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博鳌10年:面向太平洋的“亚洲麦克风”

2011年04月15日 07:01 来源:一财网

  博鳌亚洲论坛10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直以搭建亚洲乃至新兴经济体事务交流平台为己任的博鳌亚洲论坛,迎来了其最高规格的一次亮相。

  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巴西总统罗塞夫、南非总统祖马、韩国总理金滉植、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和新西兰副总理英格利希等在内的多名政要或前政要将共同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

  三位老外交家的动议

  从大航海时代开启资本主义经济以来,欧美一直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曾拥有灿烂历史的亚洲则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逐步被边缘化。

  然而当历史的年轮转到20世纪的下半页,亚洲的地位节节攀升。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迄今,包括“四小龙”、“四小虎”、中国、印度在内的东亚、南亚地区年均经济增幅约达8%,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和增长的主要板块。而在这期间,美欧发达国家的平均增幅不及前者的三分之一。

  亚洲,特别是东亚迅速崛起为与西欧、北美等量齐观的世界经济引擎之一。

  在席卷世界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中,随着欧盟合作不断深化,美洲、非洲也相继成立统一组织,亚洲也需要一个平台来推动自身的经济一体化。

  在这种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应运而生。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起始于三位老外交家的动议——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他们于1998年提议成立一个类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亚洲论坛”。

  当时,亚洲刚刚经历金融风暴洗礼,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经济深受打击,此前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亚洲经济出现放缓趋势,亚洲各国对于亚洲需要构造对话平台共商发展大计的认识空前一致。

  1999年10月8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专程为“亚洲论坛”来华的拉莫斯和霍克,认为论坛的成立有利于本地区国家间增进了解、扩大信任和加强合作。此后,亚洲有关国家的政府陆续对成立“亚洲论坛”作出了积极反应。

  两年后,博鳌亚洲论坛诞生。2001年2月26日至27日的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包括三位元老在内的26个国家的政要(前政要)出席。

  “相对于达沃斯的寒冷和阿尔卑斯的高山,博鳌向太平洋的广阔海洋敞开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用这样一句充满诗意的话,形容博鳌亚洲论坛对于“亚洲大家庭”的意义。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也亲笔题诗:“万泉气象新,水阔晚风纯。四海群贤聚,博鳌更喜人。”寄托对于博鳌亚洲论坛的期望。

  博鳌亚洲论坛则用其成立宣言描绘自己的愿景:通过亚洲各国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为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以增进和深化贸易和投资联系,推动建立伙伴关系。

  从这一声呐喊开始,博鳌亚洲论坛迈开征程。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已经被广泛认可为全球探讨亚洲问题的首选平台和探讨新兴经济体问题的主要平台之一。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前秘书长龙永图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10年前,所谓的话语权和一些重要的论坛都掌握在西方人手里,像达沃斯论坛、财富论坛等,无论从议程设计还是演讲者身份看,基本上都是西方思维。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论坛也有特殊的背景,即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受到很大冲击,大家都在追问“亚洲未来到底在哪”。

  10年后,从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组成成员看,有来自亚洲的、欧洲的,来自美国、俄罗斯的。“也就是说全世界在参与整个亚洲发展进程,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亚洲逐渐走到世界的主流和中心。” 龙永图说。

  如何让论坛更 “亚洲”

  回顾10年历程,周文重说,博鳌亚洲论坛走过三个阶段。

  初期是向世界介绍亚洲,让世界更了解亚洲;随着亚洲本身力量的增强和世界对亚洲期待的增加,论坛转向更多地研究亚洲应在世界上发挥什么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化深入,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论坛开始研究亚洲如何应对全球性问题。

  一滴海水折射整个海洋,如何让论坛更加“亚洲”?关于博鳌亚洲论坛的英文名称还有一段小故事。

  在博鳌亚洲论坛最初成立时,关于英文名称曾有过小小的争论。最初有人提出“Asia Forum at Boao(在博鳌的亚洲论坛)”,而后来确定的名称则是“Boao Forum for Asia(为亚洲的博鳌论坛)”。一个“for(为)”字,使论坛的立意更高,视野更加开阔。

  作为曾多次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议题设计的智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仲仪告诉记者,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几年,主要议题的设计考虑三大因素:一是将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终极目标,探索分哪些阶段、采用哪些手段达至目标;二是亚洲国家当年关注的核心问题;三是全球重大事件对亚洲产生的影响。

  2002年,论坛举行首届年会。在2001年美国发生“9·11” 事件以及当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年会确定主题为“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讨论“9·11”事件对亚洲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走向等,切中亚洲国家关注焦点。

  这一年,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盛况空前。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创新世纪亚洲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时任论坛理事长的拉莫斯称,首届年会成功举办,与会代表认识到形成一个统一的亚洲声音十分重要。

  接下来的5届年会,博鳌亚洲论坛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亚洲寻求共赢”。

  第二届年会上,论坛号召亚洲国家以“共赢”为目标,在合作中促进发展。一时间,“共赢”成为彼时最为热门的话题,而从那以后,博鳌亚洲论坛也明确将“以共赢为目标,推动区内合作”作为自己的使命。

  也是在这一年,有着“欧元之父”之称的蒙代尔和被称为“日元先生”的日本前财政大臣神原英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前瞻性地畅谈“亚元”,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讨论。

  接下来的几年,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与其他经济体不同,亚洲长期存在区外合作强于区内国家间合作的现象,从2004到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议题,更多放在了“开放”和启动区内贸易上。

  2008年,在之前一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巴厘路线图”的背景下,亚洲国家思考未来发展之路,明确亚洲要在变革中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

  这一思路一直延续到即将开幕的本届年会上,在本届“包容性发展”的主题下,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2009年论坛年会召开时,整个世界正面临因经济危机带来的空前不确定性,面对全球经济衰退,亚洲该如何应对?驾驭动荡,成为那一年的主要议题,而到2010年,亚洲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论坛则旗帜鲜明提出了亚洲要走“绿色复苏”之路。

  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

  龙永图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将博鳌的成功归因于五个字:“时势造英雄”。他说,是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了博鳌亚洲论坛生长的动力。

  博鳌亚洲论坛年度报告《亚洲经济一体化2011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

  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10年间,作为论坛宗旨而被论坛加以大力推动的“亚洲经济一体化”,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上述报告显示,在贸易领域,2009年亚洲区域内出口占该区域总出口的比重已上升至50%左右,亚洲经济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正在提高。

  周文重告诉本报记者,亚洲经济一体化,不仅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宗旨,也是支撑和推动博鳌亚洲论坛不管是过去10年,还是未来10年、20年发展的基础。

  本届年会,博鳌亚洲论坛将“包容性发展”作为年会主题,并将其视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路径,瞄准的正是亚洲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亚洲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并不平衡,亚洲各经济体自身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的现状。

  当然,由于亚洲的复杂多样性,亚洲经济一体化势必是一个长期的进程。

  对此,周文重表示,近2000位政府领导人、企业领袖、专家学者和媒体精英,为了亚洲走到一起来,这本身就是亚洲合作的象征,而通过论坛产生思想、凝聚共识、催生政策和行动,则是对亚洲经济一体化“实实在在的贡献”。

  作为唯一一个涵盖完整亚洲概念的国际组织,10年仅仅是一个新起点。

  周文重告诉本报记者,今后,要把论坛建设成为全球探讨亚洲和新兴经济体问题的首选平台,使人们在探讨亚洲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博鳌这个平台;在探讨新兴经济体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博鳌这个平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