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5日 12:08 来源:《中关村》
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委暨北京市委联署下发的《关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刊布后,引起各界的热烈反响。13项特殊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向往首善之区,“知本家”落户中关村“一路绿灯”。鼓励“海归”到中关村创业的夏颖奇掐指揆数,中关村海归创业人员占全国的近1/4。人才是创业的第一资源,惟有人才进来了,才能有项目跟进,有资金落实,发展才有希望。“中国版的比尔·盖茨初现雏形,‘中国硅谷’已经上路。”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明确规定: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好,必须首先把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好。全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宝贵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以礼贤下士的精神,尊重人才,广揽人才,使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在认识上有高度、组织上有保证、工作上有力度。甚至还要求各级领导“面对面、一对一”地亲自做工作。努力把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成为“创新特区、高端特区、国际特区”,打造成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人才战略高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关村调研后指出:要着眼于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采取务实灵活的措施,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先行先试有利于人才引进、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政策实施。特别是要借鉴世界知名科技园区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经验,拓宽人才政策创新的思路。阳光照进中关村,“中国硅谷”将孵化出更多的知识英雄。
“百年清华中国骄傲”缅怀梅贻琦校长
清华大学,这个“诞生在民族耻辱之中”的学堂,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迎来百年华诞。无论是“喜看桃李满天下”、“揆数科研硕果”抑或“社会声望日隆”,都是国人的骄傲。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众多辛勤耕耘的园丁。被誉为“清华名片”的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园劳作近半个世纪,正是他出任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被誉为“终身校长”。令人无法忘记且今天更应当铭心的是,1927年梅校长对留美学生的送行箴言——“赠别的话,不宜太多,所以吾最后只要劝君在外国的时候,不要忘记祖国!”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梅贻琦校长审时度势提出“清华教育应在通而不在专”,以国家需要为宗旨,培养保卫祖国的抗日战士。“传道授业解惑”“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梅贻琦校长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校长不拘一格揽人才,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在他“破三格”的理念下被录取的,成为广为流传的育才佳话。梅贻琦校长的“廉政”口碑极佳,堪为楷模。按照时下教育界某些人觊觎的“房子、车子、票子”的心态,梅先生可谓“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当此国难严重时期,各事更应力求节省,期以最廉之代价,求得最高之效率”。梅贻琦先生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落墨在校刊上,且体现在行动上。百年清华,当把梅贻琦的治学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李开复:中国大学生创业压力比美国大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享有“大学生导师”和“创业导师”盛名的李开复教授直言:“大学生对创业充满热情非常好,但是梦想自己一毕业就可以成为下一个马化腾,这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李开复认为,中国的教育虽然进步很快,但还是跟美国有相当的距离。美国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大学生,毕业甚至未毕业就成功创造了了不起的企业,离不开美国多元化的教育环境。相比较而言,中国教育虽然在进步,但是相对比较专注,一个学理工的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懂的不少,但要管理一个团队,做出一个市场,往往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经验还是不足的。李开复还认为,中国和美国创业环境上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育。他透辟地分析道:“问题不仅仅是出在有多少学校,有多少好的教授,而是几千年来,中国的教育沿袭的是更多的灌输知识、学习知识,而不是刺激、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人化的想像力。”而这样思维转换,“是未来一百年的事情”。因之,当下的“中国大学生创业压力比美国大”!创业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创业者要为失败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社会更要有“允许失败”的氛围。李开复语重心长地说:“大学生创业的基本‘门槛’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抗压的能力。”“创业的过程充满了挫折,要能够面对这种挫折,善于学习,从中得到教训。最终成功的创业者和失败的创业者,差别往往就在一件事情——就是是否坚持。”
俞敏洪后悔新东方上市为教育敲响警钟
日前读到“留学教父”俞敏洪的心灵之声:“新东方上市,带了一个好头,也带了一个坏头。”好者,引发全社会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关注,国外投资计约30多亿美元。坏者,把培训机构视为赚钱机器,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见利忘义。我们心目中所认识、理解、评价的俞敏洪先生,当是“北大人文精神”的继承者,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宗旨充满激情并愿为之献身的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俞敏洪有了新的感悟:“在新东方上市几年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教育培训企业的生死存亡与它的社会价值,跟上市没有任何关系。”之前,俞敏洪专注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而现在,他成天想的是“用什么办法增加收入,扩大利润,让投资者兴奋,让股票飘红。当一个淳朴的知识分子拜把了“孔方兄”之后,心灵因扭曲而痛苦,备受煎熬。于是俞敏洪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排解内心的矛盾:“就像你娶了一个你完全把控不住的女人一样,很难受,你又爱她,但是她又不听你的话。”在金钱的诱惑下,为人师表者追求的已经不再是教育的崇高了,更不是微薄的“束脩”可以满足的了。面对着“新东方”朝着违反初衷的方向滑下去,俞敏洪多次无奈地宣称:让“新东方”上市是自己这辈子做得最后悔的一件事!其实,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追求赢利最大化。以俞敏洪先生的智商和情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放下即实地”。国人最担心的是教育挂着“素质的羊头”而贩卖“应试的狗肉”。俞敏洪敲起了振聋发聩的警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