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8日 03:40 来源:济南时报
□李 松
油价上调不足10天之后,中石化曝出“天价酒单”。中国的油价本就不足以服人,“天价酒单”让油价更不服人。
每次上调油价,理由基本都是那么几条,除了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外,很重要的一条是“两桶油”炼化业务亏损。比如,刚刚过去的这次油价上调时,就曝出中石化和中石油炼化板块亏损百亿元。中石化和中石油带有深厚的垄断色彩,但毕竟还是企业,而且是上市的公众公司,企业不能做亏本买卖,这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常识。有人显然想用常识作为理由来说服外界。
问题是,即便这样,拿这个常识说事儿仍不足以服人。
根据2010年的年报,仅上市公司部分,中石油的净利润是近1400亿元,中石化是700多亿元,两者加起来是2000多亿元。有2000多净利润还喊亏,并因此要涨价,正是很多人的疑问之一。于是,亏损被更具体到了炼化业务上。也就是说,“两桶油”这2000多亿元更多是从其他方面赚到的,而把原油变成成品油企业在往里赔钱,或只赚取了很少的钱。
这里至少牵出了两个应该问的问题。
为什么赚2000多亿元的净利润时,不说赚得太多了,主动要求少赚点儿?更何况,这2000多亿元到底是靠什么赚来的,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恐怕不应该完全回避垄断吧!一家垄断性质的企业,既然依靠天然的优势拿到了别人拿不到的好处,显然也应当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把依靠垄断得来的利润适当弥补到应该承担的亏损业务中来。享有权利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也应该是常识。
第二个问题更加值得发问,更关键。炼化业务真的亏损吗?为什么亏损?
根据提价时国家发改委的说法,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也就是说,还有超过40%的原油是在国内采的。一篇评论认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业每年在国内开采的原油超过2亿吨,成本远低于目前约120美元每桶的国际油价,如今却以每桶上百美元的价格计入成品油成本中,转嫁给消费者。这是针对“国内油价尚未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一说提出的。显然,如果国内开采的原油成本低于国际油价,企业浮夸了成本。
顺着往下说,即使炼化业务真的亏损,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天价酒单”上的茅台、拉菲等用来干什么了,还没有人给出准确说法。更令人担心的是,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此前中石化还曾传出过“天价吊”、“豪华装修”等类似新闻。外界有理由怀疑,亏损与此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不久前,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曾反问:“亏损到底是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的,还是企业自身的管理、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的?”
原油价格上涨显然是直接原因,但如果“天价酒单”普遍存在,相信即使原油不要钱,企业也能炼出“成本”超过8元的成品油来。于是有评论人士指出,“不如将中石化、中石油炼油这一‘亏损’业务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如果到时民营企业生存得下去,‘两桶油’就只能从自己身上寻找亏损的原因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