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综改试验区:山西经济发展的百年契机

2011年05月04日 16:32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文/张旭东 张华钰

  在山西省工商联3月下旬为全省知名非公经济人士举办的一个学习班上,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又一次见到了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此前,在2010年末山西省工商联组织的一次活动中,张复明就曾经与这些民营企业家见过面。而在两次会面中,张复明其实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为这些民营企业家解读山西省获得“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综改试验区”)的过程、意义,以及“综改试验区”今后的具体施行政策和这些政策对省内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

  当然,张复明也不只仅仅为这些民营企业解读过“综改试验区”,事实上,作为山西“综改试验区”报批方案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自得到国务院对山西省“综改试验区”的批复后,张复明就一面频繁地接受着众多媒体的采访,一面在省内的众多部门和行业重复着这样的解读。

  张复明在解读中称:山西获批“综改试验区”,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本省范围。正如此前山西大力开展的煤炭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其他省份参照模仿的样本,未来山西“综改试验区”获得的经验,也将是同类型地区学习借鉴的榜样。

  “综改试验区”的由来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亦即中国的“新特区”。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径、新模式和新道路,通过选择一批有特点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以期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应对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出的现实选择,它的提出必将对未来改革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其宗旨是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能够合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改革的协调性、联动性和配套性,有利于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方面可以以试点地区为载体,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共性难题结合起来,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平稳有序推进改革进程。

  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宣布,正式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山西“综改试验区”总面积达到156579平方公里,包含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介绍,国家就这项改革试验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政策,也是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改革的先行先试的试验权。因为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变革不是说哪一个地区随随便便都可以推动的,我们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在这个大的概念下,赋予一个先行先试的试验权,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政策。

  山西获批”综改试验区”后国家将允许山西“先行先试”。在制度设计上,“先行先试”权体现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多方面。具体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财税体制改革、煤炭行业资源税从价征收试点、完善采矿权市场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深化金融改革、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等方面。

  第二个政策,目前全国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有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政策,可以优先在山西这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进行移植和推广。包括在城乡统筹、两型社会建设,以及中部地区比照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方面所实行的一些政策,这些都可以大面积优先向山西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广和移植。这意味着山西不仅享有“资源转型”政策优势,也将可能获得其他类型”综改试验区”所实行的优惠政策。

  具体看来,山西将获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财政返还、煤层气开采、旧有煤矿用地审批权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在煤炭可持续发展方面,山西有望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的30%继续用于企业转产和资源城市转型。按照山西160亿元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规模来算,这部分资金保守计算将有48亿元用于支持山西转型发展。

  关于煤层气开发的气权问题,山西有望实现“两权合一、气随煤走”。按照山西省政府的规划,到2015年,山西的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供气总量将达120亿立方米。

  关于财政返还政策,山西有望获得中央每年按照山西前3年财政上缴的平均数额按比例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中央每年将为山西拨付“转型发展基金”104亿元。

  在土地置换方面,山西有望获得有采煤沉陷区、废弃工矿地、劣质土地的审批权和使用权。通过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此前建设用地的不足,也是山西转型路上的一大难题。

  此外,山西还将获得更大权限的项目审批权以及在金融融资政策方面获得更多便利,为山西转型发展解开“项目不足”、“融资困难”等两大难题,助力山西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国家此次将只对山西省转型试验区进行整体规划,而其中的具体项目将由山西省具体负责审批,这将极大地增加山西的自主权利,加快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缩短转型发展项目审批的时间。

  期待走出一条新路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曾撰文指出,山西享受着巨额的煤炭红利,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发展代价。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异化了山西的经济、山西的文化,煤炭资源既是诱人的“资源馅饼”,也是可怕的“资源陷阱”。山西问题在于“发展观的扭曲、资源制度的缺失与开发方式的失当。”

  一方面,山西经济的自身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山西还面临着后发煤炭资源省区的追赶。近年来内蒙古煤炭产业公布数据显示,内蒙古的原煤产量已经超越了山西。内蒙古不仅大力开采原煤,同时也在大力开展煤化工产业布局,并开始着手开发煤层气的资源勘探和综合开发利用。

