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9日 10:35 来源:财新网
官员更像企业家,企业家更像官员,不喝茅台的企业家不是好官
【财新网】 (记者 王晓冰) 中石化最近有点霉,天价茅台酒之后,中石化总部1200万元买吊灯、中石化温榆河圈畔修酒店等等旧闻新闻又都被网友们挖了出来。官司没完没了。
傅成玉屡新不过几天,就遭此大难,按说行动不可谓不迅速,出事地广东分公司的总经理鲁广余已被停职,调查组也迅速奔赴当地。为何人民群众不依不饶?
问题就出在调查组上。据有人在微博(http://weibo.com)上透露,中石化现在派下去的调查组有三个,其中之一是查谁是“内鬼”,力度颇大,下去就挨个约谈,抗拒从严,坦白从宽。
中石化这套并不新鲜。中国很多衙门一向是这么干的,出了事,不问事实,先查谁捅出去的。公司内部有问题,是内部矛盾内部处理,捅到外面,就变成外部矛盾了,是添乱,不顾大局。登峰造极者,前不久落马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算一个,在刘志军治下这几年,铁路系统人人自危,一问三不知,防媒体防得有如铁桶一般。结果,刘志军落马,高铁重来。
回到买茅台这事,我要是中石化,我也委屈。试问100多家央企,哪个不买茅台,哪个不装吊灯,哪个不搞高级培训中心?有的国企总部会议室,还搞得有如人民大会堂一般,让人一进去便肃然起敬。而下面的鲁广余们就更有理由委屈,不查出内鬼,以后谁还敢喝茅台?不喝茅台还能正常工作吗?按照酒桌上常有的一句话:今天不喝了这酒,生意就没法做了。
所以中石化要查,不但要查,两手都要硬。一头要给舆论表个态;一头也要给内部提个醒,曝光之风不可涨。
但中石化错了。人人都知道国企不好管,难就难在监管上。国资委想管,给央企设了各种收入、利润、ERP指标,又设监事又引入外部董事,但还是管不住企业乱投资乱花钱;国企领导人也想管,但中石化全国各地海内海外子公司孙子公司成百上千个,员工至少70万以上,光独立法人的单位就不知道有多少,管得过来吗?
管不过来怎么办?世界上难管的事很多,不止这一件。对资本市场来说,最难管的是内幕交易,因为太多太容易,极难被发现。美国人想出的办法是奖励举报人。美国法律规定,监管部门可以将内幕交易民事罚款的10%奖给举报者。最近,美国又出台了新规定,增加奖励的力度,进一步鼓励资本市场的猎手们四处行动,去发现那些隐藏着的内幕交易。
美国的内幕交易并不因此绝迹,但由此构建的一张全民监督的无形的网,让有机会搞内幕交易的人在伸手之前都不能不仔细思量一下。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著名律师陈立彤引用美国前财长保尔森(HenryPaulson)的话说,危机确实暴露了监管领域的重大缺陷,“但需要的不是更多规则,而是更好的规则”。
对于中石化和其他国企而言,什么是更好的规则呢?答案很清楚,奖励举报者,而不是打击举报者,将自己主动置于全民监督之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国企跑冒滴露现象虽不会就此绝迹,至少会好一些,不至于象现在这么肆无忌惮。当年南京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被人肉搜索之后,据说很多官员都赶紧摘下了手表,甚至出门要备两包档次不同的香烟。
这就是全民监督的力量。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石化如果并不把自己当企业,也不把几百万块钱当回事,自然就是另一套做法。老百姓把自己当股东,人家可未必领情。“三桶油”最近刚刚换完班,中海油的来了中石化,中石化的去当了官。今天做企业,明天做官,因此官员更像企业家,企业更像官员。如此安排的隐含逻辑是,企业是国家的。但长此以往,企业家们也说不定搞混了,觉得国家也是央企的。所以说,不喝茅台的企业家不是好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