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能源大省山西的新支柱产业

2011年04月26日 06:56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闫林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从27.2%到4.9%,山西装备制造业缘何经历一段低迷时期?而“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又为何把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加以推进?

  提起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工业大省,山西的煤炭产业在2010年完成了工业增加值2559.6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7.57%,成为了山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但不为众人所熟知的是,就在建国初期到20世纪的80年代,装备制造业一直都位列山西全省工业的前三位。在1971年,装备制造业在山西全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27.2%,跃居山西工业的第一大行业。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比重逐步下滑,在“十五”末的2005年,装备制造业仅占全省工业比重的4.9%。

  从27.2%到4.9%,山西装备制造业缘何经历一段低迷时期?而“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又为何把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扶持的新支柱产业加以推进?山西装备制造业究竟能否承担起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任?

  源起太原机器局

  山西近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最早起始于太原机器局,于1898年创办,这在全国是比较早的。到了1937年,山西已有36个装备制造企业,成为当时全国机械工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太原也成为全国机械工业集中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解放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及“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都把山西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地区。“一五”时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山西有16项。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山西又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大三线”、“小三线”工程加起来山西有50多项,从而使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得以较快地发展。

  建国初期的1950年,山西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比重为10.8%。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装备制造业是山西省工业建设的重点,到“一五”末的1957年,其在全省工业中所占比重上升到12.5%。“二五”计划和调整时期,山西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到1965年,在全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21.3%,成为全省工业中的第二大产业(煤炭为第一大产业)。“三五”和“四五”计划时期,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山西装备制造业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影响,生产时升时降,但总的来讲,其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工业。1971年是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其在全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27.2%,跃居山西工业的第一大行业。

  然而,20世纪80年代初,按全国分工的战略布局要求,山西被确定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此后煤炭生产被突出,其他工业发展相对受到影响,装备制造业也在其中。进入90年代以来,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与煤炭、焦炭、冶金、电力行业相比,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尽管从自身发展的纵向比看,仍得到稳健较快的发展,但在横向比上,发展速度明显缓慢,其生产总值在全省工业中所占比重逐步下滑。到2000年,山西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比重下降到11%,其位置由第二退居第四(煤和焦分开后,实际为第五)。“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4.9%。

  重拾再来

  在经历了一段长期的低迷发展后,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十二五”重点扶持的新支柱产业。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推进装备制造业大型化,围绕煤炭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煤机等装备制造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省长王君在今年1月召开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产品”,并首次提出了“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山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这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多年来,依托资源禀赋,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山西形成了以煤、焦、冶、电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经济格局,资源依赖性强、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2010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2.2351吨标准煤,大大高于全国平均能耗水平。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工业消费量的90%以上,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75%以上。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山西工业经济遭受严重冲击,成为全国工业经济回落幅度最大的省份,充分暴露出传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脆弱性,也标志着这种发展方式即将走到尽头。装备制造业作为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带动性强、耗能少、污染低,符合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强度,冶金工业是1.76,石化工业是1.3,而装备工业只有0.18。振兴装备制造业,扩大和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可以有效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强度,能够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障,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发展装备制造业还是带动山西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山西省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装备制造业带动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的强大功能源自其产业特点。装备制造业科技含量高、成套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属于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不仅涉及机械加工业,还涉及材料、电子和机械零配件加工等配套行业以及钢铁、纺织、科技、教育、服务等上下游行业。以重大技术装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一个地区如果选择发展装备制造业,就会带动当地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如果没有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山西就无法实现转型、跨越、崛起的目标,在全国的产业分工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目前,山西煤焦、电力、冶金等产业的发展由于环境等原因受到明显制约,迫切需要培育和扶持新的产业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山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9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59.0亿元,年均增长高达21.9%,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到5.8%,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经济要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其中,对于装备制造业,省委、省政府给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要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可以说,装备制造业能否完成既定目标、实现跨越发展,对于山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点突破

  尽管山西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缺乏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和规模效应突出的产品,大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小而不专特征明显。

  除太重集团年销售年收入过百亿元外,其余的都很小,排在第二位的晋西集团也仅有40多亿元。同时,行业整体上开放度不高,世界500强在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寥寥无几。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排到全国第20多位,全行业销售收入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2%,占全国装备制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而全国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重高达20%以上,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装备制造业发达省市相比,则差距更大。

  因此,针对山西装备制造业的独特背景,笔者认为,除了政府出台鼓励政策、采取资金支持、加强技术创新之外,最重要的应该要突出推进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明确主攻方向。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成套、重型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山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积极推动太重集团、晋西机器、北车大同电力机车、北车太原轨道交通、太原南方重汽、运城通达、智奇铁路设备等龙头企业整合关联企业、研发机构等资源,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确保重点产业的做大做强。

  以煤机工业和铁路装备工业为例,在“十二五”期间,山西煤机装备制造业要依托煤机制造龙头企业,瞄准全球煤机产业的技术制造前沿,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重点发展井下综采综掘成套设备,全面提升煤机制造水平,打造山西煤机品牌,实现全省煤机制造业的跨越发展。

  铁路装备制造业要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整车总成和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地方铁路装备配套协作能力,打造配套完善的铁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设太原、大同、永济三大铁路装备制造基地,提高铁路装备配件及器材的协作配套能力,全力打造我国北方铁路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

  本栏目欢迎全国工信系统人士投稿:

  mayue@chinaeinet.com

  来信请注明联系方式,以奉稿酬。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