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仰的力量

2011年04月21日 21:53 来源:《企业文明》

  文 / 孙 彤

  思想有多远,人类就能走多远。这则广告语耳熟能详却也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豪言相类,这种语言表述透着主观唯心主义的浪漫,令人浮想大跃进的荒诞,这种语言表述无非想肯定思想能动性的决定作用,提醒人们切莫忽视思想的力量。也许我们更应该膜拜信仰的力量。虽然思想是信仰的原创,但信仰把思想系统化并广为传扬,信仰浓缩了思想的精华。信仰在人生的长河里,发挥着如航标灯般无可替代的作用,她指引生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目标。信仰的作用在于释疑解惑以廓清千百年来困扰人们的迷茫,以助于人类建立精神家园和形成价值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解决“我从哪里来、我要干什么、我到哪里去”的问题。漫漫人生路,社会实践磨砺了人,信仰的力量锻造出人类坚实的精神支柱,她承载着人类的苦难、冲破了困惑的阴霾、挺起了社会的脊梁、支撑起历史的天空、守望着我们共同的美好诉求。

  信仰是引导人们直面苦难的力量。在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物质匮乏、精神空白,混沌未知的人们对自身的现实处境百思不解、困惑难消;我们为什么生活得如此艰难,我们改变现状的努力为何收效甚微,我们的出路在何方?由此可见,人类的初始信仰是源于对境遇的恐惧;无法克服的生老病死,难于抵御的灾祸侵袭,不能左右的时空变幻,当这一切所产生的无力感从内心升腾,就要借助外力给予人的精神以家园般的归属感、支撑人的意志以依托似的使命感从而缓解旷日持久的压抑和焦虑、驱除徘徊难消的无助和虚无,这外在之力就是信仰的力量。虽然这外力需作用于人的内心历经行为而展现,但是在促进人类心智成熟,行为理性的进化跋涉时她的作用无时不现。在文化的弱化期,语言和文字处于相对空白阶段,此时的信仰以原始宗教的形态、用敬天畏地、祭鬼礼神的占卜巫术形式示人,通过形制、仪轨影响、感召、震慑人,所有的东西方宗教都以行善积德的名义劝诫众生。既然我们无力改变自然界的严酷、社会生活的压迫,那么就坦然面对此岸的厄境,刻意追求彼岸的重生,佛教典籍《大智度论》提出:念念生灭故,指出世间的源头在心头,无欲念则无苦乐,唯心的观念无异于饮鸩止渴,苦难未除解,世事乃多艰。此时信仰的力量在于安抚慰藉着人们逆来顺受,马克思因此定义宗教是精神的鸦片。

  正确信仰是驱动人们超越苦难的力量。我们在前行的时候,困惑与欲望一样多,欲望之门在引领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陷入拥有财富何多才为其多的境地,困惑之境促使人类必须挣脱物欲的羁绊清醒认知自我持续建造精神家园。老子曾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位先贤明确提出人的健康发展应以物质和精神的协调共生为基础,而要在困惑与欲望之间建立和谐的状态,信仰的力量不可忽视。纵观历史的演变,苦难之所以能够主导社会文明的进程,根源并非信仰缺失而是谬误流传,人类思想在前、行动在后的秉性显示信仰的正确与否关乎社会发展方向的对错,决定人类能否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救赎。当皇权、神权交织构成双重压制的时候,人们依赖的信仰描绘的前景是多么的暗淡无光,中世纪的欧洲社会陷入文明进步的黑暗期在所难免。作为管制人们思想意识的罗马教廷以神圣上帝的名义强化人的原罪意识,强调人的各种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无助于洗清人的原罪,人们自我拯救的办法只有用尽可能多的财富到教会换取走向天堂的赎罪券。正是如此荒谬的观念培育,塑造了民众普遍的畸形信仰,此刻,信仰使人民凄苦绝望。随着宗教改革运动彻底破除愚昧落后观念的束缚,树立了全新普世价值理念,新的信仰提出,当人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时,上帝也将助你一臂之力。所谓自助者天助是也。信仰的力量开启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的帷幕,通过标志性的思想启蒙运动,逐步孕育出民主宪政和市场经济的社会管理与发展模式。这种效应则被当时更延续并影响着后世,当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成为常态,如今的欧共体以文明富强的面貌示人也就不足为奇。

  信仰是激励人们实现梦想的力量。“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诗人惠特曼如是说。信仰让所有的人生躁动生变,试图改变命运、实现生命价值是个人的目标指向;建立美好家园、实现安居乐业是人本的具体诉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的理想追求。绵绵不绝的岁月将人类改变命运的想法发酵成信仰的醇浆,使人沉醉的时刻也激发人努力为之奋斗,这矢志不渝的信仰催生人类自我拯救的力量,这力量之大虽九死亦难撼动其志。逾数千年往事,毁身取义之举多矣!孔子终其一生首倡仁义不得而愿朝闻道夕死可矣,荆柯刺秦王血洒宫廷以止暴政,司马迁为成史家之绝唱虽遭宫刑而不悔,范仲淹贬官谪戌仍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纵使蒙受冤屈身陷囹圄却不坠踏破贺兰山阙之志,谭嗣同不惜头颅引刀为快以警醒国人变法图强,这些令人景仰的生命斗士唯信仰所驱使不约而同、前赴后继以一己之力或为生民立命,或为天地立心,或为往圣继绝学,或为万世开太平,中国传统士人始终坚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仰有力地支撑了专制皇权社会的数千年延续。先贤的作为或能改观其时其势,却难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只有当信仰成为普遍的共识,形成群体的追求,那么,信仰的力量就足以改造世界,旧貌换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代代中国的有志之士坚定地集聚在振兴民族、富强国家的信仰大旗下义无反顾地进行着改天换地的社会变革实践。信仰之辩决定了社会的趋向,遥想当年,国共两党对峙实质是信仰的对抗,中国共产党人因信仰由弱变强,革命的风险被信仰的激情所驱散,因信仰的坚定而意志更加坚强、行动更加果敢、目标更加明确,于是,先驱们忘我地追求只要主义真,砍头只当风吹帽的真诚与豪迈,尽管前路多艰且弥漫血雨腥风,也许探索尚难又充满荆棘险滩,在信仰驱动下的行为较量决定了两党命运的走向,“五子登科”的小众人生器量终究难敌誓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豪迈主张。事实表明,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