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迁徙的工厂

2011年04月27日 16:33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灾难震撼了严重倾斜的日本工业布局,产业转移迫在眉睫

  人们愿意相信,灾难和预言之间有着确凿而神秘的联系。

  对日本来说,强烈余震、海啸、核辐射引发的恐惧不是好莱坞影片《2012》的前兆,而更像是对38年前一部科幻小说著作的回应。

  一切都可以在这本名为《日本沉没》的作品中找到踪影。科幻小说家小松左京描绘了日本遭受地震、海啸及火山爆发后,沉入海底的悲剧。不过,小松为这个一语成谶的故事设置了合理的结尾:日本政府决定,将民众和财富向其他国家转移。

  现实中,日本不会沉没,但这次东北部的地震所产生的辐射式影响,的确令企业产业链的转移成为迫切命题。

  截至目前,全球制造业链条遭受的震荡此起彼伏,东芝、索尼、日立、松下等日本企业已关闭部分工厂,韩国企业三星关闭生产线,极度依赖日本NAND闪存制造商的苹果公司急于和中国制造商签订单,导致价格高涨;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共有22家工厂关闭,除丰田汽车宣布从4月18日起恢复全国范围的生产,但各个工厂的产量都将减半,其他公司没有复工的苗头。在零部件制造上极度依赖本土厂商的日本汽车业,已牵制全球产能的步伐。

  值得深思的是,本次地震源中心东北部地区并非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区。1995年,神户大地震摧毁了当时最重要的阪神工业区。但相比之下,最新的灾难更能体现制造业全球化链条的蝴蝶效应。

  以汽车、核电、石化等制造业关键组件和零件生产基地为主的东北部,经济规模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8%,是支撑日本乃至世界尖端制造业的心脏。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所长、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特任教授藤田昌久认为,位于供应链前端的工厂停产,会使日本陷入更严重的危机,影响范围从东亚向全世界蔓延。东北及北关东的生产线是否运转,决定着日本制造业的未来。

  为尽快重振日本东北工业区,日本金融机构已进行企业重振援助,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4月表示,计划向在大地震、海啸及之后的核危机受灾地区开设有分支行的金融机构发放1年期贷款,贷款规模为1万亿日元,利率为0.1%。

  与此同时,在不安与恐惧中,日本产业转移已然开始。一些日本企业正在计划向中部以西的地区进行转移,另一部分公司则认真探讨将海外工厂作为零件生产的后备基地。同时,海外的很多企业,也在探讨不限定于日本企业或在日本国内进行生产,在世界其他各地寻找代替生产基地。

  小松左京的预言果真能实现吗?灾难能否有力量改变日本企业长期以来的保守想法、将核心制造基地移至海外?

  近年来,在普通批量生产上,为寻求市场接近性及低廉的劳动力,日本企业已向海外市场转移。客观来看,在尖端技术型领域,其关键组件和零件一直在日本生产,想要转移至海外非常困难。但更重要的是,藤田昌久认为,批量制造的技术已分布在全球,若再失去关键组件及零件的控制权,日本在世界尖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将日渐削弱。从心态上,这将是个两难抉择。

  鸡蛋和篮子

  事实上,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已迫使日本制造业进行转移。耗费两年时间修复后,作为东亚国际枢纽的神户港口的作用,逐步让渡给釜山、中国上海以及台湾高雄。东北工业区的地位上升,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这一过程。该地区曾以丰富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作为储备,提高交通设施,并加强高等学府的科研能力,以不断吸引投资。

  “鸡蛋和篮子”的商业逻辑开始作祟,一些日本企业将东北地区打造为尖端技术制造基地。此番地震前,东北地区向日本其他地区输送产品达到很高比例:半导体约占2成,电子商品相关类约占13%,通信关联品占15%。如今,这种来之不易的位置再度丧失。为避免日本再次受到大灾害而导致供应链的中断并支持海外转移,和上次偶然的转移不同,日本各界开始重新反思其境内工业链分布。

  一种令人诧异的景观展现出来。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京滨五大工业区,通称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却拥有日本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此。

  从单一企业的角度来看,高度集中的布局紧凑,用地节省,不仅技术上合理,经济效益较高,且便于和其他企业联系,契合日本企业合纵连横的传统。

  但整体上,太平洋带状工业区以临海型工业区的形象,挤入全球最发达的工业区行列,日本制造业的布局也愈加失衡。

  在不确定的余震及供电中断的威胁下,分散风险的迁移工作随重建展开。“由于供应链全体都受到影响,以及停电等原因,考虑到需要分散风险,需要将集中在日本西部的生产据点进行移动。”日本经济同友会的主席樱井正光说。

  但思路依然是保守的。大部分企业考虑到业务量原因,将办公地点向大阪及其周边地区转移。伊藤忠商事在探讨将一部分职员从东京调离到西部地区。房地产管理公司servecorp、人才中介公司Robert Walter也在试图扩大大阪地区的业务。

  迁移甚至不可避免地有种盲目色彩。外交使馆及外资企业的一部分功能向日本西部的大阪和神户移动,日本银行主任早川英男认为这只是紧急避难的措施,并非长久之计。“真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日本就会出现第二个‘东京’了。”

  在藤田昌久看来,将代替生产转移到日本中部以西的地方是最佳方案,但相比之下,还是恢复受灾地的生产为上策。因为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的测算,今后三年内西部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极大。倒是这次发生地震的地区再次发生巨大地震的可能性变小了。据调查,今后30年,震中位于东京的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70%,届时,首都圈的行政机能和商业圈的效果可能面临完全失效,一旦发生,日本就真将“沉没”了。

  日本正在以审慎的态度,反思及微调制造业布局及经济区域的权重。但在本刊采访中,尚未有大型制造业公司仔细考虑海外转移—相对于日本境内的倾斜局面所带来的伤害,向海外迁徙工厂仍是个中期乃至长期的计划。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