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本流通高企 商菜场小贩都说亏了

2011年05月04日 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里,菜农焦急地等待着收购商。 特约记者 葛跃进 摄

  昨天下午,市民徐春芳从金华市区四牌楼菜市场买了2根莴笋,3个番茄和一把小青菜,花费6.8元。

  其中,莴笋每斤1.5元。

  而在同一时间,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里,莴笋的批发价每斤只要0.18元。

  批发市场里苦等收购商光顾的菜农们很着急,而每天逛菜场的“马大嫂”们也很着急。

  “不是说菜贱伤农吗,为什么我买菜时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价格几乎就没怎么降过。”徐女士报怨说。

  菜农:10亩莴笋,今年白种了

  下午2:30分,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里,20多个菜农坐在一辆辆装满莴笋的三轮车上,时不时朝批发市场门口张望。每辆货车经过,都会引起大家一阵骚动,几个心急的菜农跑出去看了看,结果摇着头失望而回。

  他们在等待着收购商的到来,这一等常常就是一整天,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六七天。

  “亏死了”是这些菜农这几天说得最多的话,菜价跌得厉害,他们却不得不在批发市场里耗时间。

  王光明在金东区江东镇种菜,去年他种了不到10亩莴笋,赚了两万多元。而今年,也是10亩莴笋,却成了他的“伤心事”。

  “只有0.18元一斤,还要排队卖,根本没人要,剩下的那些估计要烂在地里了。”王光明回忆,去年莴笋大卖,价格好的时候每斤批发价达到0.8元,即使在菜价较低的4月份,也卖到0.4元,“收购的车子排着长队,一天要来八九个收购商,那叫个抢手啊。”

  王光明一车莴笋1000多斤,从上午8点开始排队,一直到下午4点,也没有卖出去。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莴笋,要3包肥料,每包价格为200元;农药要5桶,每桶10元,从播种到收成,要浇20次。10亩地,光这些成本加起来,就要将近2万元。

  “随便算算,我这10亩莴笋,今年算是白种了。”王光明说。

  现在,他每天起早摸黑,就为了多收一些莴笋,“能卖掉一点算一点。工人请不起啊,每天要100元,比去年涨了20元。”

  今年的莴笋、白菜价格太贱,让菜农闹心,而开着大货车过来的蔬菜收购商们,也嚷嚷着“亏大了”。

  季根清是金华本地的蔬菜收购商,他的车子一到,菜农们就争先恐后地抢着把莴笋卖给他,无奈之下,他只能爬上大货车,大喊几声:“不要插队,一个个来。”

  今年没人竞争了,但季根清却高兴不起来。

  他收购的莴笋,都运往广州。虽然使用了冷藏车运输,但每车仍然会损耗1吨左右。

  加上今年油价、人工费上涨,单程费用起码涨了1000多元,而莴笋的售价却低得让他心疼,“到广州我们是直接卖给菜场摊贩的,每斤只卖0.2~0.5元,还没人要。”

  季根清说,他从菜农手里收购的莴笋,最后都成了烫手山芋,“行情背的时候,收购一车就要亏上两三万元。今年才收购了10多天,就亏了6万多元了。”

  据说,几天前,有几名从广州来的收购商,亏了两三万元后,都悻悻地“撤”了。

  “为什么亏了还要收?因为我想翻本。”季根清说。

  在市区四牌楼菜市场,莴笋的单价在1~1.5元,便宜的几家卖到了0.8元。

  一说起菜价,菜贩们都直摇头。

  “菜价贵?那总不至于吧。去年下半年价格是好,但是现在已经便宜多了。” 周女士在四牌楼菜场摆了个摊位,每天都到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蔬菜,“像我这种量少的,莴笋的批发价每斤0.5元。”

  周女士摊位上的莴笋售价,每斤0.8元。

  “3毛钱的赚头?没有的。”周女士算起了账:每月摊位租金是600元,每天早上6点到下午5点左右,她都要守在摊位上,“还不包括每天六七斤的蔬菜损耗。现在买菜的太少了,像莴笋今天我只卖出去2根。”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女士每月的收入在1500元~2000元左右,“去年好的时候,一个月有2500元~3000元,今年不行了,还不如出去打工呢,现在随便刷个碗什么的都能赚到这么多。”

  为什么卖不动?周女士倒不认为是菜太贵,而是竞争太大,“现在超市多,大家习惯了去超市买菜,来菜场的人就少了。”

  都在喊“亏”,钱谁赚去了?

  一边,是菜农种的菜卖不出价格;一边,是市场上的菜价跌得不多,市民的菜篮子拎得不轻松。

  那么,钱究竟被谁赚去了?

  金华市农业局农科院蔬菜所所长俞金龙认为,这应该是季节性跌价。“每年四五月份,大量蔬菜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下跌。而且,各个环节赚的钱都不多。”

  首先,菜农的种植成本在涨。

  “据我了解,金华的土地租金,已经从原来的每亩400~500元上涨到了800元左右。此外,化肥、农药、劳动力等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涨,使得种菜成本提高。”俞金龙说。

  其次,流通环节成本也涨了很多,“仅油价一项,就导致运输成本大幅提高。”

  俞金龙说,蔬菜产销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过程有层层分工,每个环节的成本都上涨,导致蔬菜利润被压榨,“比如收购价是0.1元,市场经营户的零售价是1元,但中间经过三四个环节,看起来是翻了10倍,但层层分工后,大家可能都没有赚到多少钱。”

  另外,现在蔬菜已经进入大流通格局,各地交通便捷,海南、山东等地的蔬菜也进入到金华市场。金华菜农不仅要跟本地竞争,还要跟全国各地的菜农竞争,“价格受到挤压,自然会下跌。”

  整个5月,菜价难回升

  “批发价跌得厉害,未来一段时间也不太会涨的。”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地产果菜部经理翁国钢连连摇头。

  他提供了一组数据:现在的包心菜,每斤批发价0.15元,去年同期是0.8元;芹菜,每斤0.2元,去年同期是1.5元;莴笋则是每斤0.18元,去年同期是0.6元。

  “现在,又有一些品种的蔬菜开始上市了,但价格起码都比去年降了40%。”这些新上市的蔬菜,主要是黄瓜、茄子和番茄等, “去年的茄子,新上市时每斤4元,到后来才降到2元。今年?刚上市是每斤2元,两天后直接掉到了1.5元。”

  在翁国钢看来,整个5月份,菜价的批发价都不可能再回升了。

  菜贱伤农,也有没被伤到的

  张顺意是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张麻车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同时也是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这一波的蔬菜跌价,对张顺意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张顺意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上面有这么一段记录:莴笋5000多斤,3月10日前出售,每斤价格0.45元。

  “这些莴笋,我是提前下种的,赶在价格下跌之前卖了出去。那段时间,莴笋刚刚上市,价格自然也好。”张顺意说,他种的是大棚蔬菜,秘诀就是,“避开同类蔬菜上市高峰,或者拉长采摘期。”

  所谓“物以稀为贵”,看来,种植蔬菜也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