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面对中国投资洪流 美国应迎接还是防范

2011年05月06日 07: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面对越来越大规模的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热潮,美国应该积极迎接还是警惕防范?美国商务部长、即将就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说,这有利于美国就业,也有利于美国的商业繁荣。

  中国投资为美创造就业机会

  骆家辉是4日在美著名智库伍德罗威尔逊中心讲这番话的。他说:“我们看到来自中国的日益增长的直接投资,目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额已经达到约23亿美元。”

  虽然这个数字只相当于中国整体对外直接投资的0.1%,但他认为,应该关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增速——过去两年来,中国在美直接投资每年都翻一番。他说,中国已经在美国35个州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范围达到数十个行业。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资政策也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使跨国公司从自己的中国业务中享受到可观的利润。 骆家辉说,中美相互投资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关系。

  骆家辉认为,中美经贸关系正经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新的中美经贸关系的特点,将会是少一些“中国制造”,少一些美国的过度消费,通过增长方式的转型使中国消费者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将会是中美肩并肩地创新研发实现技术突破。

  美国通用电气与中国神华成立的合资企业,为推进清洁煤为化工、燃料和发电提供新技术解决方案;今年初,中美签署了有关在公共和私营卫生机构在健康领域进一步开展联合研究的协议。从这两个例子中,不难看出中美新型经贸关系的特点。这种新型经贸关系,通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既帮助中国改善人民医疗保健水平,也为美国领先的技术打开新的出口市场。而且,这能为双方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创造数千亿美元的商机。

  美国审查机制不应“政治化”

  由美智库亚洲协会和伍德罗威尔逊中心4日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显示,未来10年中国海外投资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急剧增长,到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高达1万亿至2万亿美元,可能为美增加成千上万个工作机会。该报告显示,在美经营的中资企业,已经为美国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机会。报告详细列举了中国在美投资的类别和进展、主要投资领域,以及投资新建企业和并购现有企业所涉金额等。

  该报告也称,中国对美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美国民众的担忧,正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投资大举进入美国时一样。对于美国外国投资安全审查机制对中国投资的限制,该报告认为这一机制“有效保护了美国安全”。

  不过,该报告同时警告说:“如果审查机制被政治化”,宣扬“恐华”论调,“则可能会扼制中国对美投资,从而丧失创造工作机会和增加税收的良机”。该报告的作者聂大荣和提罗认为,绝大多数潜在的中国对美投资,不仅应被批准,更应当受到鼓励。

  聂大荣和提罗建议,美方应采取措施优化利用中国投资。首先,在美联邦政府层面应形成统一机制,鼓励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确保投资符合美国需求。其次,“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审查外国投资、防止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应该确保审查工作不受“政治化”的影响。第三,美国不应以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作为对等前提来对待中国对美投资。

  中方应该了解美方关切

  在当天的演讲中,骆家辉也提到美国企业对中国政策的一些担忧和关切。他表示,美企业投诉最多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政府有关决策不透明,缺乏可预见性;对在华经营的外国公司采取歧视政策等。骆家辉说,有时,也许双方在北京达成了协议,但协议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有时,中央层面的政策法规“非常良好”,但在省、市一级却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

  聂大荣和提罗的报告,也对中方加强企业治理水平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报告称,中国应引入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测试机制,证明企业行为确实系市场导向,而不是政府政策导向。应该加强企业治理的透明度,尤其加强对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结构的说明,从而使得美方的审查工作更有效。中国监管机构和所管辖的企业之间应有更明确的分离机制,从而消减美方对中国企业的疑虑,证明中国投资是商业行为而不是“政治行为”。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也表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找到合作的目的地。在这一时刻,美国人应该自问:我们的门户是否对其敞开?中国是否愿意向美国投资?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