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9日 09:24 来源:上海国资
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主要来自中东地区,未来更是进口的主要来源。中东地区的动荡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陈沫
中东北非地区政治动荡迅速在该地区蔓延,对当地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背后除了政治角力,经济因素也助推了此次动荡。同时,该地区的政治动荡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失业通胀助推中东动荡
此次动荡在该地区蔓延,究其经济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大都存在失业率高企,经济结构单一、通货膨胀等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对埃及经济产生明显冲击,外国投资减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势头受挫。高失业率和和贫富差距悬殊等严重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突尼斯的失业率也较高,2005年以来一直在14%左右,其中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超过50%。10多年来,高等教育毕业生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已超过20%,在某些领域甚至近60%。加上2010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使得与欧元挂钩的突尼斯货币第纳尔对美元大幅贬值约10%。支柱产业旅游业也受重创,近两年持续衰退,进一步导致就业环境恶化。此外,高通货膨胀率及政府的腐败等问题都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巴林失业率较高,呈上升趋势,2002年以来都在13%以上。同时,还面临年轻人就业的压力。
中国与中东经济来往颇多
2003年中国对埃及的出口额为9.4亿美元,进口额为1.5亿美元,而至2009年出口额达51.1亿美元,进口额为7.5亿美元。两国相互直接投资也发展较快,中国企业在埃及的直接投资额从2003年的210万美元猛增至2008年的1457万美元;中国企业在埃及的承包工程总金额从2005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5.1亿美元。
中国与利比亚的经贸往来规模相对较小。2009年双边贸易额为51.7亿美元,增长22.4%,其中中国出口20亿美元,增长22.1%;进口31.7亿美元,增长22.6%。中国在利比亚市场的承包工程主要在建筑和通信两大领域。中石油集团下属7家石油企业和中海油集团下的1家企业也先后到利比亚开拓了业务。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双边贸易近年发展非常迅速。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2009年双边贸易总额仍然达到326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236亿美元,出口89.8亿美元。2009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4185.8万吨(金额约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5.1%,约占我国同期进口原油总量的32%。沙特已经成为中国在海外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原油供应国之一。
中国与突尼斯双边贸易额2005年达到3.4亿美元。但由于双方经济互补性不明显,以中国出口为主,突尼斯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中国与巴林的双边贸易近年来增长较快,2005年达2.56亿美元,但中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2005年贸易顺差为1.18亿美元,是2004年的3.8倍。
中国与阿曼双边经贸合作领域呈积极发展态势。2003年,中国首次成为阿曼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08年双边贸易额高达124.16亿美元,中国出口7.92亿美元,进口116.24亿美元,贸易逆差108.32亿美元。
中国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目前出现动荡的国家中,大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如伊朗、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埃及的动荡令苏伊士运河面临被关闭的风险,占全球石油产量约2%的利比亚也处在内战边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随着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世界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正在显现。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储产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沙特阿拉伯对国际石油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沙特阿拉伯也发生动荡,石油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影响则不可估量。
这些国家的不稳定所造成的石油供应短缺以及对石油需求的心理预期影响,会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强烈波动,目前已经呈现上升趋势。而油格高企对石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石油需求不断上升,中国需要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源。长期以来,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主要来自中东地区,未来更是进口的主要来源。中东地区的动荡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如果动荡导致的油价持续上涨;或者造成产油区油田的破坏;或者苏伊士运河的通行受到阻碍等等,则会推高中国石油进口的成本,也会影响中国在该地区石油领域的投资。
中国应对“能源危机”之道
中东北非地区一些国家的动荡已经对在当地的中国企业造成了影响。利比亚东部地区主要城市发生的骚乱和打砸抢烧事件中,中资企业多个项目遭到袭击,人员受伤、财产受损。如在利比亚从事建筑工程、承包当地住宅项目的浙江宁波的华丰公司,其在利东部城市艾季达比亚的建筑工地2月20日遭到袭击,电脑等财产被抢,中国员工被迫离开营地。
如果中东地区局势继续恶化,对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及经济利益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面对该地区可能继续蔓延的动荡,中国主要面临石油供应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措施。第一、扩大石油进口来源,努力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积极发展与俄罗斯及中亚、拉美及非洲国家的能源关系。第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获取石油资源提供相对稳定的来源,以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第三、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第四、开展能源外交。第五、提高能效,降低能耗以及发展绿色新能源。总之,要灵活应对该地区动荡产生的机遇发展及其经济关系影响,这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