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走出去”搬掉“三大矿山”重压

2011年04月22日 20:0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贺立峰报道

  铁矿石需求巨大,定价权缺失成为中国钢铁行业最大“内伤”,但中国钢企同样明白强身健体非一日之功,想要挺直腰板摆脱铁矿石高额成本的束缚仍需假以时日的行业布局。

  近日,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秘书长雷平喜于上海表示,国际铁矿石市场需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2010年的世界贸易量为15亿吨,2011年为17亿吨,预计2013年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供大于求关系的预测无疑对中国钢企是一针镇痛剂,但去年钢铁行业的利润统计又难免为行业增添了一丝忧愁。据统计,2010年我国大中型刚铁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销售利润率2.91%,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其中实现利润靠前的20家企业利润约占83%左右,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态。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严重受制于价格高昂的铁矿石,虽然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可能会在几年后发生,但当前受制于人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改变。我国钢铁产能位列世界前列,而铁矿石自产量却先天不足,供不应求的情况逐年加剧。”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贸易商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钢铁产能持续释放,去年的产量达到6.27亿吨,比2000年钢铁产量几乎翻了6倍。随之而来的是持续增长的铁矿对外依存度,铁矿石进口量也从几千万吨猛增至去年的6.18亿吨,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60%。

  需求居高也并非形成铁矿石困局的唯一原因。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目前三大矿企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比例高达70%,形成价格垄断是必然的,而且国际矿企不断提升资源控制力,加强垄断地位,而国内矿企与钢企的调整步伐明显落后,钢厂受控于三大矿企的程度逐渐加深”。

  寻求破局的脚步也从未停下。苑志斌告诉记者,对于国内市场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内铁矿石的自给率,降低对外依存度,同时提升铁矿石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加强大型企业的培养,同时加强钢企的联动。

  2010年钢铁行业内产粗钢排名前十的钢铁企业合计生产粗钢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48.43%,然而像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却高达70%-80%。分散布局决定了合力效果的削弱,更加削弱了铁矿石谈判的竞争力,而且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铁矿石的自给率仍然不够理想。

  当然,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加速国内企业海外寻矿的投资步伐也十分重要。武钢近年来也加快了海外布局的脚步,目前武钢已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投资开发了8个铁矿石项目,锁定的权益矿数量达到上百亿吨,并成为全球钢企中最大铁矿资源所有者。

  对此,钢铁行业专家马忠普曾对媒体表示,想要破解铁矿石迷局,国内钢铁企业不进行“走出去”的战略调整和发展模式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另外,苑志斌强调,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我们可以一定程度地利用“需求第一”来抗衡国际铁矿石的垄断,要善于抓住市场时机,低价时大量进口,进行储备,高价时减少购买,尽量压缩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并建立庞大的商业储备,不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而为,必要时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进行庞大的商业储备,进而影响铁矿石行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