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3日 02:2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本拉登被击毙是一个政治大事件,并不是重大的经济事件,市场走出一日游行情。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通胀时代的结束,反而意味着另类多事之秋的开始。当全球政治、经济失衡,总是一个事件引领另一个事件,一个领袖带出一队手下。
市场对拉登事件作出强烈反应,美元上涨、黄金、白银与原油价格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5月2日,美元冲破73.04之后回落,到北京时间19:15分报72.98,同日白银现货价早盘11分钟内下跌12%,走出可怕的黑色早晨行情。
市场对于激素的反应不会持续太久,任何一个不健康的市场,都需要不断地注射激素才能兴奋,正如美国需要不断强调强势美元,而中国证券市场需要不断发表昂扬的主流评论。在激素注射之初,市场对于未来产生了美妙的幻觉——美元强大无比,通胀不是问题,等到最初的麻醉作用消失之后,一切回归现实,幻觉只能维持一天时间。
美元的弱势将是长期的。
股神的判断是美元购买力将继续下降。在4月30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随着通胀率的上升,美元购买力将不可避免地下降,但这并不代表世界末日:“我恨通胀,但多年来我们对它已经适应。”巴菲特不怀疑美国将提高债务上限,负债还会上升。不过,美国有应对之道,美国能够通过发行更多货币覆盖自己的债务。“相对于那些被束缚于一种它们不能控制的货币的欧洲国家,这是一个巨大优势。”唯一真正值得担心的是通胀,巴菲特的理念与格林斯潘如出一辙,负债不是问题,美国可以凭借美元的铸币税赖账,值得担心的是美元购买力过度下跌,换句话说,美国国内通胀急速上升。
美元购买力持续下降,美国需要做的是控制通胀速度。
最近,美国汽油均价正在接近4.11美元/加仑的历史最高纪录,这引发了美国国内民众越来越强烈的反弹,受关注程度已经超过白宫认为是更加紧迫的债务上限问题。美国对欧佩克减产表示不满,并以货币、金融与军事力量,显示目前没有货币可以取代美元的地位。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高位,引发美国国内矛盾非美国所愿;但大宗商品下挫导致全球经济紧缩并使中国等国家在低成本下发展制造业,同样不符合美国发展制造、促进出口的经济战略。因此,毫不奇怪,我们看到了美国一方面以宽松的美元在长时期内缓慢地拉升大宗商品的价格,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急剧上升,使美国核心通胀率接近2%,美国必然出手打压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农产品对农业大国美国不是问题,事实上,近期全球农产品期货价格下挫,反观中国国内,通胀压力上升而出现了菜贱伤农的悲剧。
其他国家有各自对冲美元贬值的绝招。欧元区致力于维持货币信用。今年2月宣布辞职的德国前央行行长韦伯5月2日表示,受有利的大环境与2008年之前进行的改革支撑,德国出色而成功地抵御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他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能够成功抵御此次危机,主要得益于德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的信用,且央行信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尽管此次危机的最终结果还不确定,但央行信用与更严格的政治方针将是未来欧洲货币政策发展的基石。
对于产油国而言,对冲美元贬值的方法就是减产提价,使原油价格上升,以对抗美元购买力的下降。在金融危机之时是如此,在后金融危机的美元贬值时代依然如此。中东不愿重演1973年原油价格跳升的旧戏码,此次的原油价格上升将会是震荡中温水煮青蛙的模式。
对于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工业国而言,一方面是央行参与市场抵御汇率上升,国内加息;另一方面是参加全球并购,获得资产收益。未来将是并购大年,无数中小企业将因为不公平的货币被迫退出市场,而其他大企业将参与全球资产与品牌、技术的并购,在困境中求生。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纸币都不值得信任,只有实实在在的资源、好的企业才值得追求。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