  然而,山西省的今天或许就是后发煤炭资源省区的明天。毕竟,在国际经济发展史上,资源型经济的困惑并不罕见,如成功实现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德国鲁尔实验区、美国的休斯顿实验区和日本的北九州实验区,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基地西移的过程中。按照规划,国家能源将逐步形成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蒙东、新疆五个综合能源基地,在中东部建设核电站,形成5+1能源开发总体格局。但产业结构单一,满足于资源开采带来短期暴利的景象,使得这些新的基地已经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似曾相识的“山西特征”。而山西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负增长的现实已经证明,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在金融危机面前的脆弱和不堪,如果这些正在形成的新基地,依然走山西的老路,那么下一次金融危机席卷时,负增长的现象或许将不止出现在一个省份。

  因此,“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在国家层面,当然有给其他后发煤炭资源省区提供先期经验和借鉴。

  当然,无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还是站在山西的角度上,煤炭资源型经济的核心问题都不是挖不挖煤,也不是挖多少煤,而是怎样以更安全、更集约、更高效的方式去开发煤炭。在能源供应愈加紧张的世界,在围绕石油此起彼伏的“战争”态势下,如何可持续、高效安全地利用煤炭资源为国家经济服务的同时,不致给资源产出地区留下“能源诅咒”的怪圈,就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就此来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就更加显得意味深长。在这个层面上,山西责任重大。

  因此,同样属于国家的重点扶持范畴,同样享受国家在各方面的政策倾斜,山西在近5年来中央获批的有10个“综改试验区”中,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山西大学教授容和平认为,不同之处显示在四个方面。

  其一是发展思路和方法不同。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的主要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或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山西“综改试验区”进行的是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工程,为未来中西部的能源大省进行资源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其二是重点和难点不同。上海和天津以优惠政策引入外来资金,发展开发区。成渝主要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将农民变市民。山西则主要进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其三是任务和手段不同。浦东、滨海特区的重要手段是引进外资,山西则是“先行先试”,“综合解决经济中的体制矛盾,制度创新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

  其四是地域和模式不同。沿海地区设立特区优先发展,形成可资借鉴的地区发展模式;山西则是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探索新历史条件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很多学者认为,山西的“综改试验区”将在中国下一个30年改革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已临“拐点”——相对容易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余下的是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的关键领域的体制改革——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因而具体到山西,“综改试验区”不仅将是在山西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也必将是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改革的试验区。

  这是山西的福音,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3月23日,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在出席证券期货监管与发展工作座谈会时透露,山西将获得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方位政策优惠,除了政策、资金、税收、土地、金融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望落地,而山西还将对此前8个试点区域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和移植。目前山西省发改委正在与国家相关部委进行沟通,预计6月份总体方案将上报国务院。

  未来五年,看山西的。

  扩展阅读

  厉以宁建言山西“综改试验区”

  我认为,山西的优势主要还是在煤,但光生产煤是不行的,产业链必须延伸。山西是全国的转型综改试验区,全国的产煤省份、产煤地区、产煤城市还有很多,山西在这方面先行先试,就是要对内蒙古、陕西等的转型发展起到探路、引路作用。当前,起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先行先试。

  首先要在煤炭的综合利用上先行先试,也就是延伸煤的产业链,甚至煤矸石都要充分利用。只有GDP的结构是用煤和煤的产业链的延伸做出的,利用煤炭生产出了多种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才能显现出实力。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山西固然要重视GDP总量,但更要重视结构”的原因。

  其次要在环境治理上先行先试。对山西来说,挖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治理的任务极其艰巨,这也是全国所有资源型经济地区共同面对的难题。这就要求,不能只顾挖煤不顾生态、只追求“量”而轻视“质”。煤炭不仅要作为能源,更要作为化工工业原料和煤炭资本,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撑。

  三是在寻求煤炭替代产业上先行先试。煤炭对全国、全省而言,不会存在枯竭的问题,但对某一个地方则会。所以,对一个县、一个市来说,煤炭枯竭的问题、为煤炭产业寻求替代产业的问题必须考虑。所以,在寻求煤炭替代产业上先行先试,在做好煤炭主业这篇文章、从多方面帮助煤炭主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新的非煤产业,并使其逐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也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必须面对的课题。

  扩展阅读

  我国已经批准设立的“综改试验区”

  2005年6月批准成立的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6年5月设立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目的是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2007年6月批准设立的重庆市和成都市(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希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2007年12月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5月初《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通过,深圳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0年4月6日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已发文批复同意实施《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