,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现在的中国经济宛如一个病人,口干目赤、嘴角生疮(通胀)只是表象,体内上火(流动性泛滥)才是根本原因。所以,不从根本上调整货币政策,即使把发改委改成茶馆,24小时谈,也没用。

  货币的数量方面,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控制得比较有力。但通胀为什么没有控制住呢?主要是货币的价格(利率)控制不力。罪魁祸首就是“负利率”。

  央行通过数量管制,收缩了中农工建等大银行和众多城市商行的流动性,但是管不了庞大的社会资金的流动。中国的社会资金到底有多少?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数字,但是可以肯定数量极其庞大,大到能使国家的经济政策效果产生扭曲的程度。只要存在“负利率”,社会资金就不会甘心自己的财富被蒸发掉,而要千方百计寻求增值的空间。最近我们看到的茶叶拍出天价、白银猛涨、天津文交所交易品28个交易日涨1449倍等,都是社会资金冲击实体经济的“星星之火”。只要保持“负利率”,这种冲击今后还会在我们想象不到的产品身上发生。

  一边是国有大行收紧贷款,为过热的经济泼凉水,一边是民间借贷利率畸高煽风点火,紧缩政策怎么会起作用呢?

  要从根本上控制通胀,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迅速地、较大幅度地提高利率,即抬高资金的使用成本。资金使用成本普遍抬高,才能避免出现“这边加水、那边添柴”的畸形现象发生,使过热的经济慢慢冷静下来。利率隔2个月调一次,一次调0.25,一年才提高1.5,太迟钝!太保守!

  “负利率”损了居民,苦了实体企业,肥了银行。银行去年赚了近9000亿元净利润,其中净利息收入占比高达66%,为什么不能提高存款利率、缩小息差呢?从长期看,“负利率”对银行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利息太低,居民不愿意把钱存到银行,银行无米下锅,“1000万元存一天付8万元利息”,充分说明了银行的窘迫。

  旧的通胀没控制住,新的通胀因素又迅猛而至。此次发改委急于大面积约谈,是因为受到国际高油价的冲击,通胀形势更加严峻。但笔者以为,当务之急不是发改委约谈企业,而是更高层约谈央行,重新思考和审视现有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和有效。否则,行政约谈不过是一根手指捂十只跳蚤,防不胜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