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9日 23:58 来源:法治周末
事异时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砖国家“去美元化”的努力能否有所收效美元霸权会否因此而被撼动
法治周末记者 郭素凡
4月14日,金砖国家(巴西、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在海南省三亚市发表《三亚宣言》。
同日,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五国计划未来扩大成员国之间的本币结算,进行本币融资,并统一了关于建立“去美元化”的新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控制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等方面的认识。
美元霸权地位
根据《框架协议》,成员五国将在稳步扩大本币结算,服务便利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资源、低碳等重要领域的投融资合作;开发资本市场间的合作,包括发行债券和企业的相互上市等四个方面加强合作。
协议将扩大本币结算放在了首位。此举被认为是新兴市场国家对抗美元霸权、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举措。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许多国家对外贸易中采用的结算货币。近年来,市场已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风险压力。
温州一家制鞋企业负责人金哲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些年来对出口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当美元贬值的时候,企业压力骤增。”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美元危机。”中国法学会国际金融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剑平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陈剑平认为,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带给美国以外国家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两个:
以中国为例,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到美国,获得美元,但是美元拿到中国后作为外汇储备需要投资,只能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让其流回美国,实际等于中国的劳动支持了美国的经济建设。
另一个不利影响则在于金融危机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流动性大增,这直接导致中国3万亿外汇储备财富缩水。美元贬值还推动国际大宗资源性产品价格上升,新兴经济体国家在进口石油、粮食等产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入了输入性通胀。
在其他经济体承担风险的同时,美元主导地位对美国来说却好处众多。
“通过贸易等方式流出美国的美元,在很多国家并不流通,只能存在美国银行。大量外汇在美国银行存放、结算,直接催生了美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赋予美国一种超国家、超主权的能力,美国可以冻结任何一个国家在美的资产,比如美国现在就可以冻结利比亚在美资产。这种形式下,许多国家的经济是既离不开美元,又受制于美元。美国更可以在经济、金融甚至政治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说。
“去美元化”困难重重
谢太峰认为,五国的合作更大程度上是在协调立场、协调行动、统一声音方面,同时也是从外部对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改革施加影响。
“去美元化”的声音其实由来已久。
“1944年到1973年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美元与黄金挂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外汇储备开始多元化,美元霸权地位开始逐渐被削弱,直到后来形成美元、日元、欧元三足鼎立的局面;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去美元化’的呼声又高涨起来。”谢太峰介绍。
尽管如此,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改革注定困难重重。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货币能够取代美元,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这也决定了在贸易中更多企业倾向美元。
另一阻力在于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改革必须在IMF的框架中进行。按照IMF规定,重大决定要有85%以上选票通过,而美国目前在IMF中的投票权就占到17%,美国可谓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美国也会成为改革的最大阻力。
从五国本身来说,一些企业在贸易中并不愿意持有其他国家货币。
金哲欣表示,如果短期持有其他四国的货币还可以,但是长期持有大量数额的货币还是会担心,毕竟纸币只是一个国家的信用货币。而且这四国货币在中国流通性更不及美元,对企业并不利。
除此之外,谢太峰指出,中国对资本账户尚处于管制状态,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如何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对推行“去美元化”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金砖国家的‘去美元化’,更大的意义在于指明了一个方向、协调了五国立场,短期内各国还不能摆脱美元的主导地位。”谢太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金砖五国的合作,由于各国经济、文化和地理上差异较大,未来更多可能将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但作为新兴经济体,五国统一的发声将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起到更大影响作用。”
来源:[法治周末]责任编辑:[吕亚林]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