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茉楠:中国经济渐入增长瓶颈期

2011年04月29日 09: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4月29日讯 “三驾马车”小幅减速的格局导致中国一季度GDP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国内14省份一季度GDP增幅同步放缓。对此学者张茉楠发表博文指出,2011年是中国经济将是由高速发展向常规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增速有所减缓,既有短期内外部环境冲击的影响,也有主动性宏观调控的结果,更有中长期内部经济发展模式本身缺陷的瓶颈效应所致。经济增速的放缓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国内通胀压力,有利于房地产调控的进行,更能给货币政策减压,但是这也意味着中国很可能步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张茉楠分析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非常严峻,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使中国的一部分外部经济循环受阻,外部需求减少一定程度减缓了中国的增长速度。日本核辐射蔓延、利比亚局势升级、债务危机阴云笼罩、全球通胀压力急剧上升,以及各国货币政策再次分化等多重风险叠加,使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在汇率争端和贸易围剿中,中国面临的国际外部环境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贸易顺差走向看,我国将逐渐告别贸易持续、大幅度顺差时代。

  文章指出,随着中国国家财富的迅速增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也在逼近。根据IMF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4382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正式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临界点,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陷阱”征兆。在结构主动开始调整,而新的发展支撑尚未确立的现阶段就出现了动力转换的“空挡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持续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三大红利的逐步衰减,中国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大进大出”式的循环发展模式也走到了尽头。当劳动力、资金、土地、环保等不再廉价的时候,中国已经离“低成本、高增长”的时代渐行渐远。未来中国将进入全面的要素重估阶段,若想有效化解成本压力,顺利度过转型的“阵痛期”,需要更多的“体制攻坚”和“深水区的改革”。

  作者介绍: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原文地址:

  http://sicmonan.blog.163.com/blog/static/137652998201132853452565/?newFollowBlog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