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新新:标普调低美国国债是忧虑其长期财政

2011年04月22日 13:48 来源:财新网

  标准普尔调低美国国债展望,并非基于美国经济基本面,但反映了市场对美国长期财政状况的忧虑加深

  【背景】4月18日,标准普尔在其例行的主权评级报告中,在保持美国国债AAA评级的同时,把其中期展望由“稳定”降为“负面”。该报告一公布,立即在美国朝野及全球金融市场掀起巨大波澜,一度引发美股重挫、市场避险情绪上升。

  此后,穆迪评级发布了其最新预测,维持美国国债AAA的信用评级,而且该评级的前景为“稳定”。

  标准普尔下调美债评级展望,主要是针对美国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今年第一季度,美国财政赤字为4604 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为3289 亿美元。预计今年美国预算赤字将增至1.5 万亿美元至1.65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

  解决庞大的财政赤字无疑是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但是,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Goolsbee称,对标准普尔此举,不必过分看重。美国财政部也发表声明称,标准普尔低估了美国国会和白宫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

  那么,标准普尔调低美国国债展望,主要动因何在?美国国债评级下调的可能性有多大?

  Observatory Group 高级分析师李新新认为,标准普尔此举,是1996年以来主要评级机构首次对美国国债展望提出质疑。这反映出美朝野两党在财政政策上分歧扩大、市场对美国长期财政状况忧虑加深。但是,如果此举能推动美国国会及早就解决中长期公共财政问题达成协议,反而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福音。

  在他看来,标准普尔此番评价调整并非基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在其评级报告中,标准普尔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做出了积极评价,而“美国经济的灵活性和多元化、美联储有效的货币政策决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是其维持美国国债AAA评级的主要依据。

  然而,标准普尔报告着重强调了目前美国政府债台高筑,而国会两党在公共财政问题上无所作为。尤其近期国会和白宫在削减中长期赤字问题上扯皮不休,恰是标准普尔看淡美国国债前景的主因。

  今年,美国政府和国会关于公共预算问题上的政争,有两场硬仗。

  首先是国会需要批准国债发行的上限。截至今年3月,美国政府国债余额已达14.26万亿美元,而目前国会批准的国债余额上限不过14.3万亿美元,剩余份额即将在今年夏天前用尽。因此,美国国会必须在近期通过立法批准新的国债发行上限。否则,美国将出现建国235年历史上首次国债违约,这无疑会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引爆一个最大当量的核弹”。当然,上述情境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共和党一定会以此相要挟,在削减政府开支上予取予求。

  其次是正在激辩的2012年财年预算法案。与2011财年不同,该预算法案势必要体现中长期赤字削减计划的政治思路,而这一计划恰是两党政治的核心之争。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保罗?瑞恩领导下,国会共和党团提出了新的财政紧缩计划,目标是在未来10年中把联邦政府预算削减4.4万亿美元,并在2040年实现预算平衡。4月13日,奥巴马政府做出回应,提出在12年内把联邦预算削减4万亿美元。

  尽管两党的目标在数字上非常接近,但在具体政策路径上却有天壤之别。奥巴马政府的方案,侧重于削减可自由支配支出和国防预算,同时温和加税。相比之下,瑞恩计划中削减的全部赤字均来自压缩政府支出,其中大部分来自削减医疗保健支出,而且并不考虑加税。

  这正是标准普尔看淡美国国债前景的主要原因。标准普尔称,在2012年底美国大选和国会换届前,美国政府和国会就削减中长期赤字的谈判很可能无法达成协议。基于此,标准普尔认为“有三分之一的可能将在两年内最终调低美国国债的AAA评级”。

  在李新新看来,在政治争斗不断、财政危机深重的情况下,标准普尔此次调低美国国债中期展望可谓“恰逢其时”。它在华府政争愈演愈烈之时,传达了金融市场对美国当下局势的严重忧虑。一旦这种忧虑不能得到回应,可能造成美国主权信用的信心危机。

  如果美国国债AAA的评级最终被下调,其价格将急剧下跌,而收益率将大幅上升,从而带动美国投资和消费信贷成本快速上扬,危及美国经济复苏。在国际市场上,美元信用会受到重大打击,投资者大举抛售美元资产,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急剧动荡,甚至导致美国债务和货币双重危机。这种结局,恐怕是奥巴马政府和共和党国会所无法想像的恶梦。

  正因为此,奥巴马政府和国会展开新一轮政治努力。4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接受CNBC和彭博社的联合采访,重申奥巴马政府在削减中长期赤字问题上的决心,认为两党谈判正出现积极的变化。同时,6名资深参议员组成的特别小组正在积极斡旋,以期在白宫和国会搭建一座桥梁,并最终在谈判中取得突破。4月20日,奥巴马开始为期三天的西海岸之行,以“共同责任、共同繁荣”的口号,为其赤字削减计划争取民众支持。

  危机促成共识,这一向是美国两党政治的一大特点。如果标准普尔的“黄牌警告”最终推动美国中长期预算赤字协议的达成,反而应当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福音。过去三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说明: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干预的力量必不可少;也许本轮美国财政政策的决策将证明:政府同样会出现失灵,而市场就是在这个时候站起来发言的。■

  (财新记者 刘志洁 改写)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