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9日 23:58 来源:法治周末
面对蠢蠢欲动的地方融资平台,监管层再次出手
法治周末记者 黄希韦
保障房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各界强烈关注。虽然房产大亨万科集团总经理郁亮始终表示,在保障房项目上没有找到赚钱的路;远洋集团副总裁徐立也说,目前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不过,赚不到钱的保障房近日却被赋予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建设保障房为名,能到银行轻轻松松拿到钱。
近日,银监会再次发文(《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对所有的地方政府融资项目统一套上紧箍咒———继续收紧平台贷,平台贷款审批权限统一上收至总行,实行总行统一授信、全口径监控和逐笔审批。与此同时却给保障房贷款开小灶———允许平台贷款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适度新增。
“拿房产项目来说,现在银行一般不轻易给放款,除非你是老客户,且同时满足政策对开发资质、自有资金比例、土地证件等方面的规定。但是以保障房名义申请贷款就没那么多要求。”北京房地产市场资深分析师徐海伦说。
保障房成套贷通道
事实上,起初,除了决策层之外,不论是开发商、地方政府,还是地方商业银行,都对政策向保障房项目的倾斜,持“退避三舍”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开发商建保障房赚不到钱,地方政府大量基建项目急需资金,而商业银行则畏惧保障房贷款风险大、贷款定价被严重低估的风险。”江苏省某国土局人士黄后兴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
所以,即使银监会这只大手早在今年春节过后就有所动作(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规定今年平台贷有限的新增空间严格圈定在保障房领域中,五大行(中农工建交)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等仍怠于“响应号召”。
工商银行通州分行信贷部李姓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了各地商业银行之间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近几个月,国家不断收紧、严格控制商业信贷规模,各商业银行手中的银根已非常有限,在此种情势下,它们更期望“有限的信贷资源能追逐高利润的项目”。
“没有哪个银行打心里真的想把钱贷给保障房项目∠定都不乐意。”李说。
然而,商业银行显然不能坐以待毙,毕竟业绩压力摆在那里。
“各地银行同地方政府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所以,两者顺水推舟地将保障房融资平台当做争取新增信贷的通道,也就成为了可能。”黄后兴说。
据了解,目前,陕西、青岛、昆明等省市均成立了所谓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以集中向金融机构融资,而其中一些较早设立的平台已获得大量贷款。
融资平台间存“倒账”隐忧
徐海伦将地方基建项目方同各地银行之间的关系用“合作伙伴”来形容。
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徐海伦向《法治周末》记者举例:比如,某个小区的房产项目仅有十分之一是保障房,按规定来说只能贷1个亿,但地方银行可能会给开发商贷10个亿。
“瘦肉搭着肥肉卖”倒是契合了当下的形势。如今,各地相继出台“商业住宅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房”政策,即鼓励保障房项目同土地一级开发捆绑。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借保障房名义套取贷款,可能不仅仅用于保障房项目,更用于投入到一级土地开发甚至其他基建项目。
黄后兴更为忧虑的是,地方融资平台之间可能出现互相“倒账”,即一个保障房融资平台到银行贷来款项后,再通过虚拟交易等手段,把钱给另一个主体、用于另一个国家可能并不鼓励的项目开发。
“地方融资平台越被限制,地方政府攻防战术花样越多。”黄后兴说。
然而,徐海伦则认为不必多虑:“目前这种情况很少,高层发文旨在给地方政府和银行敲个警钟,警告其不要趁虚而入。”
4月18日,《法治周末》记者分别致电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信贷部门获悉,企业的保障房项目贷款业务并未发现大的波动。
不过,防微杜渐确为必要。据有关媒体透露,银监会正在制定反制措施———保障房贷款的指引,不仅可能将利用保障房套贷的路径堵死,还会对个别利用保障房融资平台挪用贷款做其他用途的行为予以查处。
来源:[法治周末]责任编辑:[吕亚林]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