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4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菲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年。如何抢抓机遇、加快转型跨越,把握率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共霍州市委提出围绕“建设三晋经济强市、实现整体率先发展”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四大战略。坚定不移促转型,脚踏实地谋跨越,履职尽责惠民生,在全省竞相发展的格局中再造一个新霍州。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共霍州市委书记陈纲,就霍州市市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访谈。
记者:作为工业基础较为扎实的霍州市,将如何推进工业新型化发展?
陈纲:霍州多年来作为山西省传统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既有发展工业的雄厚基础,又面临着推进工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课题。按照工业新型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河西循环工业园区等建设,培育煤——电——建材——化工、煤——焦——气——陶瓷等循环产业链,全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实现煤炭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专业化和安全长效化,煤炭年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万吨。与湖北宜化集团合作,扶持壮大中冶焦化、化工公司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陶瓷、玻璃、铸造、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记者:本次五届七次会议提出要“农业稳市”,请问霍州将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陈纲:发展农业必须突出产业化这一主题。我们将依托霍州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地理条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深入推进“特色经济林、无公害蔬菜、规模养殖”三大基地建设,财政补贴专项资金,大力推广优质核桃和设施蔬菜,扶持壮大霍山兔业、同兴种鸡、绿源乳业等一批畜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板块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众所周知,霍州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在文化产业这一领域,霍州将如何进一步发展?
陈纲:霍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化厚重,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风锣鼓就发源于此。境内有全国现存唯一的州级衙署霍州署;有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五岳五镇”之中镇霍山,是理想的观光旅游和休闲避暑胜地,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霍州市以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全面加快旅游升级步伐,创新体制机制,打破投资瓶颈,联合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太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携手开发霍州署和七里峪综合景区,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深度挖掘镇山文化、官衙文化、廉政文化等无形的特色文化,整合包装南庄莺歌等有形的文化资源,扶持以锣鼓、年馍、布艺、门神等为产品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整合一批做得精、叫得响、卖得火的文化产品,培育霍州特色品牌。
记者:在第三产业领域,霍州市未来的商贸规划将是怎样的?
首先,霍州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霍州将按照“大商贸、大物流、大服务”的发展理念,把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规划、引导和扶持一批具有服务本市、辐射周边和跨省贸易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配送中心、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打造山西中南部的陆上港口。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新建一批大型超市和专业市场,壮大商贸业规模。同时,积极引导扶持一批服装、餐饮、电子、汽车等名牌店、高端店,促进高端商贸业繁荣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其次,作为经济后发地区的内陆城市来说,只有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才能加快发展。为此,我们一方面将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加快老城区改造和霍东新区开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新市”;另一方面,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招商理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立足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不断创新和改进招商方式方法,为霍州发展积蓄强大力量。
链接
霍州市有什么
霍州市地处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市北端,东与沁源县、古县毗邻,西与汾西县接壤,北和灵石县交界,南与洪洞县相连。
霍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是晋南根祖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霍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为最,储量达62.8亿吨;霍州市旅游资源独特,全市共有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其中全国现存唯一的州署衙门霍州署,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河南内乡县衙联袂并称中国四大古代官衙;霍州市产业基础扎实,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电力、煤炭、焦化”三大支柱产业。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