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世博经验竖起管理标杆-沪会展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2011年04月30日 10:12 来源:中国政府网

      又到5月。去年春天,为世博开幕所做的最后冲刺还历历在目;世博期间,边做边改积累的“精益求精、人性化服务”等管理经验,已成为一年来上海主办各类大型会展的不二法宝。

      上个双休日,上海车展参观人次分别达到15万和13万。不过,对于一座曾经历长达184天、7308万观博人次的城市来说,应对已趋从容。上海世博会面对的那些超强度、大客流的“实战”,是全世界任何其他城市都无法复制的。而这种宝贵经验,正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打造全国会展中枢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管理者:预案准备,事事到位

      上海车展已举办14届。从交通组织到票务,从志愿者服务到现场管理,这一展会都吸取了不少世博经验,组织得更成熟、更细腻。

      在世博期间受到高度好评的志愿服务,在本届车展更为普及。车展使用了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13个室内展馆,室外还搭建了20多个临时展馆。如何帮参观者迅速找到要去的展台?参照世博经验,主办方在高校招募了300多名志愿者,统一着绿色装,在展馆连廊处多个咨询点为参观者指路。

      交通组织充分,是世博疏解大客流的重要一招。车展前,针对展馆旁主干道可能出现的交通压力,主办方在上海科技馆、源深体育馆、杨高南路378号启用了三个临时停车场,并配备短驳班车,往返展馆免费接送。为快速疏通晚间人流,每天下午16:30,主办方配备40辆班车免费接驳观众直达世纪大道轨道交通站。这种“P+R”方案,正是汲取自世博。

      票务方面,为避免现场排队等待或因大客流而控制现场售票量的情况,主办方事先采取了预售票务的方式:从3月15日至4月17日,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门店、便利店、地铁站点等多种方式和渠道预订、购买车展门票。车展门票的种类与价格设计也借鉴了世博经验,颇有讲究。例如,专业观众参观日票价100元,公众参观日为50元,双休日和非指定日期的通用门票则为80元。用价格杠杆削峰填谷,防止客流集中在会期的某几天。

      车展期间,每天在广场上通过广播、显示屏、人工引导等措施,即时告知观众流量情况。为缓解入口压力,主办方提前设置了排队入场系统,增加蛇形通道、隔离带,在热门场馆门口设立排队区域,有序引导观众文明观展。此外,还设置了咨询台、老弱休息室、医务室、移动电话工程车、流动厕所、手机充电站等服务设施,传承了世博会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突发紧急情况:应对有条不紊

      世博开园演练,曾经人满为患。但快速反应和连夜调整,包括增加垃圾箱、添置雨棚、改造饮水机等措施,“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最终让游客在满意中文明观博。

      不久前的上海樱花节,也曾告急!清明小长假,游园人数每天突破10万人次,打破上海公园的日游客量纪录。没想到,顾村公园“樱花节”吸引力如此之大,场面一度无序。

      应急还是要靠世博经验——宝山区紧急启用3000多个临时停车位和1000个应急停车位;抽调300余名志愿者做好咨询、保洁、文明游园宣传,其中100多名是世博志愿者有过世博服务经验;增设16个临时售票处,确保排队购票不超过5分钟;9个流动厕所连夜入园,减少游客等候时间……

      樱花节期间,宝山区商务委、公安、旅游等多部门每晚总结一天得失,紧急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副区长夏雨到现场检查指引标志、临时售票点、流动厕所、餐饮点等设施是否完善,保洁、绿化养护人员是否到位,“总是要一天比一天好”。最后,上海樱花节22天平稳接待70多万中外游客,“顾村经验”也成为世博后又一浓墨重彩之笔。

      再如,今年的F1赛事上海站,虽然地铁运营部门预案充足,将11号线每列班车间隔缩短到10分钟,但承载决赛散场时超大人流考验仍压力巨大。不过,有着世博经验的上海,最终通过微博(http://weibo.com)和交通广播实时直播交通情况,在地铁11号线上海赛车场站成功实现 “10万客流90分钟疏散完毕”。

      上海车展上,当双休日出现场馆内人流过多时,主办方立即采取限制售票数量等措施,同时将闭馆时间延长至晚上7时,原定“当日使用一次进场有效”的双休日门票,也可延后使用。这些细小而实用的应对措施,也都源自于世博会。

      无论车展,还是樱花节、F1赛事,从规模、时间、范围上都远不能与上海世博会相比。但是,世博留下的那些宝贵经验“润物细无声”,让组织者能及时应变。

      观展者参展商:更“有范儿”

      经过世博会,上海在举办大型会展方面越来越成熟。不仅如此,上海还培养起越来越“有范儿”的观展人群和参展商队伍——他们的成熟,同样不可或缺。

      上海车展期间,尽管场馆内外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但秩序总体良好,环境也相当整洁。以往,人流密集时经常出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甚至推搡等不文明现象,现在变得越来越少了。各品牌展台向观众们发放各种印刷宣传资料,参观者也变得更理性,伸手领材料、转身随地丢的少多了。

      参观展会,有备而来的观众更多了。在车展现场,我们看到眼熟的“世博小板凳”,手提环保袋装着饮料、干粮的参观者也多了,特别是自带垃圾袋的为数不少。种种充足准备,都折射出上海良好的观展文化正逐渐成形。

      世博会的经验表明,一个真正成功的展会,不仅要让观众满意,也要让参展方满意。从这一点衡量,后世博的上海举办大型会展已赢得更多参展方的信任和青睐。本届上海车展展出规模增加了35%,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2000家中外车商参加,创历届之最。理由很简单,这里有巨大的市场、成熟的观众群,会展业组织有方,软实力渐成气候,有什么理由不来呢?

      发展国际会展业,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平台之一。国际上的贸易中心城市大多也是会展中心城市,如慕尼黑、法兰克福、米兰等;许多世界著名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也都是通过会展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可以说,经历了世博考验的上海,离国际性会展中心城市乃至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更近了一步。 (记者 杨群 刘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